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的模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学的模样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42 6.5折 62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华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9132392

出版时间202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2元

货号1203002885

上书时间2024-01-28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的短篇文章集。书中收集了40余篇文章,涉及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教学方式转变、师生关系等内容,呈现了作者对于我国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的观察、思考和回应。本书描绘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理想教学模样,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和理解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的基本视角,对于教师超越课程与教学的种种争论,确立教学的立场和信心,开展真实而美好的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作者简介

 郭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培养人选,教 育 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 育 部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核心成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社会学等。著有《教学认识论》(合著)、《教学社会性之研究》、《静悄悄的革命——日常教学生活的社会建构》、《课堂沟通论》、《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合著)等,代表性论文有《带领学生进入历史:“两次倒转”教学机制的理论意义》《深度学习及其意义》等。 


【媒体评论】

专家推荐:

《教学的模样》讲述了课堂教学应有的品质,阐发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知识与素养、师与生等的关系,有理念、有实例,是帮助青年教师认识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成长的一部好书。

——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郭华教授给了我们一个透视镜。她将教学理论投射在日常生活中,澄清教学的真义,透射教学基本规律,平和从容的论述中彰显思想的张力。《教学的模样》是教学论的另一种表达,自然而轻松地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们都很喜欢。

——成尚荣(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这是一部凝聚学术生命的著作!研究来自实践,服务国家决策,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再攀高峰!

——裴娣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我一直对郭华老师心存敬畏,就是因为她做学问的态度,还有她写文章时的那种顶天立地和纵横捭阖。这本《教学的模样》进一步强化了我的认知。这样的书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贴心的帮助。

——李希贵(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

这本文集一如作者本人的模样:素朴而深刻,平和而犀利。作者因明悟教育之本、深解教师之困,故能洞彻教学之道。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宽厚的学养之基与激荡的变革之潮碰撞后聚变而成的思想能量与智慧光彩;在这里,教学论呈现出热腾腾、亮闪闪、活泼泼的样子。品读文集,你会觉得作者就在我们“之中”,又在我们“之上”。对一线教师而言,这种“解惑”从而“解渴”之作,极为稀缺,值得细品。

——沙培宁(《中小学管理》原主编)

郭华教授对课程、教材、教学、教师等教育核心领域长期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系统的研究,叙写教育理想的状态,刻画教学应有的模样。《教学的模样》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课程教学理论成果,对于课程改革实践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刘月霞(教 育 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



目录
第一辑 教与学永远统一

教学即 “讲理” 3

教学:教与学永远统一 9

在“两次倒转”中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14

教学改革的初心与坚守 21

教学方式变革要在“转化”上下功夫 30

新媒体时代的教学及教学变革 33

第二辑 让学生进入课程

知识是个百宝箱 43

学校知识选择的双重视角 50

“讲理”:建立学生与知识的意义联系 54

什么是有意义的教学 62

让学生进入课程 69

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72

以新课程精神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75

“走班制”:从“班”到“个人” 82

第三辑 教, 为学生发展而自觉

知道“什么不需要教”很重要 89

上课与学生经验 92

单元备课与“胸有成竹” 95

教, 为学生发展而自觉 98

增强教师对全部课程的“意识” 101

学校不可以“学”代“教” 104

如何改进学校整体的教学 107

聚焦学生活动的整体设计 110

第四辑 深度学习之 “深”

教学不只是“传递” 117

深度学习与课堂教学改进 120

深度学习之“深” 127

深度学习的价值 135

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 140

深度学习的关键是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49

种子课:深度学习的样子 157

第五辑 分科背景下的综合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该怎么做 165

项目学习既是课程形态又是教学策略 174

项目学习是对学科教学的解蔽 177

分科背景下的综合性学习 186

校本课程:亟待厘清的几个问题 192

第六辑 好课燎原的教研秘密

见证教研的力量 201

好课燎原的教研秘密 208

公开课:日常教学的理想化及合法化 218

纪念主体教育实验30周年 225

在“书院”中读书、思考、讨论 233

第七辑 教师是课程改革真正的主人

教师是课程改革真正的主人 239

课程改革如何得到教师的支持 245

明确专家的职责 250

教师的意义感和幸福感从哪里来 255

教育家发现之旅 263

教育家成长:没有终点的旅程 265

第八辑 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今天如何谈师德 273

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开放的教学 276

儿童·孩子·学生 279

为学术的人生

——缅怀恩师王策三先生 283

我与黄济先生二三事 295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302

好的教育都是相似的 307

后记 317

内容摘要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的短篇文章集。书中收集了40余篇文章,涉及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教学方式转变、师生关系等内容,呈现了作者对于我国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的观察、思考和回应。本书描绘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理想教学模样,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和理解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的基本视角,对于教师超越课程与教学的种种争论,确立教学的立场和信心,开展真实而美好的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主编推荐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更加明确了素养导向,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作者从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秉持尊重和帮助教师的初心,基于深厚的课程教学理论积累,回应了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对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本书对于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明确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促进学生学习真正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