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1975-2015)(乐队的夏天五条人推荐)
  •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1975-2015)(乐队的夏天五条人推荐)
  •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1975-2015)(乐队的夏天五条人推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1975-2015)(乐队的夏天五条人推荐)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04.33 6.5折 160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嘉 后浪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113420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0元

货号1202811471

上书时间2023-11-08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编者的话 历史是立体的/杨嘉

 

【思想起*段】还原一个时代

 

*曲 1970年代的流行音乐/杨嘉

 

第二曲 民歌从这里开始/王竹君

 

第三曲 从西洋歌曲到唱自己的歌/陶晓清

 

第四曲 谁在西餐厅唱歌?——民歌西餐厅地图/陶晓清采访、杨嘉整理

 

【思想起第二段】一个唱歌的故事

 

第五曲 新格唱片

 

第六曲 海山唱片

 

第七曲 其他唱片

 

【思想起第三段】铺成一条梦想大道

 

第八曲 音乐的雕塑家

 

第九曲 校园创作歌曲的传承

 

第十曲 民歌对华语流行音乐的影响

 

第十一曲 1975-2015四十年来重要民歌演唱会全纪录/陶晓清

 

第十二曲 那些值得珍藏的歌曲——附录/陶晓清解说、王家栋制作

 

出版后记

 

 



民歌40——没有白活

 

文/陶晓清

 

 

 

 

 

 

 

2013年就牵挂着2015年即将到来的民歌40年。当时“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理事长殷正洋希望找李建复接任下一届的理事长,之后可以带领大家做“民歌40”相关的事。然后在2014年的春天,新任理事长如愿上任,关于“民歌40”的相关工作也一一展开:纪录片、展览、演唱会、书……

 

我先写了一封信给“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的会员,向大家征求可参考的资料。*个感谢许乃胜,他马上寄来了他的珍藏。后来徐晓菁、凃佩岑、丁晓雯、梁弘志的姐姐梁雯,也都分别提供了资料。我也把家中所有资料全捐了出去,还请帮手来家里帮忙搬运到协会。结果要写稿的时候还必须进协会去翻看自己的资料,这可是*初没想到的事!

 

杨嘉──这位“热门音乐”时期的旧识,在民歌初期一起工作多年的老友,刚好回台湾定居,并转而开始以文字工作为业。知道这个信息,我真是太开心了,因为书的主编就有*适合的人啦!

 

果然,在所有的项目中,书的进度几乎是一直跑在*前面的。从开始讨论到有了腹案,到确定出版社,再到所有书稿的完成,几个月来,这本书几乎成了我们彼此交谈或E-mail来往的中心。杨嘉有时候去堆放唱片的仓库翻找我们需要的唱片;有时候忙着影印唱片封面或文案;有时候在图书馆找资料;有时候要从堆积如山的各种资料、书籍、剪报中挑选至今仍可用的文字,并加以剪裁;有时候跟人开会研究哪篇文章要由哪个角度切入,又该怎么写,更多的时候得自己写!

 

现在看到这本书接近完成,我心中十分地感动与感激!并不能免俗地除杨嘉外还要感谢一些人:

 

林怡君还是大学生时,就参与《台湾流行音乐百张*专辑》和《永远的未央歌》两书的采访和撰稿,后来“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出版《台湾流行音乐200*专辑》时,她是出版社负责此书的主编。这次能再度一起工作,并再次看到她的负责认真的工作,我确实感到十分开心并感谢。

 

为本书灌录的几张CD,要感谢所有相关人士同意授权给我们无偿使用。在2014年圣诞前夕,杨嘉、熊儒贤、姚黛玮和我,在马世芳家一起听了好多“私房歌”,包含很久以前歌手在电台录的歌,一些我自己都忘记了在整理资料时挖出来的珍贵的演唱会实况,还有一些已经绝版的唱片,并从中挑选出可能会放进这份CD的歌曲。之后世芳将它们放在云端,好让被选的作者与歌者听过后给予我们授权。

 

后来杨嘉提起当年洪建全文教基金会出版的三张《我们的歌》早已绝版,她希望让大家有机会聆听*初的这些歌曲。身为这三张唱片策划人的我当然非常高兴,*时间就去征求并获得洪简静惠女士的同意。接下来萧玲玲小姐帮忙询问版权并一一去信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授权。还有王家栋担纲把这些来源不同(包括卡带、盘带、唱片、CD等)的歌曲重新混音,让我们有*美好的聆听体验。

 

真是非常感谢所有人的努力,我们才能交出这份得来不易的成果,可说是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在寻找多年不见的作者时,很感伤地发现好几位已经过世了。有些作者还找得到其家人或朋友(如钟鼎文、周梦蝶、黄大城、杜文靖),所以能得到授权;但有少数没有后人,也找不到接头的对象(如潘丽莉、邓禹平),我们只能在此特别说明:我们非常重视创作者的版权,但并非我们没有征求同意,而是真的不知道该找谁洽询。

 

此刻,我的心情是丰盈的、充实的、感恩的。多年后能因此书而去采访老友、撰写文稿,我深感幸福,并再次认为自己的生命没有白活,多好呀!

 

 

 

2015年4月于台北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这是一部完整辑录民歌40年发展流变的百科全书式完全档案,全书由被誉为“民歌之母”的陶晓清统筹制作,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这场深刻影响了华语流行音乐未来走向的民歌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既再现了一代年轻人创作“自己的歌”的青春现场,又承载着历代民歌迷关于民歌记忆的珍贵符号,像一个可穿越时空的秘密宝盒,值得典藏。

 

书中囊括了近百张经典唱片的详细介绍与逾百位音乐人的幕后起底,讲述了很多熟悉的歌曲背后的隐秘故事,如李宗盛创作的*首歌是什么?《橄榄树》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龙的传人》歌词有哪些改动?等等。更有20世纪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厅地图与40年来69场重要演唱会的全记录。另附有近500张复古照片、文件、手稿等珍贵史料与45首经典歌曲,全方位还原民歌运动40年来的发展图景。



作者简介

统筹:陶晓清

1965 年进入“中国广播公司”,次年开始主持热门音乐节目,推广校园民歌,成立“民风乐府”。1995 年和许多音乐工作者成立“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担任*、二届理事长。2000 年获金曲奖“特殊贡献奖”的肯定。

 

主编:杨嘉

大一开始担任西洋音乐广播DJ,毕业后任职唱片公司,从西洋音乐转战国语唱片,从本土公司进入国际公司。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新加坡亚太总部,负责亚洲区网络与数字音乐发展。2005年被派至北京,发展大陆新媒体音乐事业。除幕后音乐工作外,长年撰写流行音乐评论及音乐专栏,并翻译、编辑音乐书籍,曾出版《1997年度流行音 乐鉴赏》《品牌大师布兰森自传》等书。2013年回台,专心从事文字工作。


【媒体评论】

名人推荐

我是听着这些歌长大的一代人。它们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是开启过去的钥匙。长大以后,我写的那些所谓“中国风”的歌曲很多都是受这些民歌的影响。

——方文山

民歌运动中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风气,直到现在都深深影响着我。

——王力宏

回头看民歌,我觉得民歌是一种信心的表现,年轻人借由自己去写歌,确定自己可以做这件事情,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肯定。

——李宗盛

民歌是陪伴我成长的声音,民歌是情书。

……我从这些民歌里得到的*养分就是歌手投入的情感。那时的民歌常采用简单吉他伴奏,或者很简单的钢琴跟弦乐,没有后来这么多电子合成器,所以我们可以很轻易听到歌手在表达旋律时的情感。当乐器比较少的时候,堆叠的情绪就多,就更能听得出歌手在表达这首歌的时候每一个字,很细腻地在述说他心里面的话。

——陈绮贞

我是听着民歌手的歌曲长大的。

——万芳

在现代社会,只要你的歌能够唱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你就可以称得上是民歌手。

——马世芳

只要唱歌的人是发自真心地唱自己的歌,走下舞台的歌者又能和台下的人坐在一起享受音乐,他们唱的就是民歌。

——陶晓清



目录

前言  民歌40——没有白活/陶晓清



主编推荐

1975年6月6日,一个雨夜,年轻的学生杨弦举办了一场作品发表会,以诗人余光中的八首诗作入歌,台湾民歌时代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只有噪音的时代,更寂寞。

要压倒噪音,安慰寂寞,唯有歌。]

——余光中

短暂而辉煌的民歌时代,涌现了一批现代华语乐坛的重要人物,留下了无数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影响了台湾、大陆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推动之后的华语流行音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时代会落幕,人会老去,还好歌会留下来,故事还要继续讲下去……

如果你是民歌时期的资深歌迷,这本书会是唤醒你青春记忆的钥匙,带你回到曾经的“诗和远方”,治愈此刻的浮躁与不安。

如果你错过了那个民歌时代,这本书就是你发掘音乐宝藏的时光地图,值得回味的好歌好声音,在这里等待与你相遇。

◎ “台湾民歌之母”陶晓清领衔策划,耗时一年搜集整理,成就民歌40年蕞详尽完整的典藏记录

五百余份珍贵历史资料,老照片、演唱会海报、专辑封面、报道文件、书信手稿,全方位还原民歌时代的记忆;

百余张经典民歌唱片详尽记录,细心搜集寻访,让幕后人的故事也得以重现,呈现民歌时代的辉煌样貌;

还有精心绘制的20世纪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厅地图、细心梳理出69场重要民歌音乐会全记录,带你重走民歌的“来时路”。

◎ 时代亲历者现身讲述,深度揭秘经典老歌、传奇音乐人背后连圈内人也不一定知晓的秘辛

 《橄榄树》的来龙去脉;《龙的传人》的改词始末;《告别》与《不要告别》两首歌背后的曲折故事;藏在《阿里山的姑娘》里的感人爱情;

李宗盛生平创作的第1首歌;齐豫天籁之音的培养过程;蔡琴校园歌手时期的青葱往事;陈小霞音乐创作的起点。

◎ 高品质典藏精装,精心的复古怀旧设计

12开大尺寸开本,复古质感封面设计,内文全彩细腻印刷,展现历史动人细节;

精致的排版设计,图文完美交织,带来流畅阅读体验,让故事更“好看”;

民歌餐厅地图、重要演唱会记录,2张特制拉页地图,带你穿梭时光长廊。


【内容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