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04 6.2折 65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万忠 王春燕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39432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1203161742

上书时间2024-01-22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二维码清单

第1篇绪论

第1章汽车车身制造工艺概述2

1.1汽车车身概述2

1.2汽车车身发展现状3

1.3汽车车身对制造工艺的需求4

思考题1 6

拓展阅读1 7

第2章汽车车身用材料9

2.1高强度钢9

2.1.1汽车车身用高强度钢11

2.1.2高强度钢发展趋势11

2.2轻金属12

2.2.1汽车车身用轻金属材料12

2.2.2轻金属材料发展趋势13

2.3复合材料14

2.3.1汽车车身用复合材料15

2.3.2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16

思考题2 16

拓展阅读2 16

第2篇车身冲压工艺

第3章冲压工艺概论20

3.1冲压工艺特点及分类20

3.1.1冲压工艺的特点20

3.1.2冲压工序的分类21

3.2冲压成形理论基础24

3.2.1塑性成形的基本概念24

3.2.2塑性力学基础26

3.2.3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29

3.3冲压成形性能及冲压材料33

3.3.1冲压成形性能33

3.3.2冲压材料35

3.3.3冲压加工的特点37

3.4冲压工艺的发展38

3.4.1冲压工艺的新技术38

3.4.2冲压工艺的发展趋势42

思考题3 43

拓展阅读3 44

第4章冲裁工艺46

4.1冲裁的变形过程46

4.1.1冲裁分离过程46

4.1.2冲裁件断面特征48

4.1.3影响冲裁件断面质量的因素49

4.2冲裁间隙50

4.3冲裁模刃口尺寸50

4.3.1刃口尺寸确定的原则50

4.3.2刃口尺寸的计算51

4.4冲裁力52

4.4.1冲裁力的计算52

4.4.2降低冲裁力的措施52

4.4.3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54

4.4.4压力机所需总冲压力的计算54

4.5冲裁件的工艺设计55

4.5.1冲裁件的工艺分析55

4.5.2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58

4.6冲模59

4.6.1冲模种类59

4.6.2冲裁模设计59

思考题4 62

拓展阅读4 62

第5章弯曲工艺64

5.1弯曲变形分析65

5.1.1弯曲变形过程65

5.1.2弯曲变形特点66

5.1.3弯曲变形的应力与应变状态67

5.2弯曲件质量分析和控制68

5.2.1回弹68

5.2.2弯裂72

5.2.3偏移75

5.3弯曲工艺计算75

5.3.1弯曲工艺力的计算76

5.3.2弯曲件毛坯尺寸的计算77

5.4弯曲件工艺性分析78

5.5现代弯曲工艺80

5.5.1液体填充弯曲成形80

5.5.2激光弯曲成形81

思考题5 83

拓展阅读5 84

第6章拉深工艺85

6.1拉深变形过程分析85

6.1.1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85

6.1.2拉深时毛坯应力和应变状态及分布88

6.2拉深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91

6.2.1起皱91

6.2.2拉裂97

6.2.3学科交叉解决拉深缺陷难题99

6.3拉深工艺计算100

6.3.1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100

6.3.2非直壁旋转件拉深分析108

6.3.3盒形件拉深分析110

思考题6 112

拓展阅读6 112

第7章局部成形工艺114

7.1胀形工艺114

7.1.1胀形工艺概述114

7.1.2平板毛坯胀形116

7.1.3空心毛坯胀形119

7.2翻边工艺120

7.2.1翻边工艺概述120

7.2.2内孔翻边122

7.2.3外缘翻边125

7.3校平和整形126

7.3.1校平126

7.3.2整形127

7.3.3校平、整形力的计算128

思考题7 128

拓展阅读7 129

第8章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130

8.1汽车覆盖件的冲压特点130

8.1.1汽车覆盖件概述130

8.1.2汽车覆盖件分类131

8.1.3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特点131

8.2汽车覆盖件拉深工艺设计132

8.2.1覆盖件拉深工艺设计原则132

8.2.2拉深方向确定133

8.2.3工艺补充部分135

8.2.4压料面139

8.2.5工艺孔和工艺切口141

8.2.6拉深筋142

8.3汽车典型覆盖件冲压工艺实例148

8.4汽车覆盖件加工新工艺153

8.4.1铝合金的热冲压工艺153

8.4.2充液拉深工艺155

8.4.3一体压铸工艺156

思考题8 156

拓展阅读8 157

第9章冲压设备159

9.1压力机的分类159

9.1.1曲柄压力机159

9.1.2液压机165

9.1.3伺服压力机166

9.1.4多工位压力机167

9.2冲压生产的自动化167

9.2.1冲压自动化生产线的分类167

9.2.2冲压自动化系统构成169

思考题9 173

拓展阅读9 173

第3篇车身装焊工艺

第10章车身装焊方法176

10.1汽车装焊基础176

10.2电阻焊179

10.2.1电阻焊概述179

10.2.2电阻点焊及工艺181

10.2.3电阻缝焊及工艺195

10.2.4电阻凸焊及工艺198

10.2.5电阻焊设备201

10.3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202

10.3.1概述202

10.3.2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冶金特点203

10.3.3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的工艺规范207

10.3.4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设备208

10.4激光焊212

10.4.1概述212

10.4.2激光焊的原理212

10.4.3激光焊工艺214

10.4.4激光焊设备216

思考题10 217

拓展阅读10 218

第11章装焊夹具219

11.1概述219

11.2装焊件在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220

11.2.1定位220

11.2.2夹紧225

11.3车身装焊夹具231

11.3.1合件、分总成装焊夹具231

11.3.2车身总成装焊夹具235

11.4柔性车身装焊夹具237

思考题11 240

拓展阅读11 240

第12章装焊工艺性242

12.1车身制件分块242

12.2焊接结构243

12.3其他装焊工艺性问题245

12.4装焊生产线247

12.5汽车装焊实例251

思考题12 253

拓展阅读12 253

第4篇车身涂装工艺

第13章车身涂装基础256

13.1车身涂装特点及功能256

13.2涂装的三要素257

思考题13 258

拓展阅读13 258

第14章汽车车身用涂料260

14.1概述260

14.1.1涂料的组成260

14.1.2涂料的分类和命名262

14.1.3车身油漆涂层的分组263

14.2车身用底漆264

14.2.1车身用底漆的特点264

14.2.2车身常用底漆264

14.3车身用中间层涂料268

14.3.1车身用中间层涂料的特点268

14.3.2常用车身用中间层涂料269

14.4车身用面漆269

14.4.1车身用面漆的要求269

14.4.2车身用面漆的分类270

思考题14 271

拓展阅读14 271

第15章涂装前表面处理273

15.1漆前表面处理概述273

15.2脱脂清洗处理274

15.2.1碱液清洗脱脂法274

15.2.2乳化剂清洗脱脂法276

15.2.3有机溶剂脱脂法276

15.3除锈和去氧化层277

15.3.1机械除锈法278

15.3.2化学除锈法及其用材278

15.4磷化处理281

15.4.1概述281

15.4.2磷化处理的机理282

15.4.3汽车磷化处理过程282

15.4.4影响磷化的因素283

15.5表面处理与环保284

思考题15 285

拓展阅读15 285

第16章车身涂装工艺及设备287

16.1车身涂装的典型工艺287

16.1.1涂装前处理、涂底漆工艺287

16.1.2中涂、面漆涂装工艺288

16.2涂漆方法及设备290

16.2.1浸涂290

16.2.2刷涂290

16.2.3电泳涂漆291

16.2.4喷涂293

16.2.5静电粉末涂饰295

16.3涂膜干燥和固化296

16.3.1涂膜的自然干燥297

16.3.2涂膜的人工干燥297

16.3.3涂膜的固化298

思考题16 299

拓展阅读16 299

参考文献301

内容摘要
汽车车身制造工艺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技术,主要包括金属板料冲压、装配焊接、表面涂装等重要技术。本书从上述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入手,从制造工艺过程到技术装备特点,从基础概念到应用实例,从产品质量标准到文明生产要求,从国内汽车车身制造基本技术现状到国内外发展趋势,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较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汽车车身制造的基本知识。在理论探讨、结构思想、运算方法等方面均注意到了科学性和逻辑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汽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主编推荐
1. 本书是新形态教材,通过构建包含微课视频、加工工艺动画、课程线上平台等方式,致力打造一本由纸质课本、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及网络学习平台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教材。
2. 本书编写时遵循“强调工艺基础理论,突出汽车制造特点,反映当下时代需求,注重学生多元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立足传统,引领前沿”的贯通式内容编排理念,采用“校企联合编撰,理论结合实践”的教材编写方式。
3. 融入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通过贯穿制造业发展历史、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及其背后蕴含的科学观、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同时融入工匠精神、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等育人内容。
4.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汽车类专业系列教材之一,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汽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