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共赢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23 6.5折 42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亦乐,段晓燕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2574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1201110431

上书时间2023-12-13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郭亦乐,不错记者,暨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曾任南方日报编委、经济新闻部主任,现任21世纪报系党委副书记,《21世纪经济报道》总编辑。
    段晓燕,北京二十一世纪创新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创投版主任。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后EMBA,对于VC/PE行业报道有独到的见解。  
    赵燕凌,二十一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主任。
    林坤,《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

目录
自序
熊晓鸽序
阎焱序
沈南鹏序
章平安VS家化:一场尚未终结的战争
“家化教父”的改制梦
平安—产业+资本的梦想
合作看上去很美
互动的不和谐音
不甘心做“橡皮图章”
海鸥手表:双方矛盾的缩影
黑云压城城欲摧
葛文耀“以退为进”
谢文坚入主上海家化
/附文/家化迈入平安时代
第二章“双猪汇”:双汇海外大收购真经
三位“关键先生”
备足粮草
国际豪华版阵容
长期打桩
标的聚焦
各取所需
明日之征
/附文/焦震:双汇收购SFD的逻辑
第三章“不差钱”的顺丰:融资背后另有故事
英雄青年的“野蛮”生长
来头不小的投资伙伴
新顺丰新命题
整合思路猜想
/附文/张懿宸谈入股顺丰内情
第四章91无线天价交易:谁是优选赢家
结缘网游
“入世”与“出世”
现金的诱惑
“一肚子理论”的聪明人
/附文/19亿美元交易背后的伯乐
第五章唯品会专做特卖:另类电商的商业逻辑
温商触网
迷航折返
库存良机
红杉造访
夯实特卖
上市苦乐
/附文/刘星:复盘唯品会的投资逻辑
第六章58同城抢先IPO:分类信息网站格局生变
“神奇”何在?
资本旅程
放弃DM
DCM带来资金和人力
华平:广告大战弹药库
砍掉团购
对抗不良信息
IPO:资本新旅程
/附文/对话姚劲波:如何与投资人沟通
第七章弘毅“谋变”城投控股:PE的混合所有制能量
曾经的“引援往事”
新的“联姻者”
国企改革的PE专家
盛宴下的“精耕细作”
附文/对话赵令欢:弘毅投资做局国企改革
第八章煎锅上的俏江南:资本门前的徘徊
俏江南上市之踵
引入资本
遭遇壁垒
中餐的标准化难题
遭遇管理天花板
双女性配搭管理
/附文/梁伯韬:重整俏江南
第九章盛大文学资本往事:IPO之路何去何从
2013,人事地震
对手,来势汹汹
IPO之殇
何去何从
附文/“帝国”消解盛大“变形”
第十章绿地上市冲刺:做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事
自负盈亏的全资国企
市场化改造
职工持股会变迁
社会资本入局
“蛇吞象”式的重组
/附文/绿地上市:可被复制的改制

内容摘要
    谁的手在操控?谁是真正的赢家?书中每个案例成败的背后,都隐现着资本的身影。企业家和投资人所代表的利益不同,所处的地位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从制衡到共赢,企业和资本的融合与抗争从未中断。
    《共赢:企业与资本的博弈》用细致的描述,宽广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企业家与投资人的多种关系模式,真实地反应了企业家与投资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资本内幕”,希望为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一些借鉴乃至引发一些思考,助其摸索出更适合自身的资本运作模式。纸上谈兵终觉浅,但有备而来,谋定而后动,总会多奠定几场成功的胜局。

主编推荐
    《共赢:企业与资本的博弈》是一本中国品质公司的资本运作实例。本书系《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主流媒体中那些关注创投领域的资深记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真实反应企业家与投资机构的相处之道。为企业家和投资人学习同行经验、审视创投关系、衡量投资成败,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视角。对于企业家或投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思考价值。(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 沈南鹏)
    足具沉淀价值的资本市场大事件。本书选取案例代表了2013年VC/PE投资领域中的经典。不仅适合大众阅读,更适合专业人员用于研究,更是中国在读 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学生一本不可缺少的案例集成。

精彩内容
熊晓鸽序

资本之为“局”,大约因其诡谲如棋——其进退无度,机关难破,输赢莫测,连高手也无不称侥幸。然大道唯简,IDG浸淫资本之局二十多年,绞尽脑汁以避“出局”,又千方百计力求“破局”,我们所仰赖的,也不过是看似人人知道的老生常谈的道理 :审时度势,逐潮而动,迎浪而上。
至少在中国,我们得承认,是互联网技术成就了风险投资,也是风险投资孕育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互联网巨擘。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在 IDG的早期投资成绩单上,是一连串的互联网公司 :百度、腾讯、搜狐、携程……IDG资本紧追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浪潮,与这批应运而生的弄潮儿携手共进,推动他们把握先机,迅速成长,攀上成功的峰巅。这份不俗的投资清单,同时也让IDG资本跻身创业投资行业的佼佼者行列。
然而,顺应时势与潮流,并不等同于一味地随波逐流。百川归海乃自然天道,但倘若前方是一片人头攒攒泥沙淤积的“红海”,“同流合污”的结局必定成死水一潭。在这样的时刻,唯一的出路就是另辟蹊径,找寻另一片人迹罕至而生机无限的“蓝海”。
能够安静地、近乎偏执地追寻“蓝海”,正是我格外赏识并钦佩刘德建的原因。“做什么事我都喜欢找蓝海。”刘德建说,“不一定是个,起码得是批的吧?我们这群人在智力上不差,容易想出好的东西,在新领域市场上的竞争压力比较小,更多的是智力、大脑、速度的竞争。”
2003年,我受合伙人林栋梁之托,在洛杉矶一个生物技术展会上次见到刘德建。他文静而内秀,并不像通常见到的大张旗鼓、热情洋溢兜售商业计划书的创业者。他请我吃热狗,在随意的聊天中显出清晰的思路和内敛的激情。
2007年,我与栋梁在福州待了3天。此时网龙已经上市,而新的无线互联网项目正在酝酿之中,德建一如既往地昼伏夜出,每天凌晨我们一起打羽毛球。我开玩笑说等新项目上市,我们要成立一支以他领军的猫头鹰羽毛球队,打遍天下无敌手。像猫头鹰一样机警的刘德建,就连自己的生物钟,也调得与众不同。
2013年9月,91无线以19亿美元被百度收购,成为中国无线互联网产业的笔“天价”交易,果真无敌!
顺应潮流与独擅先机,这似乎矛盾的奇特组合,在我看来,恰好是优秀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彼此都不可或缺的素质,二者兼备,方有胜算,所谓成功,皆来之不易。91无线无疑是IDG资本近年收获的最丰美的硕果,而与91无线同期或稍后培育的一批无线互联网创业公司,正悄然茁壮成长,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展望。
荟萃了2013年十大经典的投融资、并购案例的《共赢:企业与资本的博弈》肯定值得一读,因为这些局中之案,虽不如法学中的案例能成为律条般的“先例”,但能让有志创业的读者借以管窥门道,对如何应对创业之艰险,如何赢得资本的助力有足够的了解和预期。纸上谈兵终觉浅,但有备而来,谋定而后动,总会多奠定几场成功的胜局。

熊晓鸽
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1993年,协助IDG创始人兼董事长麦戈文先生在中国创立太平洋风险技术基金(现更名为IDG资本),在中国管理着25亿美元以上的创投资金,成为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人。 
阎焱序

《共赢:企业与资本的博弈》是我在中国投资20年以来见过的有关投资和创业最有深度,最专业的案例集。这些案例,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企业家》等主流媒体中那些关注创投领域的资深记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创投行业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最能反映投资人与企业家之间真实的相处之道。对于企业家或投资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思考价值。
书中有两个案例与赛富有关:58同城和盛大文学。盛大是赛富投资的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盛大文学是盛大的延伸,赛富没有直接参与。而赛富在58同城的笔种子投资才150万美元;在58同城钱快“烧完”的最困难时期的 2008年5月(其时正是全球金融危机的高峰期,几乎所有的基金都在撤资),赛富又先后投资了330万美元,帮助58同城渡过难关,奠定了今天的成功和辉煌。
VC/PE在中国是个新行业,对这个行业真正了解的人其实并不多,行业的疯长也是2005 年以后的事。在时下的中国大多数人一听到VC/PE 就会想到两件事:赚钱和冷血。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很多媒体把VC/PE 股权投资人描述成对创业者压榨的吸血鬼。美国出版的描述PE投资的《门口的野蛮人》加剧了国内对VC/PE 行业的负面印象。其实,《门口的野蛮人》一书对于PE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效率的描述是完全正面的,作者使用了这个稍微带点幽默色彩的标题却被那些大多数没有看过此书的人误解了,此为憾事。其实,VC/PE对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对于市场效益的提高都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说,没有VC/PE这些资本的参与,中国绝对不可能出现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这样在市场竞争里产生的真正的世界级企业。
在我看来,投资人和创业者的正常关系应该是“搭档”或“合伙人”的关系,他们是在一条船上的探险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我投资中国20年的生涯中,绝大多数项目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是相处得非常融洽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优秀的中国民营企业在过去十几年里突然冒出来。
时下有很多人一看到公司有不同的意见就认为是谁要搞谁,就认为是投资人和创业者又在争夺公司的“老板”位置。这种看法是相当偏颇的。其实,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投资人与创业者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是一种常态。企业的发展就是在这种分歧和讨论中成长的,企业对不同意见的包容和整合正是这家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感谢这本书的作者们给那些对创业和投资有兴趣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本,这也是所有中国在读 MBA(工商管理硕士)的学生一本不可缺少的案例集成。

阎焱
现为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曾任 AIG(美国国际集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及香港办主任,并先后在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担任经济学家、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系2012年中组部“千人计划”成员和2012年“千人计划”评审委员会委员。2004年及2007年被中国风险投资协会选为“最佳创业投资人”,2007年由 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评为“全球最杰出的五十位创业投资人”之一,2008年、2009年被《福布斯》(中文版)评选为“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名。 
沈南鹏序

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也是一段探讨投资人与被投公司关系的历史。无论是“门口的野蛮人”,还是“婚姻中的双方”,这些描述关系的代名词背后,都是对资本在投资关系中处于何种位置的定位尝试。
红杉资本从来认为,我们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唯有创业者成功才能带动投资人成功。红杉资本之所以能成就自己的品牌,是以投资了一批闻名于世的公司为基础的。这个被投公司名单中,包括苹果、思科、雅虎以及LinkedIn、WhatsApp、Airbnb、Dropbox 等。
红杉中国也受这样的基因驱动。自2005年9月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成立以来,我们在中国已投资了一百五十余家拥有鲜明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回报潜力的公司,包括唯品会、奇虎 360、京东商城、诺亚财富、掌趣科技、大众点评、美团网、华大基因、贝达药业等。
谁将在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上胜出?我们认为,这也是由投资了些什么样的公司决定的。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判断。今天的中国,创业环境与10年前相比已经是云泥之别。
10年前,中国创业者大多在揣摩和学习美国的商业模式,而现在,移动互联网以及基于消费的科技应用,正成为中美共同的创业主题,中国创业者也更立足于国内市场创新商业模式,而这些商业模式甚至将来可能走到海外去。
这一过程中,创业者引入一个好的资本是动力背后的动力。好的资本,能够帮助创业者更快地把握住中国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更准确地感知市场的节奏脉动。
现在的创业者,关心的也许不再是投资资金体量的多寡,而是其能够获得的资源与帮助,所能激发出潜能的量级。同样,风险投资行业也开始真正回归价值投资,认识到投后管理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与被投企业相处。更何况投资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帮助投资人去创造财富、实现回报,而在于是否能够为这个社会去推动或培育出一批成功而伟大的企业。因此,在新一轮价值思考中,投资人需要梳理与创业者的角色关系定位,这在未来尤为重要。
随着新一届政府提出“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创业者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共赢:企业与资本的博弈》选取了10个发生在 2013年的投资案例,涵盖了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多种关系模式。我们非常期待这些案例能抛砖引玉,为业界提供一些借鉴乃至引发一些思考。
《21世纪经济报道》正在进行的这种基于案例的研究,为我们学习同行经验、审视创投关系、衡量投资成败,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的视角。我们期望这种对资本与被投企业关系的研究能够延续下去。期待《21世纪经济报道》能够推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报道和产品。

沈南鹏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携程旅行网、如家连锁酒店创始人。现任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和理事、耶鲁中国中心理事会主席、天津股权投资协会会长、北京股权投资协会副会长、上海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2006年被 CCTV 评为“中国十大经济人物”,2010 年被《21世纪经济报道》和《凤凰网》评为“十大华人经济领袖”。系2012—2014 年《福布斯》“全球最佳投资人”榜单中排名最高的华人投资者,自 2010 年起连续四年蝉联《福布斯》(中文版)“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拥有耶鲁大学硕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

媒体评论
我在中国投资20 年以来见过的有关投资和创业很有深度、很专业的案例集。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的创始管理合伙人 阎焱

书中描述的局中之案,虽不如法学中的案例能成为律条般的“先例”,但能让有志创业的读者借以管窥门道,对如何应对创业之艰险,如何赢得资本的助力有足够的了解和预期。
——IDG优选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 熊晓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