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盖断面及格罗夫山综合考察与冰穹A深冰芯钻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冰盖断面及格罗夫山综合考察与冰穹A深冰芯钻探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1.33 7.1折 100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家海洋局极地专项办公室 编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4293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00元

货号1201362727

上书时间2023-07-24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总论
第2章考察的意义和目标
2.1考察目的和意义
2.1.1考察背景
2.1.2目的意义
2.2我国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的简要历史回顾
2.3考察区域概况
2.4考察目标(建议加总目标概述)
2.4.1中山站至冰穹A冰盖断面及典型区域
2.4.2冰穹A(昆仑站)区域
2.4.3埃默里冰架区域
2.4.4格罗夫地区
第3章考察主要任务
3.1考察区域
3.2考察内容
3.2.1深冰芯钻探、储存运输与样品处理分析
3.2.2中山站至昆仑站冰盖断面冰川学综合考察
3.2.3昆仑站及周边区域冰川学综合调查
3.2.4埃默里冰架区域
3.2.5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近现代冰雪界面生态地质学综合考察
3.2.6北极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环境调查工作
3.3考察设备
3.3.1冰雷达探测设备
3.3.2冰盖表面物质平衡与流速运动观测设备
3.3.3冰芯钻探系统
3.3.4格罗夫山考察主要设备
3.3.5其他重要设备
3.3.6现场和室内分析设备
3.4考察人员及分工
3.4.1考察人员
3.4.2考察分工
3.5考察完成工作量
3.5.1冰穹A地区深冰芯钻探
3.5.2昆仑站及周边区域冰川学综合调查
3.5.3中山站至昆仑站冰盖综合断面考察
3.5.4站基冰冻圈要素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
3.5.5南极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考察
3.5.6近现代冰雪界面生态地质学综合考察
3.6内陆考察重大事件介绍
第4章获取的主要数据与样品
4.1数据与样品获取的方式
4.1.1冰穹A地区深冰芯钻探
4.1.2昆仑站及周边区域冰川学综合调查与评估
4.1.3中山站至昆仑站冰盖综合断面考察与评估
4.1.4站基冰冻圈要素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
4.1.5南极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考察
4.1.6近现代冰雪界面生态地质学综合考察
4.2获取的主要数据或样品
4.2.1冰穹A地区深冰芯钻探
4.2.2昆仑站及周边区域冰川学综合调查与评估
4.2.3中山站至昆仑站冰盖综合断面考察
4.2.4埃默里冰架综合调查与评估
4.2.5站基冰冻圈要素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
4.2.6南极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考察
4.3质量控制与监督管理
4.3.1冰穹A地区深冰芯钻探
4.3.2昆仑站及周边区域冰川学综合调查与评估
4.3.3中山站至昆仑站冰盖综合断面考察与评估
4.3.4埃默里冰架综合调查与评估
4.3.5站基冰冻圈要素综合调查监测与评估
4.3.6南极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考察
4.3.7近现代冰雪界面生态地质学综合考察
4.4数据总体评价情况
第5章主要分析与研究成果
5.1深冰芯钻探成果及综合分析
5.1.1场地建设成果
5.1.2冰芯钻取及处理成果
5.1.3钻探数据分析
5.1.4冰穹A冰川学综合调查及深冰芯计划分析
5.2南极冰盖厚度、内部结构和冰下地形探测分析与冰盖演化分析
5.2.1东南极中山站至冰穹A内陆断面冰厚、内部结构和冰下地形分析
5.2.2冰穹A和昆仑站地区冰雷达探测综合分析
5.2.3昆仑站区域1:50000冰下地形图制作
5.2.4南极冰盖冰下地形特征分析
5.3冰盖表面物质平衡与冰流运动综合分析
5.3.1冰盖表面冰流运动和表面地形特征分析
5.3.2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分析
5.4中山站一昆仑站断面雪冰现代过程分析
5.4.1南极雪冰中痕量高氯酸盐的分析方法的建立
5.4.2北半球中纬度到南极大尺度断面降水与降雪中主要离子的空间变异分析
5.4.3大尺度大气环流影响的大气化学元素向极地的输移分析
5.4.4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断面雪层中NO3现代沉积过程分析
5.4.5海表大气及雪冰中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
5.4.6中山站-冰穹A考察断面雪冰-大气现代过程监测
5.4.7中山站-冰穹A断面表层雪过量17O空间分布分析
5.4.8冰穹A地区雪冰稳定同位素敏感性模拟
5.4.9冰穹A地区雪冰痕量元素记录观测
5.4.10中山站至冰穹A断面表层雪中不溶微粒单颗粒特征及矿物组成
5.5南极冰盖冰芯记录与气候环境演化分析
5.5.1东南极冰穹A地区110m浅冰芯中主要离子含量的分析
5.5.2南半球环状模与南极冰芯中气候信息关联研究
5.6格罗夫山新生代古环境与地球物理综合分析
5.6.1冰雷达探测方面
5.6.2陨石回收方面
5.6.3格罗夫山岩基宽频带天然地震及大地电磁观测
5.7南极冰盖近现代冰雪界面生态地质学分析
5.7.1东南极冰盖有机磷酸酯分布特征
5.7.2东南极冰盖有机磷酸酯分布的生态地质学意义
5.7.3东南极冰盖有机磷酸酯的历史记录及初步分析
5.7.4极地冰川底部甲烷释放潜力与机制研究
第6章考察的主要经验与建议
6.1考察取得的重要成果
6.1.1雷达观测是冰川学研究主要方法并将推动极地冰川学研究的发展
6.1.2深冰芯钻探的启动
6.1.3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研究
6.1.4开展极地测绘
6.2对专项的作用
6.3考察的主要成功经验
6.4考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6.5对未来科学考察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考察区域及站位图
附件2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附件3承担单位及主要人员一览表
附件4考察工作量一览表
附件5考察数据一览表
附件6考察要素图件一览表
附件7论文、专著等公开出版物一览表
附件8样品、档案、影像片等一览表
附件9深冰芯钻探钻孔测井仪3D概念图

内容摘要
本书严格按照任务目标和计划平台,特别是近几年新建成的昆仑站和泰山站保障条件,分别开展并高质量完成了站基冰冻圈观测、中山站至昆仑站内陆冰盖断面综合调查。昆仑站深冰芯钻探、埃默里病假观测和格罗夫山地区综合调查研究等主要区域的调查和分析研究评估工作。突破了一批深冰芯钻探、深冰芯雷达探测等关键技术,发现了南极冰盖中心区域内部广泛发育的软流层,揭示出冰穹A的底部冻、融交替发育的复杂界面热力和动力边界条件,获得了靠前上当今观测系列很长、观测密度优选的内陆断面表面物质平衡2km间隔标杆数据和50km间隔冰流动运动DGPS数据,揭示出冰盖表面特征及其冰-气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