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产业创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国产业创新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8.72 5.0折 9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东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81657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2692105

上书时间2023-12-04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引言 从产业创新视角认识美国

一、选题目的和缘由

二、文献综述及分析

三、研究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创新国度的诞生与成长

一、从殖民地到合众国

(一)国家的诞生:从五月花号到独立

(二)成长的历程:变革与前行

(三)韬光养晦: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二、世界优选的国内市场:范围与规则

(一)陆海大扩张:开疆辟土

(二)大运输时代:告别“往昔好时光”

(三)建设竞争性的统一市场

三、科学进步:从萌芽到起飞

(一)殖民地时期:大众的科学

(二)建国初期:科学的起步

(三)实验科学的起飞

四、教育发展:学徒制度、公共教育和大学发展

(一)殖民地时期的学徒制度

(二)从争取受教育机会到公共教育运动

(三)殖民地学院:社会办大学

(四)现代大学:从赠地学院到研究型大学

第二章 美国制造体系与产业技术创新

一、工业革命与美国

(一)前工业化时期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美国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美国

二、美国制造体系:大规模生产的逻辑

(一)可互换零部件:惠特尼与霍尔的故事

(二)一体化生产:新制造系统与洛厄尔女孩

(三)工业流水线:从埃文斯到福特、克努森

(四)标准化运动:盖奇提案与NIST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核心产业技术创新

(一)棉纺织业:从斯莱特到惠特尼、洛厄尔

(二)冶金业:喷气炼钢协会、卡内基和美国铝业

(三)机械制造业:美国发明家的荟萃之所

(四)农业机械:毋庸置疑的全球领导者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核心产业技术创新

(一)电气工业:并驾齐驱的领先者

(二)化学、石油和制药工业:另辟蹊径的创新

(三)汽车工业:创新中心转移和大规模制造

(四)通信产业:电报、电话和无线电

(五)家用消费品和食品加工:大众消费时代来临

第三章 产业创新主体和制度安排

一、创新主体:从个人发明家到R&D建制化

(一)草根发明家的黄金岁月

(二)独立实验室:发明家群体的荣光

(三)工业实验室: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伟大发明

(四)凯特琳:从独立实验室到工业实验室的循环

(五)大学:服务社会的新使命

二、专利、反垄断与资本市场

(一)专利制度:激励和保护发明创造

(二)反垄断法:维护自由市场竞争

(三)公司制度:铸造市场主体

(四)证券市场和投资银行:为工业化筹措资本

(五)消费信贷、保险和商业规制:迎接大众消费时代

三、人才、技术引进和贸易保护

(一)自由移民:大西洋移民运动

(二)技术引进:人才和投资

(三)跨国交流:以德为师

(四)贸易保护:制造业与关税

第四章 美国世纪:光荣与梦想

一、两次世界大战:站到很好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繁荣

(二)大萧条与技术进步:菲尔德假设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告别孤立主义

二、美国梦的实现与挫折

(一)重建与繁荣:艾森豪威尔的假寐期

(二)开拓“新边疆”和建设“伟大社会”

(三)不景气的70年代:不复往昔

(四)里根改革与冷战结束

(五)新经济时代:“大西洋经济”转向“太平洋经济”

三、开拓无止境的科学边疆

(一)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科学技术

(二)布什-基戈尔之争与NSF

(三)驱散斯普尼克阴影

(四)大科学时代及其挑战

四、国民教育:从打造“伊利运河”到应对新世纪挑战

(一)退伍军人权利法案:新工业化时代的“伊利运河”

(二)斯普尼克冲击与《国防教育法》

(三)约翰逊“实现全民教育机会”计划

(四)教育改革:在探索中迈向新世纪

……

内容摘要
本书从世界工业化发展历史的大视角,系统考察美国在历次工业革命中核心产业技术创新及其演进的历程,研究美国产业技术创新及其相关制度创新、政策设计的主要特点及演变,分析影响美国产业技术创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和文化等因素,探讨和总结产业创新与美国崛起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为中国的相关研究者、管理者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因素,探讨和总结产业创新与美国崛起的内在逻辑和规律。中国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经济和产业实力、科技和教育基础等都得到快速发展和积累。中国能否延续过去40多年的辉煌,真正实现大国崛起,为世界工业化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大国应有的贡献?希望本书探讨的美国崛起和产业创新的过程和经验,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能有所借鉴。为中国的相关研究者、管理者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