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泄露流与汽流激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泄露流与汽流激振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8.84 7.0折 98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丽华、李盼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793221

上书时间2023-12-18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


章绪论


1.1汽轮机间隙泄漏流与汽流激振


1.2汽轮机间隙泄漏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


1.2.1隔板汽封泄漏流


1.2.2叶顶间隙泄漏流


1.3汽流激振的研究概述


1.3.1研究现状


1.3.2发展趋势


1.3.3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2章数值计算方法与转子动力学理论


2.1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2.2控制方程


2.3三元湍流数值计算方法


2.3.1直接数值模拟


2.3.2雷诺平均统计模式


2.3.3大涡模拟


2.4黏性湍流模型


2.4.1标准κ-ε模型


2.4.2RNGκ-ε模型


2.4.3标准κ-ω模型


2.4.4SSTκ-ω模型


2.5网格生成技术


2.5.1结构化网格


2.5.2分块网格


2.5.3非结构化网格


2.5.4动网格技术


2.6边界条件


2.6.1进口边界条件


2.6.2出口边界条件


2.6.3壁面边界条件


2.6.4对称边界条件


2.6.5周期性边界条件


2.6.6动静交界面边界条件


2.7转子动力学理论基础


2.8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汽轮机通流部分漏汽量理论计算方法


3.1隔板汽封漏汽量计算方法分析及比较


3.1.1隔板漏汽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3.1.2隔板漏汽量的计算方法比较


3.2带有侧齿的曲径汽封漏汽量计算方法


3.2.1带有侧齿的曲径汽封简介


3.2.2侧齿轴封漏汽量的计算方法


3.2.3计算结果对比


3.3汽轮机漏汽损失的计算分析


3.3.1汽轮机级内损失及其计算方法


3.3.2汽轮机级内损失的分布及漏汽损失分析


3.4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汽轮机迷宫汽封泄漏流动特性分析


4.1迷宫密封介绍


4.2几何模型及求解模型


4.2.1几何建模及网格划分


4.2.2基本控制方程及湍流模型


4.2.3流体物性及边界条件


4.2.4模型准确性验证


4.3动静态下压比对汽封性能的影响分析


4.3.1同一压比下转速对流场的影响分析


4.3.2不同压比下转速对漏汽量的影响分析


4.4动静态下汽封间隙对汽封性能的影响分析


4.4.1汽封间隙对流场的影响分析


4.4.2汽封间隙对漏汽量的影响分析


4.5动静态下汽封齿数对汽封性能的影响分析


4.5.1静态下汽封齿数及布置对汽封性能的影响分析


4.5.2动态下汽封齿数及布置对汽封性能的影响分析


4.6凹槽迷宫密封封严特性的数值研究


4.6.1间隙对凹槽迷宫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4.6.2压比对凹槽迷宫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4.6.3转速对凹槽迷宫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4.7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汽轮机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特性分析


5.1计算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5.1.1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5.1.2边界条件及数值方法


5.2计算结果验证


5.3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3.1叶顶高低齿汽封对叶顶泄漏量的影响


5.3.2叶顶高低齿汽封内速度云图的分析


5.3.3汽封出口与动叶出口流场分析


5.3.4叶顶汽封泄漏流对动叶出口熵增的影响


5.4汽轮机高压级叶顶间隙泄漏流的掺混作用分析


5.4.1汽封出口腔内泄漏流动机理


5.4.2掺混对下游静叶气动性能影响


5.4.3不同叶顶间隙掺混损失比较


5.5汽轮机叶顶间隙泄漏流结构及黏性损失分布研究


5.5.1黏性损失的计算方法


5.5.21.5级流域内体熵增率分布


5.5.3泄漏流引起黏性损失的机理分析


5.5.41.5级流域黏性损失划分及计算


5.6汽轮机叶顶汽封泄漏流的非定常分析


5.6.1物理模型、网格及计算方法


5.6.2计算时间步长的选取与收敛准则


5.6.3叶顶汽封间隙内的非定常流动分析


5.6.4叶顶汽封泄漏流对动叶出口流场的影响


5.6.5叶顶汽封泄漏流对下级静叶流场的影响


5.7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汽轮机间隙泄漏流诱导的汽流激振


6.1汽轮机叶顶高低齿汽封内汽流激振力研究


6.1.1物理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


6.1.2数值计算可行性验证


6.1.3偏心工况下叶顶汽封内汽流激振力的分析


6.1.4叶顶汽封周向压力分布的研究


6.1.5叶顶汽封间隙汽流激振力的研究


6.2汽轮机隔板汽封封严特性研究


6.2.1计算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6.2.2数值计算结果验证


6.2.3隔板汽封封严特性的研究


6.2.4间隙流场特性与泄漏影响因素研究


6.3汽轮机隔板汽封间隙内汽流激振力的研究


6.3.1静偏心时隔板汽封间隙内周向压力分布


6.3.2静偏心时隔板汽封间隙内汽流激振力


6.3.3动偏心时隔板汽封间隙内汽流激振力


6.4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汽流激振下转子动力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7.1转子动力系数计算模型


7.1.1计算公式及简化


7.1.2基于MATLAB的公式求解


7.2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7.2.1计算工况与边界条件


7.2.2动力系数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分析


7.2.3转子动力特性的多因素研究


7.2.4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7.3汽流激振下转子稳定性分析


7.3.1频率涡动比判稳


7.3.2有效阻尼分析


7.3.3转子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7.4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汽轮机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研究


8.1计算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


8.1.1几何模型


8.1.2网格生成与网格无关性分析


8.1.3流体物性及边界条件


8.2湍流模型的验证


8.3传统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研究


8.3.1芯格直径对传统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8.3.2蜂窝深度对传统蜂窝密封流动特性的影响


8.3.3蜂窝壁厚对传统蜂窝密封流动特性的影响


8.3.4密封间隙对传统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8.3.5压比对传统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8.3.6转速对传统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8.4汽轮机新型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研究


8.4.1新型蜂窝密封内部流场分析


8.4.2芯格直径对新型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8.4.3芯格系数对新型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8.4.4蜂窝壁厚对新型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8.4.5密封间隙对新型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8.4.6压比对新型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8.4.7转速对新型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的影响


8.5小结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全书共分6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数值计算方法与动力学理论、汽轮机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特性分析、汽轮机间隙泄漏流诱导的汽流激振、汽流激振下转子动力特性及稳定性研究、汽轮机蜂窝密封封严特性研究。通过本书可以了解间隙泄漏流动形态的成因以及泄漏流涡系演变的规律、叶顶间隙泄漏涡运动的不稳定特性及其诱导叶顶间隙内压力脉动的规律、叶顶间隙泄漏涡引起的压力脉动特性与汽流激振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挖掘汽轮机的节能潜力、保证汽轮机的安全经济运行,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曹丽华、李盼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576941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汽轮机遇流部分间隙泄漏流和汽流激振的分析方法及应用。本书首先介绍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泄漏流的数值计算方法与转子动力学理论,以及通流部分漏汽量理论计算方法;其次介绍汽轮机间隙泄漏流动特性、间隙泄漏流诱导的汽流激振以及转子的动力特性及稳定性研究;最后介绍汽轮机蜂窝密封的封严特性。书中融入作者从事汽轮机通流部分间隙泄漏流和汽流激振研究得到的大量成果,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便于读者回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