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及其优化方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及其优化方法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31.62 5.5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蕾,刘兆磊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27266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809385

上书时间2023-06-06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概述
1.1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概念
1.2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不足的原因综述
1.2.1自然环境
1.2.2荷载环境
1.2.3组成材料
第2章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自然环境
2.1一般大气环境
2.1I1干湿循环作用
2.1.2碳化作用
2.2冻融环境
2.3氯盐环境
2.4化学腐蚀环境
2.5环境因素组合
2.5.1多场耦合
2.5.2劣化叠加
第3章混凝土材料组成及微结构形成过程
3.1通用混凝土材料组成
3.1.1水泥
3.1.2集料
3.1.3水
3.2掺合材料
3.2.1活性掺合料及其对耐久性的影响
3.2.2惰性掺合料及其对耐久性的影响
3.2.3集料类掺合料及其对耐久性的影响
3.2.4增强材料及其对耐久性的影响
3.3外加剂种类与作用
3.3.1减水剂
3.3.2引气剂
3.3.3调凝剂
3.3.4膨胀剂
3.3.5防水剂
3.3.6阻锈剂
3.3.7养护剂
3.3.8发泡剂
3.4C-H-S凝胶形成
3.5孔结构的形成
3.5.1孔结构的形成机理
3.5.2孔结构的作用
3.5.3孔结构与耐久性的关系
3.5.4孔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4章配合比对耐久性的影响
4.1配合比设计参数对耐久性的影响
4.1.1水胶比对耐久性的影响
4.1.2水泥用量对耐久性的影响
4.1.3矿物掺合料掺量对耐久性的影响
4.1.4用水量对耐久性的影响
4.1.5砂率对耐久性的影响
4.1.6集料级配对耐久性的影响
4.1.7浆骨比对耐久性的影响
4.1.8矿物掺合料组成对耐久性的影响
4.2特殊混凝土对配合比设计中耐久性的要求
4.2.1抗渗混凝土
4.2.2抗冻混凝土
4.2.3高强混凝土
4.2.4泵送混凝土
4.2.5大体积混凝土
第5章养护方法及其对耐久性的影响
5.1普通混凝土养护
5.1.1薄膜养护
5.1.2养护剂养护
5.1.3洒水养护
5.1.4二次抹平
5.1.5覆盖养护
5.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5.2.1保湿法
5.2.2保温法
5.2.3建模分析技术
5.3高强混凝土的蒸养
5.3.1蒸养
5.3.2蒸养参数对高强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
5.3.3蒸养参数与高强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关系
5.4运输过程中的养护措施
5.5影响混凝土养护的主要因素
5.5.1温度
5.5.2湿度
5.5.3养护时间
5.6内养护
5.6.1内养护技术机理
5.6.2内养护材料种类
5.6.3内养护技术的收缩调控作用
5.6.4内养护混凝土早期开裂风险
5.6.5内养护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
第6章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劣化机理
6.1混凝土内流体的迁移
6.1.1孔结构的影响
6.1.2气体渗透
6.1.3水渗透
6.2有害粒子的侵蚀
6.2.1硫酸盐侵蚀
6.2.2氯盐侵蚀
6.3冻融
6.3.1水冻融破坏
6.3.2盐冻融破坏
6.4碳化
6.4.1碳化机理
6.4.2碳化中的微结构
6.5混凝土材料中的钢筋锈蚀机理
6.5.1钢筋锈蚀机理
6.5.2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材料的劣化作用
6.6碱-集料反应
6.6.1碱-集料反应机理
6.6.2碱-集料反应对路用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第7章裂缝
7.1裂缝发生机理
7.1.1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收缩
7.1.2硬化混凝土的收缩
7.1.3徐变
7.2微裂缝、宏观裂缝及其转化
7.2.1微裂缝与宏观裂缝的概念
7.2.2裂缝产生机理
7.2.3裂缝转化机理
7.2.4断裂力学研究微观裂缝的转化
7.2.5混凝土材料宏观裂缝表现形式
7.3裂缝对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的影响
7.3.1裂缝对抗渗性的影响
7.3.2裂缝对抗冻性的影响
7.3.3裂缝对碳化的影响
7.3.4裂缝对钢筋锈蚀的影响
第8章水泥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评价
8.1环境因素作用及其叠加
8.2耐久性评价方法与指标
8.2.1单因素劣化评价方法与指标
8.2.2双因素劣化评价方法与指标
8.2.3多因素劣化评价方法与指标
8.3混凝土损伤叠加规律
8.4微观到宏观的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
8.4.1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8.4.2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混凝土评价中的应用
8.5综合评价方法
8.5.1综合耐久性评价指标体系
8.5.2综合耐久性评价指标建模
8.5.3路面水泥混凝土材料损坏状况评价
第9章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优化方法
9.1原材料优化
9.1.1胶凝材料的选择
9.1.2细集料的级配调整
9.1.3粗集料的级配调整
9.1.4减水剂的调整
9.1.5特殊掺合料
9.2配合比设计优化方法
9.2.1普通配合比设计优化
9.2.2超填充配合比
9.3养护方式优化
9.3.1普通养护方式升级
9.3.2内养护
9.3.3养护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9.4微观结构优化方法
9.4.1微观孔结构优化方法
9.4.2C-H-S凝胶的占比优化
9.4.3渗透通道阻断技术
9.5加筋优化
9.5.1加筋原理
9.5.2纤维种类与适用性
9.5.3纤维最佳掺量及混凝土配合比
9.5.4纤维材料自身优化
9.5.5柔性骨架技术
0章混凝土材料优化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10.1配合比设计优化在十白高速中的应用
10.1.1项目概况
10.1.2混凝土材料优化的意义
10.1.3基于山区桥梁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及配合比设计
10.1.4原材料优选试验
10.1.5具体构件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10.1.6配合比复验
10.1.7混凝土材料优化使用效果评价
10.2加筋优化在三淅高速中的应用
10.2.1项目概况
10.2.2混凝土材料优化的意义
10.2.3基于增韧要求混凝土材料设计及性能验证
10.2.4高韧性纤维混凝土材料应用效果评价
10.3微观结构优化在蒙自绕城高速(鸡羊段)中的应用
10.3.1项目概况
10.3.2腐蚀性调查
10.3.3环境水质及土壤取样
10.3.4腐蚀性分析与评价
10.3.5混凝土材料优化的意义
10.3.6基于耐酸腐蚀的混凝土材料性能优化
10.3.7耐酸腐蚀混凝土材料使用效果评价
10.4集料级配优化在武易高速、普宣高速中的应用
10.4.1项目概况
10.4.2机制砂级配优化的意义
10.4.3武易、普宣机制砂级配分析
10.4.4机制砂级配调配效果评价
1章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及优化技术展望
11.1耐久性混凝土新材料开发展望
11.2耐久性混凝土评估展望
11.3混凝土材料性能测试方法与指标体系展望
11.4组成设计与制备技术
11.5混凝土内部结构形成机理的展望
11.6混凝土材料的全寿命大数据库的建立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于蕾、刘兆磊编著的《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及其优化方法》特色之一在于专注混凝土材料自身的耐久性,而不是把混凝土材料作为结构附属物来阐述其耐久性,这使得有关混凝土材料的论述变得更加主动和纯粹。本书另一特色是在分析混凝土材料可能面临的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纳入了环境因素的叠加作用,详细阐述了混凝土材料在不同环境因素及其组合作用下的耐久性劣化机理,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模糊分析量化了混凝土材料的宏、微观关系。本书从混凝土材料自身出发,给出了常用的耐久性优化方法,以期能够指导混凝土材料的配制,得到更加耐久的混凝土材料。在此基础上,展示了近年来混凝土材料耐久性优化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及效果。本书特别适于土木、建筑等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以及建筑材料、土木工程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参考使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