• 批评的剖析
  • 批评的剖析
  • 批评的剖析
  • 批评的剖析
  • 批评的剖析
  • 批评的剖析
  • 批评的剖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批评的剖析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5.8 6.2折 90 全新

库存13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诺思罗普·弗莱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2679

出版时间2021-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90元

货号1202300648

上书时间2024-03-26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1、文学理论学习的基本读物。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之一,被欧美学术界公认为“当代经典著作”。
3、弗莱不但是加拿大文学理论界的骄傲,也是整个英语世界有史以来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4、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倾情作序,他说文学批评的“美好时代”是“弗莱的时代”,“我把弗莱当成圣者加以崇敬”。
5、书中品鉴近千部文学作品,追溯各种文学流派的是非得失,指明了文学批评的新动向。

作者简介
诺思罗普·弗莱,加拿大文学理论家,是整个英语世界有史以来很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也生著述颇丰,其中影响优选的是《威严的对称》《批评的解析》和《伟大的代码》。

目录
译序 一部眼界宽宏的文学批评专著003

序 追忆诺思罗普·弗莱(哈罗德·布鲁姆)015

自序026

论辩式的前言001

039 篇 历史批评:模式理论

虚构型模式:导论041

悲剧虚构型模式046

喜剧虚构型模式059

主题型模式072

093 第二篇 伦理批评:象征理论

导论095

文字和描述相位:作为母题和符号的象征099

形式相位:作为意象的象征111

神话相位:作为原型的象征128

总解相位:作为单体的象征155

173 第三篇 原型批评:神话理论

导论175

原型意义理论(一):神启意象189

原型意义理论(二):魔怪意象198

原型意义理论(三):类比意象205

叙述结构理论:导论215

春天的叙述结构:喜剧222

夏天的叙述结构:浪漫传奇255

秋天的叙述结构:悲剧283

冬天的叙述结构:反讽与讽刺307

331 第四篇 修辞批评:文类理论

导论333

复叠节奏:口述史诗345

连续节奏:散文368

合式节奏:戏剧378

联想节奏:抒情诗382

戏剧的特定形式401

特定的主题形式(抒情诗和口述作品)418

特定的连续形式(散文虚构作品)433

特定的百科全书型形式452

非文学性散文的修辞469

权宜的结论484

术语表503

索引509

内容摘要
这本书以开阔的眼界剖析和总结了西方现存的各种批评流派的是非得失,打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艺批评的新局面。

它是一个标志,从此结束了英美“新批评”文坛的局面,而出现了多种文学批评流派共存共荣的势态;也结束了各批评流派互相排斥的情况,而开创了在把已有的经验作为共同财富的基础上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新格局。

它是一部划时代的批评专著。既是1950年代以前西方文艺批评的系统总结,又是1950年代以后西方文学批评新动向的明确宣言。

哈罗德·布鲁姆专门为本书撰写了一篇魅力四射而又富有个性的序言,他考察了弗莱的批评模式和思维模式,认为它们在现代文学界是不可或缺的、必需的。

主编推荐
1、文学理论学习的基本读物。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之一,被欧美学术界认可为“当代经典著作”。
3、弗莱不但是加拿大文学理论界的骄傲,也是整个英语世界有史以来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4、当代有名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倾情作序,他说文学批评的“美好时代”是“弗莱的时代”,“我把弗莱当成圣者加以崇敬”。
5、书中品鉴近千部文学作品,追溯各种文学流派的是非得失,指明了文学批评的新动向。

精彩内容
夏天的叙述结构:浪漫传奇浪漫传奇在所有文学形式中最接近于如愿以偿的梦幻。因此,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奇特又矛盾的作用。每个时期的社会统治阶级或知识界都喜欢用某种浪漫传奇的形式表现其理想,因为浪漫传奇中德才兼备的男主人公和美丽漂亮的女主人公代表他们的理想人物,而反面人物代表对他们的支配地位的威胁因素。这一总的趋向表现在中世纪骑士浪漫传奇、文艺复兴时期贵族浪漫传奇、18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浪漫传奇,以及当代俄国的革命浪漫传奇里。然而,浪漫传奇中还存在着真正的“无产阶级”因素,这个无产阶级从未对浪漫传奇的各种各样的变体感到满意,而事实上那些变体表明,无论社会里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浪漫传奇也会东山再起,与以往一样如饥似渴地追寻新的希望和愿望。浪漫传奇不断循环呈现的童真品格,表现为持续不断的怀旧情绪,以及对时间或空间里某种想象中的黄金时代的执著追求。就笔者所知,历史上从未有过哥特式英语文学时期,但是提倡复兴哥特风格之士的名单却贯穿于整个英语文学历史的长河——从《贝奥武甫》的作者伊始直至我们当今的作家。
浪漫传奇情节的基本因素是冒险,也就是说,浪漫传奇自然而然地采用一种连续性的和演进性的形式,因此,我们从虚构作品中比从戏剧中能更好地了解它。它最朴素的形式是没有结尾,一个从不发展又不衰老的中心人物经历一个连一个的冒险,一直到作者本人无力支撑下去为止。 我们在喜剧性连环漫画中可见一斑:中心人物长生不老地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然而,没有任何一部书可以与报纸的延续性相抗衡,而且一旦浪漫传奇以文学形式出现,它就趋向于先描述一系列的次要冒险事件,最后导向一个主要的或高潮性的冒险,187这一主要冒险通常在开始时业已声明,它的完成宣告故事的圆满结束。我们称这种重大的冒险为“追寻”(quest),它是文学形式赋予浪漫传奇的因素。
浪漫传奇的完整形式,无疑是成功的追寻,而这样的完整形式具有三个主要的阶段:危险的旅行和开端性冒险阶段;生死搏斗阶段,通常是主人公或者他的敌人或者两者必须死去的一场战斗;最后是主人公的欢庆阶段。我们可以用希腊术语分别称这三个阶段为“对抗”(agon)或冲突、“生死关头”(pathos)或殊死搏斗、“承认”(anagnorisis)或发现,即对主人公的承认——主人公明确证明他是一位英雄,即使他在冲突中战死亦复如此。从而,浪漫传奇更直接地表现了从搏斗通过祭仪上的死点到我们在喜剧中所发现的承认场景整个过程。三重结构反复地表现在浪漫传奇的许多特征里,例如表现在频繁次数上,获得胜利的英雄是第三个儿子,或者是第三位承担“追寻”这一任务的人,或者通过第三次尝试才获成功。这种三重结构更直接地表现在死亡、消失和复活这种三日循环的节奏上,它可见于阿提斯以及其他垂死的神祇的神话,而且还与我们的复活节相一致。
一个涉及冲突的追寻,需要两个主要人物:一位主人公(protagonist)或者英雄人物(hero),另一位是敌对人物(autagonist)或敌人(enemy)。(毫无疑问,为了方便读者,应该说明笔者读过福勒编著的《现代英语用法辞典》中protagonist[主人公]这一条目。)敌对人物可以是普通人,但是如果浪漫传奇越接近神话,那么英雄人物就越富有神的特征,敌对人物也越具有魔怪式的神话特征。浪漫传奇的基本形式是辩证的:一切都围绕着英雄与其敌人的冲突进行,而且读者的所有评价都与英雄联系在一起。因此,浪漫传奇中的主人公与从上界降临的富有神话特征的弥赛亚或救世主十分相似,他的敌人则与下界的魔鬼一般无二。然而,冲突发生在我们这个世界,或者说根本上与我们这个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世界位居中间,其主要特点是大自然的循环运动。因此,大自然循环中的诸对立面与英雄和敌人的对立相似。把敌人比作冬天、黑暗、混沌、贫瘠、衰老以及即将灭亡的生命;而英雄则与春天、黎明、秩序、富饶、青春以及朝气蓬勃的活力相联系。由于所有的循环现象可以联系在一起或视为一体,因此任何企图证明浪漫传奇是否类似一个太阳神话,或者其主人公是否类似一个太阳神的努力,很可能都是浪费时间。倘若是在这样一个普遍范围内的故事,那么循环意象就可能存在,而且太阳意象通常在循环意象中是最突出的意象。假如浪漫传奇中的一位主人公从追寻中乔装返回,然后甩掉身上的褴褛衣着,穿着王子的华丽的红色大氅,那么我们说这个主题不是必然地来自太阳神话;我们有“移用”这个文学手法。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既可以与太阳在黎明时返回的神话联系起来,也可以不做这样的联系,全看我们意愿如何。如果我们像批评家一样阅读这个故事,眼睛瞄向结构原则,那么我们会把两者联系起来,这是因为太阳类比说明了为什么主人公的行为是一个符合传统常规、给人深刻印象的事件。假如我们阅读该故事只是为了取乐,我们就没有必要多费周折。也就是说,我们所做出的反应中的某种朦胧的“潜意识”的因素将会顾及到这种联系。
我们曾经根据主人公行动的能力来区别神话与浪漫传奇:在名副其实的神话中主人公是神,在真正的浪漫传奇中主人公是人。这一差别在神学上比在诗学上更为明显,但是神话和浪漫传奇均属神话诗作(mythopoeic)这样一种文学的一般范畴。然而,把神性赋予神话的主要人物,易于更进一步地确定神话的一个特征,即我们曾提到的占据一个中心的“权威”(canonical)地位。多数文化在对待某些故事时更带有敬重情绪,这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具有历史真实的,或者它们在观念意义上具有更重的分量。因此,在我们的传统中,伊甸园里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在诗人的心目中占据着一个权威的地位,而无论他们是否相信其具有历史真实性。这种权威的神话具有非常深刻性的原因,不仅在于传统,而且在于神话中可能存在的更大程度的隐喻性同一关系(metaphoricalidentification)。在文学批评中,神话通常是浪漫传奇移用活动的隐喻关键,因此,《圣经》的追寻性神话在以后的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在权威的神话中存在道德说教和删节修订的倾向,在传奇和民间传说这一较少禁忌的领域却常常包含同样高度集中的神话意义。
追寻性浪漫传奇的基本形式,是前文在提到的圣乔治和珀耳修斯的故事中所表现的杀龙主题。一位老朽无用的国王所统治的土地受到一个海怪的骚扰,一个接一个的年轻人被这个怪物吞食了,直到最后命运之轮转到了国王的女儿,在这一关头男主人公出现了,他杀死了怪物,娶了公主,并继承王位。如同喜剧一样,浪漫传奇具有一个由许多复杂的成分构成的简单模式。神话与仪式的类似说明,怪物就是土地贫瘠,土地贫瘠就是国王年老无力的标志,而且国王像瓦格纳笔下的安福达斯一样有时身患不治之疾或身受致命之伤。国王的地位就像被冬天的野猪咬死的阿多尼斯所处的地位一样,而阿多尼斯的传说中的臀部伤口,在象征意义上同在解剖学上一样接近阉割。
《圣经》里也有一个海中怪兽名叫利维坦。这个海怪被描写为救世主的敌人,而且救世主注定要在“主日”杀死这个怪物。海中怪兽是社会荒瘠的根源,因为它被视为埃及和巴比伦的化身,是迫害以色列的压迫者的化身,并且在《约伯记》中被描写为“臣服天下所有骄子的国王”。海怪似乎还与堕落的世界里自然物的荒瘠、与充满争斗、贫穷和疾病的腐朽世界——约伯被撒旦、亚当被伊甸园里的蛇扔进了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约伯记》中,上帝向约伯显灵,其中主要包括对海怪的描述,还有对陆上同类、罪孽稍次一点的巨兽的描述。因此,这两个怪物显然代表撒旦所统治的堕落的自然秩序。(笔者试图就现行版本解释《约伯记》,假定有人能对现行版本负责,该版本发行自有其一定理由。对于这部书的最初样子及意义的猜测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现行版本是唯一对我们的文学有影响的版本。)在《启示录》中,海中怪兽、撒旦,以及伊甸园中的蛇属于同一类型。这种同一关系是基督教象征体系中刻意创造的杀龙隐喻的基础:其中,英雄是基督(在艺术中常表现为站立在匍匐于地的怪物身上),龙是撒旦;衰朽无力的国王是亚当,基督成为他的儿子,被拯救的新娘则是教会。
那么,倘若海中怪兽就是亚当堕落其中充满的罪恶、暴虐和死亡的整个堕落的世界,那么亚当的子孙们自然是在这个怪兽的腹中出生、生存、死亡的。救世主要杀死海兽来解救我们,他把我们释放了出来。在民间的杀龙故事中,我们注意到,龙原来的牺牲者们经常在巨龙被杀死之后得以复活。这又说明,如果我们是在龙的腹内,而且英雄来救助我们,那么所暗示出来的意象就是英雄沿大兽张着的喉咙冲下去,像约拿(基督认为约拿是他自己的一个原型)一样,并且凯旋而归,身后跟随着被拯救的人。地狱的磨难这一象征亦复如此。地狱在插图中常常表现为“一条年老的鲨鱼的满口利齿的咽喉”——转引自一句当代的比喻话语。在怪物腹内旅行的非宗教性翻版,从卢奇安直到当代都有,甚至特洛伊木马最初也与这个主题有些联系。进入怪物腹内的黑暗弯曲的迷宫的意象,是一个常见的意象,也是经常出现于英雄追寻故事里的意象,其中著名的是忒修斯的故事。关于忒修斯的故事的移用程度较小的版本是,他率领一群雅典少男少女从克里特岛的迷宫中走出来,这些少男少女原先是送来给迷宫中的半人半牛的怪兽食用的。同样在许多太阳的神话中,英雄人物在太阳落山到太阳升起这段时间里穿越一个到处是怪兽的黑暗的冥界迷宫。这个主题可以成为一种虚构作品的结构原则,其成熟复杂程度则各有不同。我们希望在童话里发现这个结构原则。实际上,我们如果离开《汤姆·索亚历险记》“往后站”,我们会看到一个没有父母的少年与一个少女一起从一个迷宫洞穴里走出来,留下一个吞噬蝙蝠的魔怪仍囚禁在里面。亨利·詹姆斯晚期最复杂最令人难捉摸的一部小说《往昔的幽思》,也采用同一个主题,像迷宫一样的冥界在这里成为过去的一段时间,男主人公正是在这里靠一位阿里阿德涅式的女主人公的献身才得以获救。如在许多民间故事中一样,这个故事里用了两兄弟被某种富有同情心的魔法联系在一起这一母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