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女撑起半边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妇女撑起半边天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2.08 6.6折 79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罗树杰 等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49832

出版时间2017-07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1201575452

上书时间2024-02-05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罗树杰,壮族,广西象州人,历史学硕士、法学(民俗学)博士,现为广西大学教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理事、广西壮学学会副会长。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三、相关研究述评
四、研究意义
章 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的家庭权利
节 调查点的基本概况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点的基本概况
二、仫佬族的重要文化传统
三、调查方法
第二节 建构的社会性别角色
一、文化自觉:获得社会性别角色
二、男女有别:家庭劳务分工下的性别差
三、撑起的力量:半边天的角色地位
四、事实与心理:男性话语权
第三节 “内人”的家庭权利
一、认知与选择:关于择偶和结婚
二、妥协压倒抗拒:家庭暴力与离婚
三、理性与权威:家庭事务决策权
四、传统的延续:家庭财产继承权
五、面子与文化根基:生育的性别假偏好
第二章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妇女社会地位
节 生产方式转变对京族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
一、关于京族生产方式及其妇女社会地位的研究
二、本次研究的田野点以及研究方法
三、改革开放前满尾村的生计方式与京族妇女的社会地位
四、改革开放后澫尾村的生计方式转变对京族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
第二节 生计方式变迁影响着京族妇女的社会地位
一、生计方式变迁对澫尾村京族妇女经济地位的影响
二、生计方式变迁对澫尾村京族妇女政治地位的影响
三、生计方式变迁对澫尾村京族妇女文化地位的影响
四、讨论
第三章 少数民族“留守妇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节 留守妇女形成原因与面临的困境
一、调查点的概况以及研究方法
二、留守妇女形成的原因与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壮族农村留守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角色的变化
一、不得不担起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二、妇联组织介入下壮族农村留守妇女角色的重构
三、壮族农村留守妇女性别平等认知在新农村建设中逐步形成
第三节 男性劳动力外流促进妇女地位转变的理论分析
一、男性劳动力外流造成了家庭分工方式的裂变
二、男性劳动力外流与乡村生活的基本形态
三、男性缺场与妇女的社会参与
第四章 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与村民自治
节 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状况
一、古寨村的基本情况
二、壮族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取得的成效
三、壮族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壮族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
三、家庭经济水平的制约
四、多重角色的影响
五、政策法规宣传推广不到位
六、村妇女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第三节 壮族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存在问题的影响
一、制约妇女行使民主权利
二、增加地方事务管理的难度
三、阻碍农村政治文明的建设
第五章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妇女的闲暇生活
节 厚寨村妇女闲暇生活基本状况
一、田野调查点简介
二、厚寨村妇女闲暇生活基本状况
第二节 厚寨村妇女闲暇生活方式的变迁与群体差异比较
一、厚寨村妇女闲暇生活方式的历史变迁
二、改革开放后厚寨农村妇女闲暇生活方式变迁趋势
三、厚寨村妇女闲暇生活的群体差异
第三节 厚寨村妇女闲暇生活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妇女闲暇生活的客观因素
二、影响妇女闲暇生活的主观因素
第四节 促进壮族地区农村妇女闲暇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壮族地区农村妇女闲暇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促进壮族地区农村妇女闲暇活动健康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 充分发挥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节 突出村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一、研究设计
二、调查点概况
三、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
四、提高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的思考
第二节 促进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
一、提高妇女文化知识和民主权利意识
二、注重家庭支持
三、发挥村级妇联组织的作用
四、增加壮族妇女村民代表和党员的数量
五、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推广
六、加强对该地区的扶贫力度
第三节 改善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素质
一、政府与社会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妇女发展环境
二、妇女应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广西高校女生的社会性别意识研究——以广西大学为例
附录二 广西高校女生的社会性别意识状况调查问卷

内容摘要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结题成果。课题组以宜州市石别乡横山村、上林县塘红乡那君村、德保县荣华乡上茂村、东兴市江平镇澫尾村、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寨村、扶绥县东罗镇厚寨村等壮、瑶、京等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作为田野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获取丰富的靠前手资料,从农村经济发展与妇女地位、留守妇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与村民自治、少数民族地区妇女的休闲生活等不同视角对当下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现状、问题进行探讨。既有深入细致的观察、访谈等定性资料,还有严按照科学严谨的定量研究资料,全书图文并茂,案例、数据详实,视角比较新颖,为更深入了解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妇女的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提供详实而生动的资料。同时,作者运用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理论,分析在急剧变革的年代少数民族地区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面临的困境,提出进一步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意见,也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主编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