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藏拓本全集·瓦当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鲁迅藏拓本全集·瓦当卷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6 5.3折 880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北京鲁迅博物馆

出版社西泠出版社

ISBN9787550814813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80元

货号1201888793

上书时间2023-06-18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何谓瓦当?程敦在《秦汉瓦当文字》序言中说: 

 

 

 

 瓦当者,宋李好文《长安图志》谓之瓦头盖,屋瓦皆仰,当两仰瓦之际,为半规之瓦以覆之,俗谓之筒瓦。古筒瓦,长二尺余,两端皆有筍距,至覆檐际之瓦,一端下向为正圆形,径五六寸,有至七八寸者,其面篆书吉祥语意。或宫殿门观主名,有十二字、六字、五字、四字、三字、一二字不等。篆文皆随势诎曲为之,间有方整者,以当藻饰。谓之瓦当者,以瓦文中有“兰池宫当”,洎“八风寿存当”等,是秦汉时本名。《说文解字》云:“当,田相值也。”《韩非子·外储说》:“玉卮无当。”注家谓:“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值,故有当名。 

 

 

 

 早的瓦当发现于陕西扶风县召陈村西周中晚期宫殿建筑群遗址。历来出土瓦当以汉代为多,且多在今陕西省境内。程敦记述较详: 

 

 

 

 关中为秦汉故都,去西安城西北十余里,俗名杨家城,即汉旧城也。从此直抵咸阳,境上延袤二三十里,居民数十堡,尽其地,汉城阙宫殿基址,隐隐尚存,瓦砾杂尘土中,满目皆是。其仰瓦之背,横纵作绳痕,故旧相传用以固泥,有此痕者,悉为汉瓦。瓦当有华有字,字者至为难得,耕夫牧竖偶然值之,则收弆于家,贾人鬻以入市。字中多者为“长生无极”“长乐未央”,次则“长生未央”“与天无极”“上林”“卫”字等,其他则不数觏。然同文之瓦,而字又有不同处,盖当时非一人一手所造。至三原耀州淳化,亦往往有得者,终不及汉城之多。瓦当文字不著于宋欧阳文忠公《集古录》,盖当时人犹未之见。逮元祐六年,宝鸡县民权氏濬池得古瓦,铭曰:“羽阳千岁。”乃秦武宫羽阳宫瓦,其事载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瓦当文字之见于记籍始此。后李好文著《长安图志》,所见有“长乐未央”等七瓦,号为至多。又黄伯思《东观余论》称有“益延寿”三字瓦,自是而后阒无闻焉。 

 

 

 

 鲁迅对瓦当的兴趣,始自民国初年任职时期。鲁迅非收藏家,他购买瓦当拓片及汉画像石拓片、碑、砖拓片等,是为学术研究之用。 

 

 鲁迅从《秦汉瓦当文字》一书中获得很多相关知识。同名书籍,鲁迅有两部,一是程敦编著本,一是罗振玉编著本。鲁迅描摹了程本,后来又收藏了罗本。这两部书,现都保存在北京鲁迅博物馆。程本三册,正卷两册、续卷一册,正卷两册成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册收录瓦当66件,第二册收录瓦当48件。随后七年中,作者又继续寻访、搜集,收得25件,编为《续秦汉瓦当文字》一册,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印。全书共收入139图。 

 

商品简介

目录

 鲁迅还收藏了罗振玉编著的瓦当专书。罗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著作颇丰,其《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流沙坠简》等书,一直为鲁迅所注意。鲁迅共收藏罗振玉编著图书16种。1915年9月19日鲁迅从蟫隐庐购得《秦汉瓦当文字》,即民国三年(1914)上虞罗氏影印本。书分五卷,卷为宫阙、殿署阙、仓屯、冢等瓦,第二、第三卷为吉语瓦,第四卷为画瓦,第五卷为补遗,共收录瓦当图319幅。原物为清代学者赵魏、钱坫、俞肇修、宋葆醇、王福田、吴式芬、陈介祺、潘祖荫等人的旧藏。 

 

 右瓦当文字,为类凡百四十有八,合重文者计之,总得三百十有九。其收藏家之可知者,二百三十余,其不可知者,约八十,皆据予箧中所藏旧拓本也。诸家所藏中,福山王氏之瓦,后归丹徒刘氏。厥后,刘氏所藏及得之文敏者,悉归诸端忠敏公宝华盫,今仍书王氏、刘氏者,从其朔也。忠敏所藏有殊品十余,予曾一一摩挲,而不能得墨本,故兹编缺焉。 

 

 鲁迅与罗振玉文中提到的端忠敏公端方,在收藏上颇有些传承关系。鲁迅不但摹写图书,收藏拓本,还找来各种相关书籍对瓦当进行考证和研究。除了购买罗振玉的《秦汉瓦当文字》外,他还购藏了王昶的《金石萃编》、翁方纲的《两汉金石记》等。不过,此时鲁迅购买的拓片并不多,日记中只有一条记载:1915年8月13日“得二弟长乐未央一张”,系周作人从绍兴寄至北京者。 

 

 二 

 降至1918年,也就是抄录《秦汉瓦当文字》后三年,鲁迅乃有机会大力购置瓦当。据鲁迅日记记载:1918年4月25日,鲁迅在琉璃厂买得未央东阁瓦当拓片一枚,券一元;9月28日,在琉璃厂买得瓦当拓片卌枚,币六元。1919年2月16日,在德古斋买端氏所藏瓦当拓片卅二枚,券二元;3月3日,在德古斋买得端氏所藏瓦当拓片与二月十六日所收无重复者二百六十枚,价券十四元。 

 端方旧藏瓦当的购入成为鲁迅瓦当收藏的主体。在全部314张拓片中,291张上有“陶斋藏瓦”印鉴,此外拓片无印鉴者也不排除陶斋所藏者。端方(1861—1911),字午桥,满洲人,汉姓陶,故号陶斋,曾任湖北巡抚,两广、两江总督。1911年9月,端方率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被新军所杀。死后,藏品散佚。端方藏有大量瓦当,并亲自拓印,有《匋斋吉金录》《陶斋藏石记》《陶斋藏砖记》等著作行世。 

 坐落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北京鲁迅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博物馆。博物馆拥有数万件藏品。馆中展览以大量手迹、照片、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鲁迅不朽的―生。 鲁迅博物馆对外开放部分由陈列厅和鲁迅故居两部分组成。 陈列厅中的展品可以说是馆藏精品中的精品,其中有新发现的鲁迅地质佚文手稿,也有与我们熟悉的作品密切相关的文物。如《阿Q正传》的惟一一篇残稿、鲁迅20多岁时所写《自题小像》手稿、鲁迅在仙台医专时的解剖学笔记等等,都是十分珍贵、难得一见的珍品。 陈列厅的总体设计体现着朴素、典雅的风格,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陈列厅内以原木色、白色、黑色为主色调,朴素大方、自然流畅的色调正是对鲁迅精神的好诠释。展厅陈列内容共分七大部分,随着鲁迅生活足迹的变化、每一部分的建筑设计都有各自的地域特色,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内容简介】

 蔡元培先生曾高度评价鲁迅收藏和研究金石拓本的工作:“金石学为自宋以来较发展之学,而未有注意于汉碑之图案者,鲁迅先生独注意于此项材料之搜罗,推而至于《引玉集》《木刻纪程》《北平笺谱》等等,均为旧时代的考据家、赏鉴家所未曾著手。” 

 鲁迅收藏的拓本,涉及书法、文学、雕刻等诸多领域,兼具文献性和观赏性,是鲁迅研究汉字发展源流及书法艺术、校勘典籍的原始资料,也是我们进行这方面研究的珍贵的参考资料。鲁迅生前曾制定两个学术计划,一是撰写《中国文学史》,一是撰写《中国字体变迁史》,为此广搜博采,可惜因为早逝,前者止于西汉,后者未能开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成为学界研究《中国小说史略》等学术名著生成过程的手资料;《鲁迅藏汉画像》选本的出版,也使美术史研究者获益匪浅。 

 过去,学术界强调鲁迅作为新文学代表的一面,更多关注他在文体创新及社会批判等方面的贡献,对他在古籍整理、金石研究等领域的成绩论述不多。随着中国文化主体性自觉的提高,及对鲁迅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的深入,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从鲁迅收藏的大量拓本中,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对传统文化批判激烈的鲁迅,却从传统文化中吸收了如此多的营养,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鲁迅对汉字的演变为什么产生如此强烈的兴趣?他对汉字的研究对他的书法艺术、写作风格、审美取向乃至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多大作用?鲁迅曾说:“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也。”又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鲁迅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与其对古代美术的研究之间的联系值得深入探讨。 

 近几年,北京鲁迅博物馆陆续将这些藏品编目、分类,辑为汉画像、碑刻、墓志、瓦当、造像记、砖刻等十余卷。西泠印社出版社和浙江越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本着弘扬鲁迅文化遗产的宗旨,倾力襄助本丛书的出版,使博物馆同仁深受鼓舞。愿各方通力合作,使这些珍贵藏品早日与广大读者见面。 


【编辑】

 在鲁迅先生逝世79年后,他的遗愿由家乡人民将其实现。由西泠印社出版社与北京鲁迅博物馆联手精心策划、编纂长达一年之久的《鲁迅藏拓本全集——瓦当卷》今天正式出版。 

   鲁迅生前因受条件制约,未能出版自己的藏拓本全集,先生一直引为憾事。自去年始,鲁迅的家乡人与北京鲁迅博物馆等多方沟通、努力,启动了这一浩大的出版工程,今年,藏拓本首卷终于付梓,为世人全面了解鲁迅、推动鲁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鲁迅藏拓本全集》是一套收录鲁迅生前所藏历代拓本的大型系列丛书,分为鲁迅藏汉画像拓本、碑刻拓本、墓志拓本、瓦当拓本、造像记拓本以及砖刻拓本等12卷,这次出版的是瓦当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