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集(名家精注精评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王维集(名家精注精评本)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03 5.0折 36 全新

库存30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乃斌 王继洪编选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0124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1201871342

上书时间2023-06-07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后迁蒲州(今山西永济),是唐诗史上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大诗人,盛唐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他的父亲处廉,官至汾州司马。其母博陵崔氏,奉佛唯谨,师事禅宗北宗的大照禅师三十余年,对王维兄弟的思想影响很大。
  王维早慧,15岁离家到长安,以卓越的诗文、绘画和音乐等才艺深受贵戚权豪们的青睐。《旧唐书·王维传》载:“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族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薛用弱《集异记》中的“郁轮袍”故事更具体地敷演了王维借助岐王之力获得公主保荐,当上京兆解头,顺利登进士第的传说。王维青年时代积极谋身,有意仕宦,并且和普通士人一样夤缘干谒,屈己求进,跟后来的清高表现有所不同。
  王维登进士后,曾任太乐丞,因所辖伶人舞黄师子违规而受牵连,被谪济州,在那里一呆五年。此阶段王维心存怨望,有过隐居的念头。但当张九龄任宰相、中书令时,王维又献诗给张,望其汲引,说明他用世之心未泯。果然,在被任为右拾遗,并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河西的那段时间,王维从政热情颇高。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被李林甫挤出朝廷,王维也并未随之立即结束政治生涯。在整个天宝年间,王维仍在朝廷供职,官位稳步升迁,同时购置辋川别业,半官半隐,亦官亦隐,直到下一个致命打击降临。
  安史之乱对许多盛唐诗人来说,都是生命的转折点。李白、杜甫、王维、储光羲、郑虔等人在乱中、乱后尝尽艰辛与屈辱,各有各的不幸,只有高适在平乱中攀上了高位。王维的不幸是他成了乱军的俘虏,并被授予伪职。乱平之后,朝廷对附逆者分六等治罪,王维亦在其中。幸好王维因一首哀伤唐室的《凝碧诗》和已成高官的弟弟王缙力保,比缺乏奥援的储光羲、郑虔命运好得多①,但毕竟已成了罪臣。“秽污残骸,死灭馀气,伏谒明主,岂不自愧于心?仰厕群臣,亦复何施其面!蹋天内省,无地自容。”②这便是王维此时心境与形相的写照。这以后,王维人虽在朝,官职还有所升迁,但终是虚与委蛇、尸位食俸而已。《旧唐书·王维传》:“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采。……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他向皇帝请求出家,不获允,便做了隐于朝廷的居士,从此心境日益枯淡而沉寂,更痴迷地在佛教中求解脱,走向忘机与虚无。
  王维母亲师事的大照和尚是禅宗北宗的大师。王维本人从29岁起,在长安跟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习属于华严宗的顿教,直到道光和尚去世。后来,王维又与禅宗南宗的高僧交往,还为禅宗六祖慧能撰写了碑文。王维在佛教各宗派间自由徜徉,古人称王维为“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不过,我们不可因此而忽略王维世界观的根本仍是儒家思想。
  唐朝是一个儒、道、释三家并存、互渗而又有所斗争的时代,但儒家思想占着政治上的主导地位。故唐朝士人虽常不同程度地具有这三种思想,但归根到底,仍必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或至少为门面。杜甫不用说了,即如李白,固然有浓重的道家道教思想,曾受箓炼丹,拜道士为师,而王维则虔心信佛,吃斋念经带发修行,成了居士。然而,他们思想的主心骨,却还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王维和李白、杜甫一样,也是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态度,也是以明君、贤相,即贤人政治为理想,也是遵循“天地君亲”、“父慈子孝兄友弟悌”之类社会伦理的。
  王维虽自幼接触佛教,但儒家经典是熟读于胸的,在社会和官场,他也只能以儒家教条持身和衡人。其文章凡涉政治宦绩、伦理道德者,无不标示鲜明的儒家规范。这里试举一例。<京兆尹张公德政碑》赞扬张公:“心在四教,语称七德;目视六籍,口诵《九歌》;怀君子令德之忠,保诗人锡类之孝;悌有过于共被,慈有逾于含食。”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套书将目光投向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对他们的诗、词、文等进行编选,并做必要的注释和适当的点评,编选者都是研究某一作家的专家,论述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帮助读者领会其中的意蕴。本册是王维的文集。王维是盛唐山水诗歌的代表作家,诗风明净秀美,富有禅味。除了山水诗,他的其他题材诗歌创作也很丰富。



作者简介

董乃斌,男,江苏扬州人1942年生于上海。,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文学。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该所副所长,兼该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该校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目录

前言
生平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被出济州
登河北城楼作
宿郑州
早入荥阳界
渡河到清河作
喜祖三至留宿
齐州送祖三
寒食汜上作
淇上送赵仙舟
不遇咏
送从弟蕃游淮南
送崔兴宗
归嵩山作
献始兴公
寄荆州张丞相
使至塞上
送邢桂州
终南别业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
酬郭给事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应制
早秋山中作
题《辋川图》
秋夜独坐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
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
除使君等诸公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饭覆釜山僧
叹白发
女性与咏史诗
息夫人
西施咏
夷门歌
过秦皇墓
李陵咏
班婕妤三首
桃源行
偶然作(选三)
洛阳女儿行
早春行
羽林骑闺人
杂诗(双燕初命子)
杂诗三首(家住孟津河君自故乡来已见寒梅发)
晚春闺思
边塞诗
燕支行
少年行四首
出塞作
凉州赛神
从军行
陇西行
陇头吟
老将行
榆林郡歌
送张判官赴河西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军司马
送韦评事
送刘司直赴安西
送平淡然判官
送元二使安西
观猎
山水诗
华岳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
见黄花川
青溪
戏题盘石
晓行巴峡
汉江临眺
终南山
冬日游览
辋川集二十首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游感化寺
积雨辋川庄作
戏题辋川别业
春中田园作
春园即事
山居即事
山居秋暝
田园乐七首(选五)
蓝田山石门精舍
山中
辋川别业
酬张少府
送杨长史赴果州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渭川田家
新晴野望
过香积寺
田家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
书事
其他诗
济上四贤咏三首
寓言二首
鱼山神女祠歌
寄崇梵僧
双黄鹄歌送别
哭孟浩然
赠裴曼将军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戏赠张五弟诬三首之二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
送殷四葬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青雀歌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故人张诬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
获酬之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相思
赠裴十迪
登斐迪秀才小台作
闻裴秀才迪吟诗因戏赠
酌酒与裴迪
山中送别
同崔傅答贤弟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
送别
苦热
寒食城东即事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
送梓州李使君
春日上方即事
送方尊师归嵩山
送杨少府贬郴州
送沈子福归江东
寄河上段十六
观别者
山中寄诸弟妹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临高台送黎拾遗
崔兴宗写真咏
文选
送李补阙充河西支度营田判官序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与魏居士书



主编推荐

欢迎进入盛世山水诗人王维静谧灵秀的诗歌世界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