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下游宽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及滩区减灾技术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黄河下游宽滩区滞洪沉沙功能及滩区减灾技术研究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74.7 5.8折 128 全新

库存3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江恩慧 李军华 陈建国 王远见 曹永涛 等 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51008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28元

货号1201879634

上书时间2023-06-16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江恩慧,1963 年10 月生,教授级不错工程师。现任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任靠前大坝委员会水库泥沙专委会主席、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河南省水力发电工程协会副理事长、《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中、英文版)等杂志编委、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基金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硕士生导师,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

目录
前言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与总体思路
  1.3  主要技术方案
第2章  黄河下游河道及宽滩区现况
  2.1  黄河下游河道基本情况
  2.2  黄河下游宽滩区基本情况
  2.3  黄河下游洪水特性与滩槽冲淤变化情况
  2.4  宽滩区的滞洪沉沙功能
  2.5  近期黄河下游宽滩区治理实践概述
第3章  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研究边界条件设置
  3.1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3.2  国外学者对黄河下游治理模式的讨论
  3.3  黄河下游河道现行治理方略
  3.4  研究方案总体设计
第4章  滩槽水沙交换机理及漫滩洪水与滩槽形态调整互馈机制
  4.1  滩槽水沙交换机理已有研究成果概述
  4.2  考虑滩地横比降影响的滩槽水沙交换机理研究
  4.3  滩槽水力泥沙因子横向分布的数值解与验证
  4.4  滩槽淤积形态对漫滩洪水水力泥沙因子横向分布的反馈机制
  4.5  讨论与启示
第5章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对山东窄河段的影响
  5.1  准二维洪水演进及冲淤演变数学模型概况
  5.2  准二维数学模型计算方案
  5.3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下宽河段的冲淤情况
  5.4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对山东窄河段的影响
  5.5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对山东窄河段影响综合评述
第6章  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二维数学模型模拟
  6.1  防护堤溃决模拟技术及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完善
  6.2  二维水沙数值模拟计算边界条件
  6.3  下游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滞洪沉沙功效对比
  6.4  下游宽滩区滞洪沉沙效果和淹没损失可视化展示平台
  6.5  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二维模型模拟研究结果综合评述
第7章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运用效果实体模型检验
  7.1  实体模型试验概况
  7.2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对水沙演进的影响
  7.3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的滞洪沉沙效应
  7.4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对防洪情势的影响
  7.5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模型试验效果综合评述
第8章  宽滩区滩槽泥沙优化配置及效果
  8.1  黄河下游滩槽泥沙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8.2  黄河下游宽河段泥沙配置方法
  8.3  黄河下游宽滩区泥沙配置方案
第9章  下游宽滩区洪水泥沙调控与减灾技术研究
  9.1  宽滩区减灾技术与措施
  9.2  基于综合减灾的黄河下游洪水泥沙调控模式
  9.3  黄河下游宽滩区泥沙资源利用模式
  9.4  黄河下游宽滩区综合减灾技术
第lO章  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1  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的评价原则
  10.2  二维评价指标体系架构及评价模型
  10.3  各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10.4  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10.5  二维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可行性检验
l章  不同运用方案综合效应评价及未来宽滩区治理模式
  11.1  宽滩区不同运用方案综合效益评价
  11.2  黄河下游宽滩区进一步治理面临的新形势
  11.3  未来黄河下游宽滩区治理模式
  11.4  宽滩区良性运行机制
  11.5  宽滩区推荐治理模式综合效应评估
2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全书突出微观、介观、宏观长度的有机统一,强调河流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协同发挥,注重现场调研、理论研究、数模计算与实体模型试验紧密融合的研究方法,抢先发售从理论层面揭示了黄河下游滩槽水沙交换机理及漫滩洪水水沙运移与滩地淤积形态的互馈机制,量化了无防护堤、防护堤、分区运用等不同运用模式下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及对山东窄河段冲淤与防洪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下游宽滩区泥沙配置潜力和可兼顾下游防洪与滩区发展的洪水泥沙调控模式、减灾技术和运用机制,抢先发售构建了同时反映河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宽滩区滞洪沉沙功效二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优化了宽滩区运用方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