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府镜像与文学中国:当代四川多民族文学发展研究
  • 天府镜像与文学中国:当代四川多民族文学发展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府镜像与文学中国:当代四川多民族文学发展研究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5.61 6.6折 99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余红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47334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元

货号1201961312

上书时间2023-12-08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余红艳,女,四川仁寿人(蒙古族后裔),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写作学硕士,现为四川省社科院眉山分院专职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文学人类学研究、三苏文化研究、写作学研究;出版著作《张力思维与小说迷境——马尔克斯创作探》《文心雕龙儒家思想渊源论:孔子篇》;发表小说、散文若干。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研究:多民族
  二  本书为区域实证研究
  三  研究对象、方法与意义
  四  本书框架
第一章  四川多民族文学的前世今生
  第一节  古代四川境内多民族文学
  第二节  当代四川多民族作家文学
    一  汉族作家的代际
    二  少数民族作家产生发展
  第三节  当下多民族文学区域发展态势
第二章  汉族作家文学的成都模式
  第一节  从《星星》创刊说起
    一  文联作协成立
    二  新时期民间团体喷发
    三  90年代后平静写作
  第二节  大众消费传播
    一  鲁奖风波与文学事件
    二  IP神话与市场营销
    三  官方作为与民间立场
    四  远离喧嚣
  第三节  汉语自觉:成都汉族作家的文学追求
    一  流沙河:回归传统古典
    二  “废话教主”杨黎
    三  何大草的神秘精巧
    四  颜歌的俗人俗语
第三章  彝族作家文学的凉山模式
  第一节  以汉语新诗发轫
    一  “一步跨千年”
    二  《凉山文学》
    三  “凉山诗人群”
  第二节  彝诗运动
    一  官方传播
    二  学院传播
    三  民间传播
  第三节  凉山诗人的抒情诗写
    一  吉狄马加和倮伍拉且
    二  巴莫曲布嫫和阿库乌雾
    三  吉木狼格:非思与去民族
第四章  藏族作家文学的甘孜模式
  第一节  创造品牌:由“康人”到“康巴作家群”
    一  《贡嘎山》与《甘孜日报》
    二  “康人”小说
    三  “康巴作家群”
  第二节  运作推广:由省到国
    一  运作主体
    二  运作模式
    三  由“省”而“国”
    四  运作结果
  第三节  高地写作:甘孜藏人的价值输出
    一  本土书写:意西泽仁、桑丹
    二  高地写作:格绒追美、达真
    三  非高地写作者的高地自信:列美平措、尹向东
第五章  藏羌作家文学的阿坝模式
  第一节  藏羌混声
    一  藏人新诗
    二  《新草地》
    三  羌族文学
  第二节  多路径传播
    一  阿来的个体传播
    二  阿坝作家群的整体传播
    三  灾后羌族文学的整体传播
  第三节  世界与民族:藏羌作家的差异
    一  藏地阿来:边地即世界
    二  羌族书写:叶星光与谷运龙
    三  羌族羊子:坚定地“说”
第六章  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  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则发展方向不同
  第二节  四川省多民族作家文学发展与政治关系密切
    一  文学作为国家事业
    二  疏离与反控制
  第三节  四川多民族作家文学的产生发展与区域关系很大
结语
  一  多民族意识形态
  二  多民族文学关系
  三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从多民族文学史观出发,立足文学人类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四川省四市州主体民族文学的发展状貌的描述、归纳、比较与分析,展现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状态与水平。在呈现四川省多民族文学发展状貌与特点的同时,为当代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作镜像观照。本书既是文学的人类学描述,也是文学本体的考察。作者由外而内,由文学现场到文学作品,展示四川省多民族文学的特点、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文学和政治、区域、民族身份的关系作了思考,对多民族文学的发展未来也作了思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