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尼采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6.83 4.8折 35 全新

库存1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国平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90384

出版时间2016-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1201414696

上书时间2023-11-10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的尼采,以深邃的眼光直视20世纪人类世界面临的困境。上帝死了,人该何去何从?如何重塑价值?理性真的可靠吗?……尼采的问题,也是今日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普遍面临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机。《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精)》是周国平的成名作,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第一次把一个面目狰狞的法西斯政治狂人还原成一个真诚思考人生问题的个性鲜明的哲学家;作者笔下的尼采,洋溢着生命活力,文字风格流畅而富于激情。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有名学者、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等,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等,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等,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

目录
第一章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1
第二章在人生之画面前25
第三章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45
第四章人——自由——创造74
第五章“自我”的发现96
第六章向理性挑战117
第七章价值的翻转144
第八章人的现状和前景176
第九章诗人哲学家197
跋:在尼采之后216
附一尼采传略220
附二尼采简历234
附三尼采主要著作235
后记236

内容摘要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周国平的成名之作,是一本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热血青年的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成为一部历时三十年而长盛不衰的经典之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半个多世纪中国靠前本正面评价和热情肯定尼采的专著。周国平从全新的角度,把尼采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泪有笑的人来分析,从而尝试着对这位人生哲学家和诗人哲学家作出全新的理解。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的尼采,以深邃的眼光直视20世纪人类世界面临的困境。上帝死了,人该何去何从?如何重塑价值?理性真的可靠吗?尼采的问题,也是今日转型时期的中国人普遍面临的人生困惑和精神危机。

精彩内容
 世纪末的漂泊者人的命运真是不同。许多人终其一生,安居乐业,心安理得地接受环境和时运替他们安排的一切,悠然享其天年。可是,像尼采这样的人,有着一颗不安的灵魂,总是在苦苦地寻求着什么,精神上不断地爆发危机,在动荡中度过了短促的一生。
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真的,尼采的个性,注定了他的悲剧性的命运。
1844年10月15日,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采恩镇附近的勒肯村。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此后他便在母亲和姑母的抚育下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文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文学。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
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眼前的一切,这喧闹的大学生生活,刻板的课程,琐碎的日常事务,未来的学者生涯,刹时显得多么陌生啊。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李契尔是一位具有探索者性格和纯真热情的古典语文学学者,先后任教于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对尼采极为欣赏,始终把他的这位高足带在身边。在推荐信里,他不无夸耀之情地写道:“三十九年来,我目睹了如此多的新秀,却还不曾看到一个年轻人像尼采这样,如此年纪轻轻就如此成熟……我预言,只要上天赐他长寿,他将在德国语言学界名列前茅。”他还把尼采称作“莱比锡青年语言学界的偶像”,甚至说他是“奇迹”。尼采倒也不负所望,走马上任,发表题为《荷马和古典语文学》的就职演说,文质并茂,顿使新同事们叹服。
也许,这位前程无量的青年学者要安心治他的学问了?
并不!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同时宣告了尼采自己的悲剧生涯的开始。
它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得激烈的攻击。在正统语文学界看来,一个语文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以青年学者维拉莫维茨为代表的正统语文学家们对尼采展开了激烈批评。尼采发现他的教室空了,不再有学生来听他的课。
尼采尝到了孤独的滋味。但是,他有他的“绝妙的慰藉”——叔本华的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
还在学生时代,尼采在一家旧书店里偶然地购得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欣喜若狂
,一口气读完了。后来他回忆说,当时他漫游在一个愿望的世界里,梦想找到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把他从时代的缺陷中拯救出来,教他在思想和生活中重新变得单纯和诚实,也就是“不合时宜”。正当他怀
着如此渴望的时候,他发现了叔本华。他觉得,叔本华就像是特地为他写了这部著作一样。P3-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