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

正版保障 七天退换 可开发票

64.2 5.9折 108 全新

库存4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立新 陈浩 主编;韩立新 丛书主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8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202188607

上书时间2023-05-03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韩立新 陈浩 主编;韩立新 丛书主编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3255030
  • 定价 10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0页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法哲学属于其哲学体系中的精神哲学部分。在黑格尔看来,无论是自然哲学还是精神哲学,都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法哲学作为精神哲学中的客观精神同样也是对逻辑学的补充与应用。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体现,真正的自由是受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法的限制的自由。所以,自由在法中才能实现。他把这种法的发展分为抽象法、道德、伦理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构成了《法哲学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本书是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的集体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基于文本的解读,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全面的论介,逻辑严谨,论解深刻,是研究黑格尔法哲学及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
【作者简介】
韩立新,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法哲学原理》、《精神现象学》、《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读书会发起人和主要领读人。

陈浩,清华大学法学博士,日本东北大学法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德国社会政治哲学、日本马克思主义,以及新MEGA文献学的相关研究。《法哲学原理》、《精神现象学》等读书会主要领读人。    
【目录】
导  论

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韩立新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教授

一、法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二、主观性批判和客观性的重建

三、国家学与近代自然法

四、市民社会与现代的个人

小  结

第一章

黑格尔《法(权利)的哲学》

——对传统解读水平的反省、对新解读可能性的探索

作者:滝口清荣  日本法政大学、驹泽大学 非常勤讲师

译者:王淑娟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绪  论

一、黑格尔《法哲学》的思想画像——鲁道夫·海姆的束缚

二、文本和讲义问题——伊尔廷提出的问题

三、讲义笔记的出版,带来了新的解读可能性吗

四、解读的多样性与可能性——19世纪

五、为提高解读水平——五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六、为了引出新的解读可能性

第二章

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人的规定的双重路径

作者:蔺庆春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一、从抽象“人格”到“具体的人”的现实化路径

二、从现实个体到自我实现的社会化路径

三、黑格尔关于人的理解对马克思的积极影响

第一编 抽象法

第三章

自然与契约的彼岸

——黑格尔《抽象法》中的人格财产权

作者:陈浩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副教授

一、洛克与费希特——自然财产权与契约财产权

二、黑格尔与人格财产权

三、自然与契约的彼岸

第四章

转让为什么是所有权的最终规定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对占有和所有的区分

作者:王淑娟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一、黑格尔为何要区分占有和所有权

二、黑格尔对罗马法所有权制度的批判

三、黑格尔对所有权的建构

四、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的两个特征

第五章

论不法对伦理的作用:主体与伦理实体的和解

作者:魏博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博士研究生

一、问题的提出——不法理论在伦理中起何作用

二、耶拿早期的不法理论——自然的不法与和解的失败

三、《法哲学原理》的方案——法的现实化与和解

四、结  论

第二篇 道德

第六章

论黑格尔的伪善概念及主观性问题

作者:黄志军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 副教授

一、伪善的形态——善与恶的颠倒

二、伪善的根源:自然与道德的倒置

三、扬弃伪善:主客观的和解

四、重置主观性:感性世界的恢复

五、余  论

第七章

黑格尔论善与良心:个体自由的实现

作者:刘佳宝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讲师

一、主观意志的法

二、善与道德自由

三、良心与本真自由

四、伦理生活与个体自由

第八章

黑格尔良心论的两种逻辑构造

——主体间性的生成与对主观性的批判

作者:周阳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讲师

一、主体间性的生成逻辑——《精神现象学》的良心论

二、“道德世界观”的困境——普遍性与个别性的分裂

三、良心论——普遍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四、对主观性的批判——《法哲学原理》中的良心论

五、道德内容与形式的二分——善与良心

六、形式自身的问题——主体的自我崇拜与良心

七、形式良心与真实良心——道德与伦理的关系问题

八、结  论

第三篇 伦理

第九章

黑格尔个体与共同体冲突的成功和解者?——基于市民社会中贫困问题的考察

作者:梁燕晓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博士研究生

一、一桩公案——市民社会是否解决了贫困问题?

二、早期的国家救助方案

三、晚期的市民社会自救方案

四、结  语

第十章

《法哲学原理》中劳动的政治哲学内涵研究

作者:王代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授

一、问题的提出——市民何以能生成为公民

二、由分走向合的劳动与实践

三、自由意志的现实化——劳动与社会个人的生成

四、劳动辩证法与国家的经济属性

结  语

第十一章

《法哲学原理》的“市民社会”究竟是霍布斯模型还是斯密模型

作者:王俊博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一、市民社会的构成方式

二、市民社会的演进逻辑

三、市民社会的普遍性本质

结  语

第十二章

物象化下的“普遍财富”和所有权原理

——黑格尔《法哲学》的新生

作者:明石英人  日本驹泽大学 准教授

译者:韩立新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教授

一、对霍耐特尝试的批判性继承

二、《精神现象学》理性章中的“事情自身(Sache selbst)”

三、《法哲学》市民社会章中的“”普遍财富(allgemeines Vermögen)"

四、同业公会和等级的普遍性方面

结 语

第十三章 

共同性存在和共产主义存在

——黑格尔与马克思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作者:Günter Zöller   慕尼黑大学 教授

译者:洪凯源  德国波鸿大学哲学系 博士研究生

一、作为市民社会的国家

二、国家和市民社会

三、作为国家的市民社会

第十四章

黑格尔伦理国家观的矛盾及其解决

——个人在何种意义上能成为国家的创建者

作者:韩立新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教授

一、伦理国家的基本规定

二、伦理国家观的矛盾分析

三、伦理国家观矛盾的解决

结  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