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的奋斗
  • 植物的奋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植物的奋斗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2.96 5.5折 59.8 全新

库存393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陈又治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68926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9.8元

货号1201992901

上书时间2023-10-06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又治:祖籍浙江。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昆虫学硕士,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计算机硕士。曾以“美美”“何其”等笔名于北美《世界日报》发表散文。著有《迟来的掌声:孟德尔》《植物的奋斗》等。

目录
《植物的奋斗》无目录

内容摘要
当你看到这本书,也许会问:“植物怎么奋斗?”是啊,植物不用吃饭,也不用说话,几乎动也不动,“懒”成这样,还谈什么奋斗?果真如此,那植物们又是怎样存活下来的呢?这就是这本书要讲的故事,你会看到植物是如何从种子开始发芽,在干涸的地下找水喝,进行光合作用自给自足……也许你会怀疑,身边的植物随处可见,为何看不到他们奋斗的过程?其实,植物每天的生活比蜗牛要慢得多,还总是在微小的地方发生变化,要观察它们可要费上一番功夫呢。为了让你能清楚地看到这一切,我们特意挑选出它们在奋斗中很为精彩的画面,详细地将它们的身影描绘在书中。有些画面里还有不少活跃的小精灵,他们是居住在植物身体里的各种帮手,也是渺小到你看不见的奋斗者,我们的画师将他们和植物一起“请”来书中做客,让它们亲自为你演示日常的工作,揭秘植物奋斗背后的故事。

精彩内容
编辑手记    
这本书短短六千字,却穷尽植物的一生。 这本书有孩子的视角,诗人的情感,科学家的严谨。  这本书是这样开始的: 爸爸妈妈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忙碌;你呢,也忙着上学,忙着游戏;动物们忙着到处找东西吃。 在忙碌的生活里,你看到青青的树、红红的花,也许会羡慕地想:植物真舒服,日子过得多悠闲,不用读书,不用做事,就能长高长大。 如果我告诉你,植物也都很忙,它们也要工作,也要努力奋斗,才能生活,你相信不相信呢? ——这,不就是孩子想说的吗?  那么,植物究竟是怎样为了生活而奋斗的呢?  一粒小小的种子,要破缝而出,生根发芽长叶,不仅要拼命吸收水分,沐浴阳光,用叶子里的无数“小工厂”,结合水、二氧化碳来制造食物养活自己;还要与昆虫、野兽等敌人开战;更要与各种天灾人祸抗争,甚至必须要有生病的智慧,才能让自己纤弱的身体活下去。这样的奋斗、这样的努力,这样历经坎坷却永不放弃的精神,可以让孩子对自己学习和成长的痛苦会心一笑,更让成年读者不经意间照见自己百转千回的人生。 ——岂止是科学家的专业和严谨,还有文学家的敏感和深情,更有励志专家的笃定和胆魄。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又治。与其说她是一位科学家,不如说她是一位母亲。且看她笔下的“孩子们”: 植物的种子,离开母亲以后,如果运气不好,来到太寒冷或太干燥的地方,它就发不了芽。这时候,它并不绝望,它会静静地等待另一个机会,转到合适的环境里去。要是机会一直不来,时间拖得太久,这粒种子干了、烂了,才算完全绝望,再也不能发芽了。  阔叶树的叶子到了冬天常会掉落,枝干光秃秃的,看起来好像枯死了一样。因为冬天气温低,制造食物的效率也降低,甚至会“饿肚子”。又宽又多的树叶反而会和枝干“抢食”,所以这些阔叶树索性把叶子掉落,进入冬眠状态,休息一段时间不工作,来保持体内的养分。  植物也要为争取阳光而奋斗。争阳光更是各有各的办法。 有些植物一心一意地发展主干,把主干生得又直又高,叫别的植物当不住它的光。像柏树、松树就是这样。南方常见的棕榈,也是利用长高个子的办法,去抢阳光的。它的枝叶长在树顶,好像戴个大草帽;茎干越长越高,草帽也跟着往上推,得到的阳光也就越多。椰子、槟榔都是棕榈的亲戚,用的是同一个办法。  所有的植物,都为了获得水分、二氧化碳和阳光,努力工作。因为有了这些东西,植物才能生长。可是,也有些植物好像不大争气,过着寄生的生活。那也怪不得它们,它们生来就不能自己制造食物。 菟丝子就是自己不能自己制造食物的一种植物。因为它没有根,所以根本无法吸收水分,它的茎是黄色或橘黄色的,上面不生叶子,也不能吸收二氧化碳。那它只好用赖皮的方法,把茎缠在别的植物身上,从茎上长出一个个小吸盘,深入人家的茎中,吸取养分,使自己长大。 到了夏天,菟丝子开花了,有纯白、粉红、淡黄几种颜色,很好看。好像要答谢那棵给它养分的植物似的。  如此的懂得和理解,又是如此的爱意绵绵。从高大的棕榈、椰子树,到靠寄生活着的菟丝子,每一个宝宝都是妈心头肉。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没有深奥词,没有专业术语,文字如白水般清浅,语调朴素得如农夫在絮叨他田里的庄稼一般。于是孩子便无隔地进入到了植物科学的殿堂里,就像进入他自己家的客厅一般轻松和自然。  当然,好文与美图是标配。但是科普书的插图,分寸拿捏不好,便容易枯燥。 于是,在插画师读了十几本科普书,查阅了几百幅植物照片,苦思冥想和又虐又爱地描画了一百多天后终成正稿。  这,何尝不是新一版的奋斗?! 那么,当你机缘巧合看到眼前的这本小书,请你屏气凝神,轻轻打开,相信,一种久违的清新和感动,会伴随着对植物生命真相的了解,让你有以前读科普书全然不同的体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