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耀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昌耀论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9.67 4.3折 46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光昕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99548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6元

货号1201721662

上书时间2023-10-21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光昕,1983年生,吉林蛟河人。文学博士。2013年获中央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和批评,有学术专著《西北偏北之诗》、诗论集《刺青简史》、随笔集《补饮之书》。担任《新诗评论》(北京)编委、《飞地》丛刊(深圳)编辑,主编2013至2015年诗歌年度选本《诗歌选粹》、《在彼此身上创造悬崖——北京青年诗会诗选》(2017)等。

目录
导言没有拜物教的物神
土星,噩梦,语境/1
复写,转换,自救/7
惰性,情结,梦想/17
元素,讲述,物神/25
章水和欲望的五重根(1955—1967)
慢:圣恋/36
镜:自恋/47
浪:血恋/53
柔:父恋/60
渴:她恋/69
第二章建筑师的空间语法(1978—1984)
空白练习曲/77
建筑学转向/86
空间诸形态/99
伦理学泥团/109
诗性微积分/116
第三章火的意志及其衰变(1985—1993)
淡季,或烘烤主义机器/128
认识论断裂,或火的重建/141
魔鬼化,或以头撞墙/153
诗歌月经期,或爱情话语/165
双重匮乏,或双重火焰/177
第四章游吟之气:词的跃迁史(1994—2000)
散文时代,晚期风格/194
晚期风格,千座高原/204
千座高原,呼吸之间/216
呼吸之间,双轴范式/230
双轴范式,目光之城/244
结语汉语好人/261
昌耀简明年谱/266
参考文献/299
后记/312

内容摘要
昌耀是当代重要的一位诗人,也是被诗歌界广泛认可的一位大诗人。在张光昕著的《昌耀论》从诗歌创作的视野对昌耀及其作品进行了一次多方面的梳理,旨在探寻昌耀精美诗歌文本之后的人生,通过对昌耀诗歌的审美分析,以及心理学层面的分析探究,对西部诗人昌耀苦寒的一生以及生命中的波澜,及他在种种境遇下进行的创作做了一个整体上的梳理。

精彩内容
后  记本书早在2012年就定稿了,当时我还不到三十岁,正在中央民族大学读博士。它的前身是我的硕士论文。2010年5月,我拿它参加答辩时,已写出了十万字。记得当时的答辩委员会是贺桂梅先生,她在宣读评语时,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该论文为当下的昌耀研究又推进了一步。很感谢答辩委员们对我的肯定,这多少可以证明,一个混迹在管理学院的大学生转投文学专业的险路是正确的。但走上正途就没权利懈怠和撒娇了。昌耀研究是我的学术童子功,缘起于2008年的夏天。某个傍晚,我的导师敬文东先生照例约我在学校西门的李师傅拉面馆小酌,他依旧健饮亦健谈,督促我先下手为宜,埋头几年,做一部有质量的大论文,为自己将来的研究工作夯实基础。从各方面来讲,昌耀研究是个绝好的选题。在若干小瓶二锅头的催化和若干燕京啤酒的灌溉下,我的写作激情被母校的夜色煽点起来,焦急地等待着被纺成粗布或锦缎。敬先生对这篇尚在蓝图中的论文寄予厚望:它应当让人读出荡气回肠之感,因为昌耀是个大诗人。写作终究是项诚实的体力活,对待搞学问这件事,我心里始终蹲着一个农人,除此之外,没有半点商人的头脑。怎样才能在写作时既不受人打扰又不打扰别人呢?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我异想天开地向黑夜开辟出一块自留地——一间生态学实验室——一个好友把钥匙留给了我。我每晚在月下出工,备好茶叶和泡面,独自写作直到天亮。为了逃避保安查夜,我尽量不开房灯,揣摩昌耀的诗时,只能借助电脑屏幕微弱的光亮。当然也有头脑壅塞、颗粒无收的时候,我便整晚枯坐,渴望着清早宿舍楼一开门,就能扑回我的小床。如今,这篇论文扩充了一倍的篇幅,有了书的厚度和投向未来的虚影。它在时间里变成琥珀,封存了许多我学生时代的天真观点和转瞬即逝的才华。每当我翻开它,仍能触摸到一股初生牛犊的倔力,但生产的成就感敌不过持续而强烈的妊娠反应。活到今天,对我来说,生活本身比一首古怪的诗更难对付。艺术不再能提供纯净的庇护所,它本是一道投身生活骇浪的涉江之梯。问诗问学,皓首穷经,我们谁不是在这最高的虚构里学习最广阔的人生呢?在定稿后的六年里,我的写作和研究经历了一些变异和彷徨,一部《昌耀诗文总集》却总在手边,差不多被我翻得稀烂。我近期对昌耀的作品有了些新认识,但那并非什么更高深的见解,而是更靠近了拙朴和平淡的地平线——这使我不得不对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写法感到羞愧——尤其是前阵子,我反复细读了昌耀的部分书信(被他本人临终前收入《昌耀诗文总集》)。从那些秉笔直书和真情流露之处,我似乎一下子理解了他诗歌语言中的怪诞和狰狞,那的确是从现实生活的毛孔里一滴滴分泌出来的,而不是大而化之、随行就市地被冠以“西部”“归来”或“现代”之名。我隐约觉得,越是艰深地揳入诗人创造活动之腠理,就越发洞明地收敛自己在残破世相中的孤心。诗歌绝不会成为手眼通天的恩主,它只是一位无用无言的透明囚伴。感谢敬文东先生带领我登堂入室,并给予我严父般的关怀。感谢作家出版社对这本小书的垂青。感谢李宏伟先生的举荐和谢有顺先生的力邀,让本书有幸忝列一套灿若星河的丛书名单。感谢我的责编田小爽女士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所有在我求学和研究道路上向我施以援手的老师、前辈和朋友们,在这里我无法一一提及他们的名字。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的默默支持。本书中的部分章节曾被加工整合成单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诗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汉语言文学研究》《武陵学刊》《艺术时代》《传记文学》《西部》《飞地》《诗品》等刊物上,在此特向以上刊物和相关约稿人致谢。我的写作还将蹒跚前行,每当在途中遭遇困难,我都愿回到这里,重整河山再出发。因为,这是我亦弓亦琴的本书。2018年5月4日,北京像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