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刑法的规范解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刑法的规范解释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0.38 5.0折 160 全新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杰,刘海清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1819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0元

货号1201724951

上书时间2023-08-01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谢杰,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客座研究员,法学博士。在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互联网公司等机构从事法律与金融业务10余年,专注于公司治理、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法律风险控制、刑事辩护等理论与实务。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Crime and Justice、《法学》、《政治与法律》、《证券市场导报》、《现代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境外SSCI期刊、靠前法学、经济学CSSCI来源期刊发表英文与中文论文20余篇;多篇中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优选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优选人民检察院《刑事司法指南》、《反贪工作指导》以及《人民检察》、《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实务类刊物发表法律与经济实务论文200余篇。独著、合著“Finan Market,Crime:A Legal & Economic Analysis”、《操纵资本市场犯罪刑法规制研究》、《证券期货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财经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贿赂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经济犯罪对策论》等英文、中文专著6部。
刘海清,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法学硕士,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法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客座教授。

目录
章中国刑法各罪规范的功能与构造1
一、 刑法分则与刑法总则之间的规范关系1
二、 刑法分则规范的功能8
三、 刑法分则规范的价值10
四、 刑法分则规范的体系11
五、 刑法分则的法条构造11
六、 结论22
第二章风险刑法:公共、商品及人身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23
节交通安全犯罪25
一、 危险驾驶罪25
二、 交通肇事罪40
第二节其他公共安全犯罪:危险犯的视角43
一、 公共安全犯罪风险预防的扩张性需求44
二、 公共安全犯罪风险的合理控制50
三、 具体危险犯52
第三节商品安全犯罪53
一、 食品安全标准54
二、 刑法中的“不合格产品”55
第四节人身安全犯罪60
一、 风险社会与出现致人死亡结果的犯罪类型60
二、 社会福利条件改善(风险弱化)背景下的遗弃罪78
第三章经济刑法(一):融资犯罪的刑法规制83
节融资犯罪的基本问题84
一、 非法占有目的84
二、 刑事违法性认定问题88
第二节非法集资犯罪93
一、 非法集资犯罪中社会公众性的界定95
二、 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委托理财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96
三、 私募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98
四、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非罪的界定及其数额边界101
五、 集资诈骗罪102
第三节非法发行证券犯罪105
一、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105
二、 虚假陈述犯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109
第四节贷款犯罪119
一、 改变贷款用途是否构成贷款诈骗犯罪119
二、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规范界限120
第五节信用卡犯罪120
一、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121
二、 信用卡诈骗罪121
三、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反思137
第四章经济刑法(二):资本市场犯罪的刑法规制139
节资本市场效率的刑法保护139
一、 资本市场犯罪与资本市场刑法逻辑起点139
二、 资本市场刑法规范框架144
第二节内幕交易犯罪151
一、 内幕交易犯罪的构成要件与刑法解释153
二、 内幕交易犯罪的司法判断规则164
三、 内幕交易犯罪司法解释疑难问题剖析181
第三节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219
一、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的构成要件与刑法解释220
二、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的司法判断规则223
三、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犯罪的量刑情节认定与法定刑适用246
第四节市场操纵犯罪:资本市场价格机制干扰的刑法规制263
一、 市场操纵犯罪的构成要件与刑法解释263
二、 市场操纵犯罪的司法判断规则277
三、 新型市场操纵犯罪实践疑难问题剖析289
第五章经济刑法(三):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刑法规制305
节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实质、问题及规制原理305
一、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实质305
二、 互联网金融犯罪刑法规制结构性失衡问题308
三、 互联网金融犯罪刑法规制的基本原理312
第二节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刑事法治完善措施313
一、 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与互联网金融犯罪刑事法治实践的动态调整313
二、 优化融资结构与互联网金融犯罪风险控制的制度完善317
第三节网络贷款犯罪322
一、 网贷的经济机理与风险322
二、 网贷与非法集资犯罪328
第四节“去中心化”互联网金融犯罪330
一、 “去中心化”互联网金融工具的兴起及其对经济刑法的影响330
二、 “去中心化”互联网金融工具对经济犯罪刑法规制体系的风险评估333
三、 “去中心化”互联网金融工具的经济机理解释与刑法属性辨正343
四、 “去中心化”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刑法制度反应与货币体系反思357
第六章经济刑法(四):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规制370
节知识产权犯罪基本问题370
一、 知识产权犯罪的法律依据370
二、 知识产权犯罪的情况与特点373
第二节商标权类知识产权犯罪374
一、 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认定375
二、 未售出的侵权商品的价值计算375
三、 知识产权犯罪与其他商品犯罪竞合的法律适用376
四、 商标权类知识产权犯罪与其他商品犯罪的规范界限377
五、 诱惑侦查对商标权类知识产权犯罪认定的影响381
第三节著作权类知识产权犯罪381
一、 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发行行为381
二、 侵犯著作权犯罪帮助犯的刑事责任389
第四节商业秘密类知识产权犯罪397
一、 商业秘密的认定398
二、 侵权行为的认定399
三、 损害结果的认定400
第七章经济刑法(五):走私、金融诈骗、非法经营犯罪的刑法规制402
节走私犯罪402
一、 走私犯罪基本问题402
二、 走私犯罪主体认定407
三、 走私犯罪故意认定412
四、 走私犯罪停止形态认定415
五、 走私犯罪特殊类型认定问题417
第二节金融诈骗犯罪424
一、 金融诈骗犯罪基本问题424
二、 信用证诈骗罪425
三、 保险诈骗罪428
第三节非法经营罪429
一、 非法经营罪的规范构造429
二、 非法经营烟草的认定429
三、 非法经营证券的认定431
第八章民生刑法(一):暴力犯罪的刑法规制437
节故意杀人罪438
一、 故意杀人罪的规范构造438
二、 故意杀人罪的司法认定438
三、 雇凶杀人的问题447
第二节故意伤害罪448
一、 故意伤害罪的规范构造448
二、 故意伤害罪的司法认定449
第三节强奸罪451
一、 强奸罪的规范构造451
二、 强奸罪的司法认定451
三、 强奸罪刑法理论的比较与反思455
第九章民生刑法(二):财产犯罪的刑法规制472
节抢劫罪472
一、 抢劫罪的规范构造472
二、 抢劫罪的司法认定473
第二节盗窃罪474
一、 盗窃罪的规范构造474
二、 盗窃罪的司法认定474
第三节诈骗罪477
一、 诈骗罪的规范构造477
二、 诈骗罪的司法认定478
第四节抢夺罪484
一、 抢夺罪的规范构造484
二、 抢夺罪的司法认定485
第十章社会治理刑法: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刑法规制486
节网络犯罪486
一、 网络犯罪基本问题486
二、 危害信息网络安全犯罪488
三、 网络赌博犯罪497
四、 网络淫秽信息犯罪504
五、 网络财产犯罪513
第二节环境犯罪523
一、 污染环境罪的违法性判断524
二、 污染环境罪的结果认定526
三、 单位污染环境犯罪中单位成员刑事责任的确定529
第三节毒品犯罪531
一、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基本问题531
二、 刑事特情与毒品犯罪532
三、 以毒品冲抵部分价款行为的认定538
第四节风化犯罪539
一、 组织卖淫中“招募”的认定540
二、 组织卖淫中“雇佣”的认定540
三、 组织卖淫中“管理”的认定541
四、 组织卖淫中“控制”的认定541
第五节赃物犯罪542
一、 居间介绍盗窃者与被害人买卖赃物是否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543
二、 上游犯罪尚未定罪能否先行认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545
三、 单位组织实施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为的认定548
第十一章腐败治理刑法(一):贪污贿赂犯罪的刑法规制551
节贪污贿赂犯罪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551
一、 刑事立法551
二、 司法解释554
三、 腐败治理刑法与司法解释频繁制定修改的反思556
第二节贪污贿赂犯罪定罪量刑标准的法律与经济分析557
一、 最新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数额标准疑难问题的刑法解释困境558
二、 最新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调整数额标准的解析563
三、 最新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实践适用下腐败犯罪惩治效率的提升策略570
第三节贪污犯罪575
一、 贪污罪的规范构造575
二、 贪污罪的司法认定575
第四节贿赂犯罪587
一、 贿赂犯罪的对象587
二、 性贿赂590
三、 受贿犯罪的主体593
四、 受贿犯罪的职务要件598
五、 受贿犯罪的谋利605
六、 贿赂犯罪的不正当利益610
第五节新型受贿犯罪615
一、 以交易形式受贿问题615
二、 以干股形式受贿问题626
三、 以理财形式受贿问题635
四、 以其他形式受贿问题640
第六节商业贿赂犯罪647
一、 商业贿赂的范围与数额649
二、 商业贿赂犯罪“经济往来”系列条款660
三、 医疗教育领域商业贿赂犯罪675
第十二章腐败治理刑法(二):渎职犯罪的刑法规制693
节经济损失类渎职罪行为的认定693
一、 职责内容的定量分析694
二、 履职情况的定量分析694
三、 徇私行为的认定与处理695
四、 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中“通风报信、提供便利”的认定696
第二节渎职犯罪结果的认定697
一、 滥用职权违法办理户籍造成损失的认定697
二、 契税损失能否计入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经济损失数额698
三、 盈利数额能否在经济损失中予以扣除698
四、 尚未结算项目能否纳入重大损失699
五、 重大损失审计报告时间节点的把握700
第三节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701
一、 因果关系量化分析的基础定位701
二、 市场介入因素对经济损失结果的影响701
第四节渎职犯罪法条关系的认定703
一、 渎职罪外部法条关系703
二、 渎职罪内部法条关系及应用715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刑法分论的学术专著,以刑法理论与实务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导向,系统且深度地阐述刑法分论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案例为引导,以刑法实务问题为串联,以刑法解释原理为内容,以刑法反思为思维拓展,通过十二个专题深化对刑法分则理论与实务的认知、判断、理解与反思。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