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碰撞与范式转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明碰撞与范式转变

全新正版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50.86 6.5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温馨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22610

出版时间2018-08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201729775

上书时间2023-06-03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温馨,女,1985年生于陕西汉中市。2007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系;2011年获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12年至今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汉学、中德关系史等。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德文译著一部,并多次参加在中德两国举办的靠前学术会议。2015年5月获得德国天主教学术基金会(KAAD)的资助在德国波恩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

目录
绪论/001
一话题缘起/001
二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005
三文献综述/015
四研究视角与方法/032
章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的联结/037
节古罗马至中世纪:欧洲文明之孕育/038
第二节从大航海时代至18世纪末:欧洲文明扩张之萌芽/046
第三节16~18世纪:日耳曼与中国文明之交流/057
第二章19世纪来华德国人及其旅华记述/062
节19世纪德国对中国之渗入/064
第二节19世纪来华德国人所著旅华记述综述/068
第三节郭实猎、霍芬、福兰阁之旅华记述/080
第三章郭实猎、霍芬、福兰阁对中国文明现状的认识/109
节中国社会之发展状况/109
第二节中国人之人性/132
第三节中国人之精神信仰/153
第四章郭实猎、霍芬、福兰阁与中国文明的碰撞/165
节郭实猎的基督教文明范式:对中国之期待/166
第二节霍芬的科学技术文明范式:对中国之开发/182
第三节福兰阁的学术文明范式:对中国之尊重/191
第五章19世纪来华德国人与中国的文明范式转变/201
节历史与个人因素双重作用下的文明范式/202
第二节三种文明范式的内在关联:批判与发展/216
第六章结语/224
附录/232
附录1:19世纪来华德国人名录(按来华时间先后排序)/232
附录2:本书主要参考旅华记述原始文本目录中译文/240
附录3:本书涉及中国之地名译名对照表(以外文首写字母为序)/245
附录4:部分档案书影(共5份)/247
参考文献/252

内容摘要
欧洲与中国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由来已久,从“现代性”的视角考察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文明交流关系的动态发展及演变进程,能够为当下的世界提供重新审视近代中欧文明交流史的另一种可能。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政治组织与制衡、经济贸易沟通、科学技术发展、精神文化与信仰等与近代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相关的一系列因子为核心,通过此种意义上的“文明”概念考察19世纪来华德国人与中国文明相遇的范式转变。
在梳理19世纪来华德国人所著旅华记述的基础上,本书将研究重点集中于三位19世纪来华的德籍代表性人物之上:新教传教士郭实猎(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地理学家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33-1905)、汉学家福兰阁(Otto Franke,1863-1946)。以郭实猎、霍芬、福兰阁为代表的19世纪来华德国人通过不同的个人意识与在华经历对中国文明现状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文明范式。这些文明范式同时参与到19世纪欧洲人认知中国文明的范式过程中,从微观角度构建出“现代性”相遇以来欧洲人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的宏观过程,使其具备更为丰富立体的维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