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危为机——世界一流大学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转危为机——世界一流大学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应对策略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1.64 6.6折 48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喻恺,徐扬,查岚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5804

出版时间2015-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1157485

上书时间2023-07-21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教育与经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定时期的经济水平对当时的教育水平具有重大影响。而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担负着专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任的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当此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各行各业带来重大打击之时,也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影响。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各国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迫使政府把有限的财政收入用于救市和刺激经济,从而造成大学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政府拨款被削减。例如,世界一流公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由于地方政府大幅削减拨款,经费缺口高达8.13亿美元,占当年全部财政预算的20%,并宣布进入“**财务紧急状态”。马萨诸塞州州长帕特里克(Deval Patrick)表示,州政府将从预算中直接削减对公立学校的拨款。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对各高校的投资资产造成了负面影响。在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这一年时间里,由哈佛、耶鲁等8所世界一流大学组成的美国常青藤联盟的捐赠基金资产总共损失了266亿美元。这一数额相当于我国拥有800万人口的海南省2009年全年的GDP,或是我国所有中央属教育机构2008年的全部收入。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Drew Faust)认为捐赠基金的损失“对哈佛大学的预算和规划有重大影响,其他主要收入渠道也将受到经济危机的挑战”。耶鲁大学校长莱文(Richard Levin)指出,耶鲁大学的资产在2008年缩水约30%,损失了将近160 亿美元,他认为进一步缩减预算势在必行。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两家**的联邦贷款机构——宾夕法尼亚州高等教育资助机构(Pennsylvania Higher Education Assistance Agency)和大学贷款公司(College Loan)宣布暂停联邦政府担保的助学贷款计划,从而减少了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获得贷款资助的机会。而以金融业为主要税收来源的纽约州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该州大多数大学决定在2008年暂停招聘以应对财务危机。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斯坦福大学也采取了削减职位、限制涨薪幅度等措施来应对办学经费减少的局面。截至2011年10月,美国部分公立大学学费水平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8%,且已有近1/3的全日制本科生无法享有贷款资助。
   金融危机发生后,随着经济衰退,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迅速恶化。历史经验表明,年轻人、移民和低技术含量的员工往往*先承受失业的冲击。经济危机降低了就业市场的总需求量,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使得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锐减。
   在课程设置方面,许多学者认为,商业课程灌输给学生盲目追求利润**化的思想,这对金融危机的发生负有部分责任。金融危机后,一方面,商学院自身积极完善课程,加强对商业道德的教育;另一方面,企业也会间接要求商学院改革或更新课程,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全球经济快速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越发明显。然而金融危机使得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加的趋势中止,2009~2011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在教育机构的公共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下降了1%。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采用一揽子刺激计划来应对危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都认识到了高等教育在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新型全球经济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与此同时,经济危机也带来新保守主义政策的兴起,包括:高等教育的成本更多的从政府转移到个人,经费来源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不利于在短期内就业的课程和研究被边缘化;鼓励为公司或其他私营部门提供营利性培训。这些原则或措施极大地挑战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学术自由、可获得性和制度问责(Institutional Accountability)。
   无论是从政治还是经济角度来看,政府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负有公共责任。在政治方面,接受教育是一项人权,保障国民接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权利有利于社会流动和社会和谐发展;在经济方面,高等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有效的投资方式之一。虽然私立教育包括营利性教育在一些国家迅速发展,但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公共财政支出仍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贡献者。
   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现在被认为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手段,并且是一系列恢复计划和刺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届国际教育世界大会(the 6th World Congress of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的一项决议草案提出:一些政府采取措施确保公共部门作为保持经济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武器,而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反周期投资的关键领域。有学者认为:支持性的公共政策、成功的机构重组和积极的家庭应对(有能力并且有意愿支出)都是录取人数增加的有力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曾经是削减支出的主要对象,在此次危机中却更多地被资助。经济危机中针对高等教育的不同政策反映出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态度的变化。
   高等教育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4类: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职工工资、科研经费、学生在校期间的花费和放弃的收入。其中,放弃的收入即学生因读书而放弃的加入劳动力市场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这一点常常被忽略。当劳动力相对短缺而且由于学生退出劳动力市场而拉低了实际的生产总值时,这项收入的减少才较为明显。如果经济和就业已经处在饱和状态,这些学生退出劳动力市场所引起的生产力降低就比较少,放弃的收入占教育成本的比例也非常小。由此可以看出,与一般商品不同,在经济下滑时期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常会增加。这是因为在经济衰退或失业率上升时,时间的机会成本下降,劳动力市场的短期波动对高中毕业生是否进入大学学习影响较小,反而对年龄大于高中毕业生、寻求短期学习和培训机会的人影响较大。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大都是暂时的,但也对高等教育的融资结构带来一些永久性的影响。世界一流大学永续型基金在制定其投资策略时更加注重资产的流动性以应对市场条件变动带来的损失。此次危机中的投资损失促使人们对“永续型基金模式”(Endowment Model)进行反思。“永续型基金模式”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哈佛、耶鲁大学为代表的基金会采用的投资理论与实践。这种模式以高度多元化和长期组合模式为特征,与传统股票/**投资模式不同的是,永续型基金模式中更多为高风险、高回报的另类资产。金融危机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都提高了其目标投资组合中现金的比例。1995年和2005年,哈佛大学永续型基金资产配置中现金的目标比例都是-5%,2010年这一比例提高了7个百分点至2%。2009年,耶鲁大学永续型基金资产配置中现金的实际比例是-1.9%,而在2010财年,现金配置的目标比例已提高至4%。
   长期以来有关谁是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及获益者的话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不同国家的政府在金融危机中对高等教育的资助改变大相径庭。一些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减少在10%以上,如希腊和立陶宛等;一些国家表示将维持现有的资助水平,如比利时和芬兰等;还有一些国家将在危机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支出,如奥地利和丹麦等。增加的支出主要集中在改善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科学与技术方向的研究经费等。增加高等教育拨款的国家普遍认为对这些领域的投资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尽快走出危机。除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总量有所改变,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高等教育的支付结构。在美国不同层级的政府中,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大大减少,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这个趋势不会改变。与此同时,通过对低收入学生的资助和其他退税优惠政策等,美国联邦政府也在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资助。 但鉴于政府预算的前景并不明朗,所以不能确定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助是否会长期执行。
   此次金融危机对不少普通大学的经费筹措、运营预算、助学贷款等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作为高等教育龙头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否受到了类似的影响,抑或它们有不同于一般学校的表现?数据表明,常青藤盟校的捐赠基金在2008年一年之内就遭遇了严重亏损,而捐赠基金恰恰是这些学校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在2007财年(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支出总额占总收入的30%,普林斯顿大学为40%,哈佛大学为32.5%。
   受州政府拨款减少的影响,华盛顿州宣布会在2009年把学费提高20%,加州更表示会同时削减招生名额和预算。而为了应对办学经费缩减的不利局面,有不少大学表明会停止招聘,包括康奈尔大学、波士顿大学等著名大学。
   然而,有研究显示,金融危机并没有对大多数世界一流大学的正常运营造成重大影响,它们依旧保持了健康的财务状况。以哈佛大学为例,虽然其运营经费的32.5%要依靠捐赠基金的投资收入,而且金融危机导致其捐赠基金总额减少了100多亿美元,但其依旧保持了正常运转。对公立大学而言,比如伯克利大学,尽管经济衰退导致其**的收入来源——政府拨款在一年之内减少了30%,但也安然度过了这一特殊时期。那么当一些学校采取提高学费、减少教师岗位、缩减校区规模来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世界一流大学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效地应对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为此,笔者以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造成的影响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两方面问题:一是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收支状况、捐赠基金、教师和学生三大方面造成的具体影响;二是这些世界一流大学采取的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

商品简介

  高等教育已深深融入周遭的经济环境之中,历次金融危机均对高等教育造成了一系列影响。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引发各国政府削减高等教育经费,导致世界一流大学的捐赠基金严重缩水,还迫使一些高校暂停招聘、削减教师岗位、限制教师涨薪幅度、大幅提高学费。
   本书着眼于金融危机对六所世界一流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收支状况、捐赠基金以及教师和学生三大方面造成的直接影响,并探寻了这六所大学的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

  喻恺,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及院长助理,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工学学士学位(一等荣誉),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得教育研究理学硕士学位和教育研究哲学博士。多次任世界银行顾问,为世界银行就中国高等教育提供咨询。著有Tertiary Education at a Glance: China(美国Sense出版社)、Diversification to a Degree(瑞士Peter Lang出版社)等英文专著;其研究成果刊登在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SSCI和CSSCI刊物上,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软科学等基金课题;研究成果获得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咨询报告”等奖项;受到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奖励。
  徐扬,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专职科研助理,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查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现工作于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目录

章 绪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章 研究现状、概念与方法
 节 研究现状
  一、基于研究对象维度的研究综述
  二、基于研究内容维度的研究综述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世界一流大学
  二、研究型大学
  三、专职科研人员
  四、国际金融危机
  五、影响
  六、应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
第三章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收入和支出的影响及大学的应对
 节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整体收支状况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总收入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对总支出的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收支比的影响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收入来源的影响及大学的应对
  一、教学拨款
  二、科研拨款
  三、学费收入
  四、销售和服务收入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支出类别的影响
  一、人员经费支出
  二、教学支出
  三、研究支出
  四、公共服务支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捐赠基金的影响及大学的应对
 节 捐赠基金规模受到的影响
  一、捐赠基金规模
  二、当期接受捐赠状况
  三、捐赠基金投资收益率
 第二节 大学捐赠基金的危机应对
  一、捐赠基金支出金额
  二、捐赠基金支出占大学总收入之比
 第三节 独立奖学金的应对——以罗兹奖学金为例
  一、罗兹奖学金的历史沿革
  二、罗兹奖学金的特点
  三、罗兹奖学金永续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教师的影响及大学的应对
 节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教师的影响
  一、对终身制教师的影响
  二、对非终身制教师的影响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专职科研人员的影响
  一、专职科研人员数量的变化
  二、专职科研人员薪酬水平的变化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商学院教学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学生的影响及大学的应对
 节 对学费水平的影响
  一、对美国大学学费的影响
  二、对英国大学学费的影响
 第二节 对资助水平的影响
  一、对美国大学资助水平的影响
  二、对英国大学资助水平的影响
 第三节 对学生数量的影响
  一、对本科生数量的影响
  二、对研究生数量的影响
 第四节 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第五节 对国际学生的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信用评级的影响及大学的应对
 节 信用评级的意义和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的变化
  二、债务结构与流动性压力
  三、市场准入
  四、管理与治理行动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世界一流大学信用评级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哈佛大学信用评级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对耶鲁大学信用评级的影响
  三、金融危机对剑桥大学信用评级的影响
  四、金融危机对加州大学信用评级的影响
  五、金融危机对华盛顿大学信用评级的影响
 第三节 大学为改善或维持信用评级的应对策略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金融危机对英美以外地区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应对
 节 金融危机对香港地区高等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日本高等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韩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金融危机对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影响
 第五节 金融危机对菲律宾高等教育的影响
 第六节 金融危机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应对
 第七节 金融危机与丹麦的高等教育改革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金融危机对营利性高校的影响及经验借鉴
 节 研究方法和样本学校
 第二节 学生人数的变化
 第三节 财务和运营的变化
 第四节 股票市场的变化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总结和启示
 节 总结
  一、市场
  二、政府
  三、学校
 第二节 启示
 第三节 研究成果的创新性
 第四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一、全面性
  二、适用性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