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考察报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水权制度建设考察报告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6.45 6.6折 29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世庆 等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85997

出版时间2015-12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1201283597

上书时间2024-02-03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世庆,女,生于1950年10月,重庆人。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学学士。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产权交易协会理事长,四川省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领域主要是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国防科技工业和西部大开发等。出版著作有《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资源管理》《军民融合:提升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产业研究》等;发表论文有《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水问题及应对战略探讨》《创新水利投融资方式确保水利投入长期稳定增长》等。
巨栋,男,1991年出生,陕西宝鸡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流域经济。
刘立彬,男,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郭时君,女,1986年出生,四川宜宾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中国水情及水权制度建设的战略意义/3
第二章水权制度理论和国际经验/16
第三章中国水权改革及水权制度建设进程/44
第四章中国水权制度的特点/71
第五章中国水权制度建设方向和任务/88
第二篇中国实践
第六章行业间转换模式:内蒙古鄂尔多斯考察/101
第七章跨区域转让模式: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124
第八章跨流域水权交易探索:河南新密市与平顶山市试点/153
第九章水库灌区水资源管理与水权探索:渭河流域陕西宝鸡考察/165
第十章上下游水资源管理与水权探索:东江流域广东河源考察/186
第十一章上下游水资源管理与水权探索:石羊河流域甘肃武威考察/197
第十二章上下游水资源管理与水权探索:黑河流域甘肃张掖考察/220
第十三章南方丰水区水权交易的顶层设计与探索:珠江流域广东考察/237
第十四章南方丰水区水资源管理与水权探讨:长江上游都江堰供水区考察/260
第三篇世界经验
第十五章美国:明晰和多样化的水权制度/353
第十六章澳大利亚:发达完善的水权交易/376
第十七章法国:特色分权化的水权制度/396
第十八章日本:国家所有水权的范例/412
第四篇未来展望
第十九章唯有改革活水来/429
参考文献/442
附相关法规文件/448
后记/552

内容摘要
本书阐述了中国水情和水权制度建设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世界若干国家水权制度经验及借鉴,总结了我国水权建设典型案例和实践经验,梳理了中国水权制度建设进程和特点,研究了中国水权制度建设的原则和任务,并对中国水权制度的未来发展提出思考和展望。

精彩内容
序言  大力推进水权制度建设 这是一本经过跋山涉水、深入典型水权案例调查而写成的考察报告。这是作者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个成果结合运用水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涉猎了流域经济和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作为一同跋山涉水的作者,作为全书的第一读者,阅读后深受鼓舞和启发。 中国自1987年在黄河流域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实行分水及之后探索水权改革以来,经过30多年的试验,取得很大成就。2014年,水利部又决定在长江、珠江等其他流域推广黄河流域经验,并选择在不同特色地区实行水权交易的试点。这些水利专业的政策举措,经过作者们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发现,在许多方面,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跨过了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进入了决定人类万物生存、发展、演进的水资源、水资产、水市场的领域。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水是大自然施予地球上人类及各种动植物的特殊物质资源。在人类千百万年的繁衍、进化和发展中,水是,科学家们把水的性质和功能定义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物质均源于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因此科学家们判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就栖居在宇宙的某个有水的星球。 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发展和享受生活,就需要生产各种物质的、精神的产品,而生产这些产品的要素,除人类本身外,就是水。水和其他物质(如矿产、原油)最大的不同,是供给的可持续性,一年四季,千年万载,地球都有H和O的元素化合,产生降水的机制,保证了水作为生产要素的永续性。所以水被定义为生产之要,而且是要素中不可或缺的。 人类和各种有生命动植物要在地球上生存、繁衍、进化、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个环境主要是水、大气、阳光、土壤等几个方面。水在不同温度下改变着自己的存在形态,大气、土壤的污染与水的污染有密切关系,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主要在水。科学家们把水的性质和功能定义为生态之基——基本和基础,是很切实的。 水是流体型的性状,表现为一年四季的降水或降雪。水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在不同的气温、海拔下形成冰川、雪山、江河、湖泊、海洋等多种形式。它的承载体是由水的冲刷、水流造物形成的,如江河流域的河道、河床、岸线等构成了大小不等的河流,依靠不同的落差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最长的河流可以从地球海拔的最高处流入海洋。如中国长江,源头的海拔6621米。不可忽视的是,水还有很强的渗透力和沉降力,从而在地面下形成储藏丰富的地下水藏。 大自然施予地球丰富的水,但却不均衡,有的时间多、有的时间少,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遇到极端气候还会形成危害人类的洪涝和干旱灾害。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整个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治水的历史。除整治自然河流外,还不断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运河、水坝、水库、水渠、水堰、水塘以至水井,优化水资源配置。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启动的南水北调宏大工程,就是想要在中国大地上构建一个“四横三纵”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网络。中国在地球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就是一个人多水少的国家,人均拥有的水资源仅为全球人均的1/4。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很不均衡。这种特征,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危机越来越明显地摆在中国面前。应对水危机将是中国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水是大自然无偿地施予地球上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物质,但由于地球的陆地归属于不同的称为“领土”的国家,海洋则根据国际规则划分为不同国家的“领海”和共同享用的“公海”。于是在国家间就产生了河流的权属问题。长江是中国的,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权属关系很清晰;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流经几个国家,就必须有明确的国家间的权属界定。在一个国家内,河流的权属无疑是国家所有的。长江是国家的,黄河是国家的,其支流大渡河、渭河同样是国家的。但是许多河流特别是大江大河,要流经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如黄河要流经9个省(区、市),不同省(区、市)产水多寡不同,发展进程不同,用水多寡不同,这就提出了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问题。所有权是国家的。根据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在不改变国家所有权的前提下,可由国家赋予各省(区、市)水的使用权。以此类推,一直可以把水的使用权划分到县。 在一个江河流域内各省(区、市)的水权应当怎样划分和确定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至今没有科学的方法。我国目前的分水原则是现实为主兼顾发展,同时,在长期对河流的治理、管理和解决河水使用的纷争中发现,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规模与用水量有着较紧密的关系,于是,万元GDP用水量也成为我国分水中较重要的潜在参考——各省(区、市)无法漫天要价。分水方案是动态的,要根据变化进行调整。如黄河划分水权是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称为“八七分水”方案。近30年来,黄河流域和各省(区、市)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因为再划分难度很大,至今没有调整,对各省(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流域中各省(区、市)地形地貌、地域面积、人口数量、上游输入水量、自产水量、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有较大差异,因此各地区所分水量差异往往也大,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加以协调,做出国家的流域分水方案,由各区域遵照执行。 划分水权的目的,是要运用水权制度和水权交换机制,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和提升水对人类社会的“三生”(“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功能和作用,实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清洁用水、安全用水、可持续用水的目标。水权制度是江河流域各行政区拥有其区内水的使用权的制度。使用权可以在本区域内和各区域间相互交换,但交换是有偿的。一个区域内的水可划分为三类:生产用水(包括工、农、服务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这三类用水(特别是农业、工业用水)是最有交换条件的。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业用水节约潜力很大,工业新上项目则基本无水可用,难以发展。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牵线搭桥,双方进行价格协商,农业方面就把部分节约的水卖给工业,卖水得到的钱就用来改造灌溉渠道,用喷灌等现代化方法灌溉,不但把水节约下来了,还省了钱。原来工业有项目,没有水,上不了马,买到农业水后,一下上了24个项目。这种水权交换真正做到了工农双赢。河南省平顶山市把南水北调中线分给他们的2.5亿立方米水拿出2200万立方米,以每立方米0.87元的价格卖给本省的新密市,解决了新密市用水不足的问题。表面上看是钱的问题,实际上是把水省下来了。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建立水权制度和水权有偿交换机制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比建调水工程还重要。 建立水权制度和水权有偿交换机制有许多学问,我希望水利部门、水科学研究部门、经济学研究者、产权、物权研究者等,独立或联合研究这个问题,写一本水权经济学出来,编一本水权制度建设规章制度出来,立一本水权建设和水权交易法规出来。用这三本书,培训全国七大流域成千上万这方面的人才,我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性、全国性水网建设,现代化用水、节水事业的发展,绿色江河流域建设,水生态的保护等等,就会飞速发展了。我作为一个老社科工作者愿意参加这方面的工作。 林  凌 2015年12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