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制度建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制度建设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0.27 6.3折 4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欣栩 著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035104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1569418

上书时间2023-10-02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欣栩,1991年出生,江苏连云港人。2016年,获苏州大学中国史硕士学位,现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先后在《史学月刊》《中国红十字报》《中华读书报》《红十字运动研究》等报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多篇,并参与“红十字文化丛书”中《中国红十字运动史料选编》《(红十字会救伤靠前法)――孙中山唯译著的整理和研究》《峥嵘岁月歌  奋进的20年――浦东新区红十字会大事记》等多部著作的研究与撰写工作。

目录
绪论
一、选题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
四、创新与不足
章 红十字会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
节 中国红十字会基础性规章的沿革
一、南京临时政府及北京政府时期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第二节 中国红十字会专门性规章的演变轨迹
一、组织部门运行
二、人道灾荒救助
三、日常会务规范
四、会内人员管理
第三节 制度建设的动力探究
第二章 红十字会制度构成(上)
节 组织运行
一、组织结构的确立
二、权力机制的运行
三、部门分工的设置
第二节 人事管理
一、职务设置
二、职员管理
第三节 财务会计
一、资产与会计科目
二、物资收入与支出
三、收支预算与决算
四、财务汇报与监督
第四节 文书档案
一、专职人员与专职部门的设立
二、日常公文的格式规范
三、其他档案资料的管理
四、规定统一的资料样式
第三章 红十字会制度构成(下)
节 会员工作
一、会员入会
二、会员类别
三、日常管理
四、会员大会
五、青少年红十字运动
第二节 人道救助
一、救济任务
二、救灾程序
三、机构设置
四、培育人才
五、材料储备
第三节 标志使用
一、衣帽服制
二、徽章旗帜等标志
第四章 红十字会制度执行――中国红十字会难民救济工作制度化的尝试
节 难民救济规章的颁布
一、战事救护章程
二、疫病救治章程
三、自然灾荒救济章程
第二节 难民救济制度化的实践特征
一、救护队伍具有组织性
二、救济活动具有多样性
三、救助理念具有近代性
四、救援团队具有社会性
第三节 北京政府时期难民救济制度化的尝试
一、机构设置与人员安排
二、难民收容与资遣善后
三、物资筹措与日常管理
四、开展教育与职业指导
第五章 红十字会制度评析
节 制度建设总体特征
一、立法过程曲折,章程迭经修正
二、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会员权利
三、审视国内形势,立足现实需求
四、引介国际公约,推广人道法则
第二节 制度建设功能
一、制定日常工作行为规范,树立红十字的社会形象
二、增强民众对红会的认知,促进红十字运动的发展
三、建构红十字会制度体系,展现近代慈善的优越性
四、明确国际运动统一规范,增进红十字国家间互动
第三节 制度建设局限
结语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李欣栩著的《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制度建设》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转换视角,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研究民国时期红十字会的历史,对相关制度的制定背景、章程及相关会议内容、实施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析,以期认识民国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制度建设的变迁动力,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拓宽近代红十字运动研究的领域。
本书不仅采用历史学的方法进行史料的考证和引用,同时吸收制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对其制度建设过程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分析,揭示红十字会制度建设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自然环境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