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癌战,而非抗癌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控癌战,而非抗癌战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75 6.0折 38 全新

库存13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汤钊猷 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35784

出版时间2018-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1597820

上书时间2024-02-05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汤钊猷,1930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外科教授,美国和日本外科学会名誉会员。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靠前抗癌联盟(UICC)理事、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
很早提出“亚临床肝癌”概念,获1979年美国品牌奖和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从事肝癌转移研究,很早建成“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2006年获第二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医学科学奖、中国工程科技奖、吴阶平医学奖和陈嘉庚生命科学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
曾任9本靠前杂志编委,主编专著9部,英文版《亚临床肝癌》被誉为肝癌防治领域中的里程碑著作。发表SCI/SCI―E论文266篇(靠前/通讯作者11 7篇)。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中,有4人的博士论文获全国很好博士论文奖。

目录
一、对癌症的认识与控癌战战略
1.癌症不是绝症
从对抗日战争的看法说起
癌症向“可治”转化的种种迹象
癌症预后正在改善
早诊早治可挽救生命
对癌症认识的转变而出现的新思路
“癌转移”观念更新带来的希望
分子生物学研究提示的新途径
笔者对癌症的认识与思考
2.控癌战只能是持久战
关于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分析
病程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癌症是复杂疾病
癌症临床中逆转“敌强我弱”态势更需时日
肿瘤的异质性和动态变化更为复杂
3.“持久战”意想不到的病例
原先肝癌不能切除的病人已35年无瘤生存(例1)
肝癌有平湖西瓜大的病人无瘤生存25年(例2)
4.持久控癌战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略决策要慎之又慎(例3、例4)
第二阶段:坚持与否关系到最终胜败(例5)
第三阶段:抓住可能最终取胜的阵地战运动战的战机(例6、例7和例8)
5.控癌战能否取胜:“抗战”还是“妥协”
首要前提是“抗战”而不是“妥协”
胜败取决于最终的综合决策及其实施
精神状态有其物质基础
6.还要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要轻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弄清癌和机体的方方面面(例9)
二、百年抗癌战走向控癌持久战
7.控癌战如何做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只有消灭敌人,才能有效保存自己
控癌战中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具体办法
如何才能具体做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例10)
8.人是控癌战胜败的决定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在我国近现代史中得到验证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在控癌战中也不例外
9.“阵地战”功不可没但未全胜
消灭肿瘤战略的“阵地战”功不可没
消灭肿瘤疗法有其负面问题
10.“运动战”在控癌持久战中不可轻视
控癌战中“运动战”可用的战法
“运动战”可能是“转弱为强”的重要法宝
“运动战”取胜的关键之一:判断“打和走”
“运动战”取胜的关键之二:能否主动、灵活、有计划地打
“运动战”取胜的关键之三:能否与“游击战”和“阵地战”相结合
11.“游击战”在控癌持久战中“是非同小可的事业”
“游击战”在控癌战中有没有战略地位首先看病人的状况
控癌战中可用的“游击战”形式
12.“游击战”战法之一:让残癌“改邪归正”
残敌可被劝降,残癌也可能“改邪归正”
对付强大之敌,“策反”不易
13.“游击战”战法之二:改造癌所处的“微环境”
癌所处的“微环境”也应能被改造
抗炎症可能有助改善“微环境”来控癌
抗缺氧也许有助改善“微环境”来控癌
14.“游击战”战法之三:强化机体抗病能力
“游击战”需建立根据地,提示控癌战中增强机体健康的重要性(例11)
精神真的能够变物质吗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控癌”又重新得到重视(例12)
内分泌干预对癌症治疗的重要性远超过去的
认识
癌症的代谢干预已成为热门话题
15.“游击战”战法之四: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有助防癌
“两动两通,保持身心的动与静”有助防癌
游泳也可作为“处方”(例13)
游泳有助控癌的实验证据
“买菜也能作为处方”不是笑话
16.“游击战”可能取胜的几个要点
“游击战”如何做到主动、灵活和有计划
“游击战”如何与正规战相配合(例14)
“游击战”如何向运动战发展
有战略意义的“游击战”要重视其持久性
“游击战”中如何协调好医生、病人和家属的统一决策
重温“游击战十六字诀”的深刻含义
17.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在控癌持久战中的地位
中医药在“防癌”中的作用(例15)
中医药在“治癌”中的作用
中西医思维互补,主张中西医结合
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中西医互补的重中之重(例16、例17、例18、例19)
笔者对中医药控癌的点滴探索
发展中国的新医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涵
三、中晚期癌症病人能否“转败为胜”
18.中晚期癌症病人面临的主要矛盾
19.中晚期癌症病人“转败为胜”的病例
“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例20)
“消耗战”与“歼灭战”(例21)
“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22)
“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例23)
“集中兵力,拣弱的打”(例24)
“奇袭取胜”(例25)
“战略反攻”(例26)
“人民战争”与“统一战线”(例27)
20.中晚期“转败为胜”病人值得关注的“共性”
“转败为胜”前提是有回旋余地
“持久战”是8位病人所共有的
“持久战”的三个阶段也是多数病人所共有的
多种疗法的联合和序贯应用也是取胜的重要因素
只有消灭(和改造)敌人,才能有效保存自己
四、《论持久战》对临床控癌战的启迪
21.要重视控癌战的战略研究
尼克松的遗憾和的雄心
控癌战的战略研究首先取决于对癌的认识
控癌战战略研究的重要性
22.控癌战战略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
控癌战系统工程的主要内涵
控癌战系统工程的个案——101岁的肝癌病人(例28)
控癌战系统工程的核心问题
23.综合治疗是控癌战的长远战略方向
控癌战中综合治疗的病例——生存30年的肝癌病人(例29)
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综合治疗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
24.“硬件(武器)”和“软件(思维)”两手都要硬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
对付癌症的“硬件(控癌利器)”建设要结合国情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控癌利器需要有“中国思维”(软件)的支持
五、结语
附录:书中相关专业杂志中英文名称一览

内容摘要
本书从《论持久战》中汲取哲学智慧,将伟人的哲学观点与癌症防控策略巧妙结合,提出了新的“控癌”而非“抗癌”理论。观点新颖,专业性强,又依托伟人的理论,易于理解。可与《消灭与改造并举》、《中国式抗癌》并称为汤院士癌症预防新观点的“三部曲”。

精彩内容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硬件(武器、兵力)和软件(战略战术、正义与非正义);控癌战的成败应也取决于硬件(治癌利器、机体与肿瘤的力量对比)和软件(控癌方略等)。作为临床医生,深感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二者相辅相成。目前对于癌症防控,深感硬件日新月异,深入到分子水平,然而软件似乎没有跟上,尤其是对于癌症防控的战略反思,更感缺乏。
    为此,笔者在临床实践、实验研究和文献进展研究基础上,2011年出版了《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2015年3月修订出第二版),那主要是“洋为中用”,提出合并“改造战略”以补充“消灭战略”的不足。2014年又出版了《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那是“古为今用”,在控癌战中加入中国思维,希望发掘古代兵书(软件)来丰富当前的癌症防控战术。然而临床中癌症病人多难以,换言之,病人处于“敌强我弱”的态势下。
    这让笔者想起抗日战争中的宏文——《论持久战》。当年日军攻城略地,几个月便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这好比临床遇到的多数癌症,来势凶猛。最后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抗战取得了胜利。这样看来,控癌战(癌症防控)是否也可借鉴抗日战争的经验而取胜呢?
    于是笔者便将《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横排袖珍本)找出来,在第100、188页处看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关于游击战的“十六字诀”。那时说“我们三年来从斗争中所得的战术,真是和古今中外的战术都不同”,提示这确有别于《孙子兵法》。笔者以为,军事思想不仅继承还发展了《孙子兵法》,这就是笔者写《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这本书的由来。既然有“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这个小册子可算是“近(近代)为今用”吧,是否可概括为“控癌三部曲”呢?
    笔者以为,《论持久战》适合癌症病人及其家属、癌症临床医生、癌症研究者参考。现代医学已认识到癌症从形成到进展,是机体受复杂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内因如遗传、神经和免疫等,外因如环境污染等),使正常细胞发生遗传特性的改变,这种改变的积累导致癌症的发生和发展,这个过程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这也是机体与癌的力量对比由强到弱的变化过程。因此,癌症是全身性、慢性和不断变化的疾病。要战胜癌症也难以“速胜”,好比伤风感冒,起病只要几天,恢复通常也只需几天。而癌症起病讲年数,恢复可能也要多年。癌组织即使被手术顺利切除,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还有复发转移的问题,也同样要采取多年的防控措施。因此,《论持久战》无论篇名和内涵,对处于“敌强我弱”态势下的癌症防控工作的参考意义是再适合不过的。
    也许大家注意到笔者用“控癌战”(癌症防控)取代原先的“抗癌战”。这是因为癌症不同于传染病,后者是外敌入侵,前者是内外失衡导致的“内乱”,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来的,不是外来入侵之敌,还有可能被改造。传染病主要通过抗菌药物(战争)消灭入侵之病原体,癌症则不能接近采用“消灭”方针,而需要“消灭与改造并举”的方针来消灭和改造癌细胞。国外也开始注意到将治癌比作战争是错误的(Haines.《柳叶刀》,2014)。
    这本小册子,作为一家之言,希望有助于癌症病人、肿瘤医生和癌症研究者。

2016年11月
    注: 书中言论出处均引自《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出版,1967年横排袖珍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