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祀与疆域 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祭祀与疆域 中国上古空间考古六题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71 5.3折 58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鲁民,范沛沛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71110369

出版时间2021-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2443625

上书时间2023-11-03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鲁民,生于1955年,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营国:东汉以前华夏聚落景观规制与秩序》《建构丽江:秩序、形态、方法》《营造的智慧:深圳大鹏半岛滨海传统村落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环壕与城垣的发生、性质及演变

一、设壕(城)遗址的基本性质

二、环壕功能的衍变

三、城垣的发生与推广

第二章 姜寨、半坡、鱼化寨环壕遗址的功能、关联与相关空间组织

一、姜寨、半坡、鱼化寨环壕遗址的功能及相互关联

二、“姜寨-半坡”及“半坡-鱼化寨”环壕遗址组合的地位与半坡类型的权力架构

三、仰韶文化早期的空间架构

第三章 东亚大陆腹地核心区东周以前设壕(城)遗址的分布与“中国”的产生

一、“神明之隩”与设壕(城)遗址

二、公元前3400年至公元前3100年前后郑洛一线设壕(城)遗址群的组织

三、“中国”成立的地理依据

第四章 良渚文化的空间架构与权力规模

一、良渚文化与良渚文化的产生

二、良渚文化初创期的聚落系统与权力规模

三、良渚文化壮大期的聚落系统与权力规模

四、由调适到衰落的良渚文化聚落系统与权力规模

第五章 尉迟寺环壕遗址及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地域控制

一、一个特别的遗址

二、尉迟寺环壕遗址的构成分析

三、尉迟寺环壕遗址辐射范围及地位

四、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系统的控制

第六章 周人的西都与东都

一、周人西都与东都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紫京”为何

三、镐京之辩

四、五邑与西都

五、周居及大邑成周

六、成周的变异与东、西周

后记

内容摘要
截止到距今4000年之前,许多人认为东亚大陆腹地仍然是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各族群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中国”这一概念的产生,甚至要晚到西周初年。本书以确认环壕(城垣)遗址为强势族群核心祭祀中心为基础,依据已有考古资料,通过环壕(城垣)遗址的等级认定、坐落状态、其在考古遗址系统中的地位,以及聚落系统形成的方式,指出在距今5300年前,以郑洛地区为中心的实际上的“中国”已经出现。仰韶社会早期(4500BC),一个幅员达到80万平方千米的联盟性的统一政权已经产生。良渚文化(3300BC~2300BC)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统一权力控制之下。西周时位于渭河流域的都城,是数千年的都城营造规则在特定条件下的体现。基于现实条件,本书以类型切片方式展开,并期望能引出更为深刻和系统的成果。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