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面对的人类形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律面对的人类形象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4.59 7.0折 35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大鹏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69415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1200728139

上书时间2023-09-07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朱大鹏,生于1974年5月,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1992-1996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财金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0-2002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理学博士学位。现任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授信管理部总经理。具有律师资格,注册会计师,中国靠前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什么是法律面对的人类形象
1.2.1 人类形象就是从自然人的个体特征中抽象出一般性特征
1.2.2 法律面对的人类形象由人的一般需要、人的心理模式和人的社会行为模式组成
1.3 人类形象对法学具有重要意义
1.3.1 从建设法律思想体系的角度而言,应关注对人的研究
1.3.2 从设计法律规范的角度而言,应关注对人的研究
1.3.3 从法律实施效果的角度而言,应关注对人的研究
1.4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与人类形象的关系
1.4.1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
1.4.2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与人类形象的关系
1.5 “经济人”与“法律人”的比较分析
1.5.1 “经济人”假设及其发展变化
1.5.2 “经济人”假设与“法律人”假设的区别
1.6 本书的研究目标、方法及路径
1.6.1 本书的研究目标
1.6.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6.3 本书的研究路径

2 法律面对的人类形象的已有研究
2.1 法学理论关于人类形象的论述
2.1.1 自然法学派关于人类形象的描述
2.1.2 新分析法学派关于人类形象的描述
2.1.3 社会法学派关于人类形象的描述
2.1.4 我国古代法律思想中关于人类形象的论述
2.2 刑法理论关于人类形象的论述
2.2.1 古典刑法理论中的人类形象
2.2.2 刑事实证学派提出了“经验人”理论
2.2.3 犯罪社会学派认为应在社会生活之中研究犯罪与罪犯
2.3 民法理论关于人类形象的论述
2.3.1 在民法中,“理性人”是民法理论中重要的人的形象
2.3.2 民法传统三个经典文本中的人
2.3.3 从近代到现代民法中“人”的发展路径——从“强而智”的人到“弱而愚”的人
2.4 行政法方面对于人类形象的论述
2.4.1 君主立宪时期行政法上的人
2.4.2 自由法治国时期行政法上的人
2.4.3 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行政法上的人
2.5 关于人类形象已有研究的不足
2.5.1 得出“法律的人类形象”结论高度抽象
2.5.2 分析的过程证据支持不够充分,研究的方法比较单

3 人具有普遍的需要——法律规制的目标和出发点
3.1 人的一般需要
3.1.1 什么是人的一般需要
3.1.2 人的一般需要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
3.1.3 人的一般需要是人权之源
3.2 人的一般需要的分析
3.2.1 从个体的角度进行分析
3.2.2 按照公理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3.2.3 人的一般需要分为公理层次、定理层次和倾向性层次三个层次
3.2.4 公理层次的人的一般需要分析
3.2.5 定理层次的人的一般需要分析
3.2.6 倾向性层次的人的一般需要分析
3.3 人的一般需要在法学及司法中的应用
3.3.1 人的一般需要是法哲学的逻辑起点
……

4 人是有限理性和有限意志的,深受感情影响
5 人有着稳定的心理模式:法律发挥作用的心理基础
6 群体、互惠与攻击:法律发挥作用的重要社会条件
7 纠纷中的人类形象
结论
附件1
附件2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法律面对的人类形象,是指法律所要约束、保护、制裁的人的普遍的、代表性特征;或作为法律工作对象的人的普遍的、代表性特征。人类形象对于法律科学具有重要意义,无论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还是从法律思想体系建设的角度,我们都应该重视法律面对人类形象的研究。本书的人类形象研究,是在马思关于人本质的思想基础上进行的,并根据研究目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法学理论、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等领域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