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心理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设计心理学

正版保障 七天退换 可开发票

37.57 4.8折 79 全新

库存3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力农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2594336

上书时间2023-05-02

轻阅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戴力农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2
  • 版次 1
  • ISBN 9787121428807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4页
【内容简介】

设计将极大地关注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社会的连接,要想设计出好产品,必须学习设计心理学。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设计师需要了解的心理学知识,包括用户的需求、群体行为、个体行为、认知心理学与交互设计、态度、用户心理模型、环境与行为等,从各个方面帮助设计师了解人们的认知规律、深层需求、内在动机,从而创新设计。本书还介绍了设计心理学的实用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法和可用性评估。最后,本书提供了两个不同设计方向的教学案例,介绍如何在设计中通过设计心理学的方法辅助设计。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理解用户需求,利用心理学原理引导用户,也是设计调研的知识基础。本书可以作为高等教育设计学科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戴力农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硕导、博士、副教授。美国伊利诺州理工学院访问学者。“中国家庭与儿童人居环境研究中心”负责人。曾任UXPA(用户体验协会)?中国理事、文集主编。设计社群“鱼缸”创始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上海天文馆用户体验设计总策划。撰写12本书籍,代表作《设计调研》,重印27次,被多所院校指定为相关专业教材。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用户体验设计、人种志调研、空间体验设计等。

【目录】

第1章  了解心理学 1
1.1  什么是心理学 3
1.2  心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5
1.2.1  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5
1.2.2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发展 6
1.2.3  心理学历史上的著名流派 7
1.2.4  心理学思想在中国 10
1.3  从心理学走向设计学 12
第2章  设计与心理学 15
2.1  设计 16
2.2  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19
2.2.1  设计的洞察:用行为逻辑创造需求 19
2.2.2  用户视角的缺失:技术逻辑的陷阱 21
2.2.3  设计的核心:创造价值 22
2.3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式:量化分析与同理心 26
2.3.1  “爬山”与“试飞”:两种设计实践 26
2.3.2  用户需求分析中定量与定性方法的关系 28
2.4  复杂性与生态观:互联时代的设计心理学 30
2.4.1  互联网带来深远的影响 30
2.4.2  重塑人与物的连接 31
2.4.3  重塑个人与组织的连接 32
2.4.4  网络社区改变人与人的连接 36
2.4.5  重塑人与社会的连接 39
2.5  数字智能时代的设计伦理挑战 45
第3章  用户需求 50
3.1  什么是用户需求 51
3.1.1  用户需求的分类 51
3.1.2  用户需求的特点 52
3.2  需求的相关理论 54
3.3  用户需求与设计 57
第4章  群体行为 60
4.1  需要、动机和行为 61
4.1.1  从需要到行为 61
4.1.2  福格行为模型 62
4.1.3  社会行为 63
4.1.4  社会行为的动力因素 63
4.2  群体行为的相似 65
4.2.1  基因使人们的行为相似 65
4.2.2  文化相似性:责任、互惠和公正的规范 66
4.3  群体行为的差异 67
4.3.1  文化使人们的行为多元化 67
4.3.2  两性的差异 69
4.4  社会道德规范评估与设计判断 71
第5章  个体行为 73
5.1  自我 74
5.1.1  我们非常关注自己 74
5.1.2  社会比较 75
5.2  人际关系DD喜欢或不喜欢他人 79
5.2.1  接近性:喜欢附近的人 79
5.2.2  熟悉度:喜欢我们经常看到的人 81
5.2.3  相似性:喜欢那些像我们的人 81
5.2.4  合意的个人特征:热情和能力 82
5.3  利他与社会交换 85
5.3.1  利他 85
5.3.2  社会交换 86
第6章  认知心理学与交互设计 88
6.1  认知心理学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89
6.1.1  认知心理学的三要素 89
6.1.2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90
6.1.3  人机界面设计的变迁和认知心理学 90
6.1.4  认知心理学有关的设计准则 92
6.2  交互设计的发展和价值 100
6.2.1  什么是交互设计 100
6.2.2  交互设计的发展历史 100
6.3  交互设计工作中的认知心理学 107
第7章  态度 109
7.1  心理学中的态度 110
7.1.1  态度的定义 110
7.1.2  态度的理论 112
7.1.3  态度的改变 114
7.2  设计影响态度 117
7.2.1  品牌 117
7.2.2  品牌态度 120
7.2.3  颜色与态度 120
7.3  态度的测量和研究 122
7.3.1  经典的态度问卷或态度访谈 122
7.3.2  应用净推荐值测量态度 124
第8章  用户心理模型 128
8.1  三种用户 129
8.2  用户心理模型 131
8.2.1  诺曼的三种概念模型 131
8.2.2  用户心理模型概述 132
8.3  用户心理模型与设计 135
8.3.1  用户心理模型对设计的作用 135
8.3.2  用户体验要素 135
8.4  用户心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37
8.4.1  构建用户心理模型的一般流程 137
8.4.2  Indi Young的心理模型研究方法 140
第9章  环境与行为 146
9.1  环境心理学导入 147
9.1.1  环境心理学的发展 147
9.1.2  环境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内容 148
9.1.3  环境心理学的特点 149
9.2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150
9.2.1  个人空间与领地性 150
9.2.2  拥挤 154
9.2.3  环境认知与可读性 156
第10章  用户调研 165
10.1  观察法 166
10.1.1  观察法简介 166
10.1.2  观察法的四个维度 167
10.1.3  观察法的流程 169
10.1.4  观察法举例 170
10.2  访谈法 174
10.2.1  访谈法的简介 174
10.2.2  访谈法的流程 176
10.2.3  多人访谈:焦点小组 176
10.2.4  访谈法案例 178
10.3 实验法 181
10.3.1  实验法简介 181
10.3.2  实验的基本要素 181
10.3.3  实验信度与效度 182
10.3.4  实验法的基本流程 183
10.3.5  设计研究的实验报告举例 184
10.4  问卷法 190
10.4.1  问卷法简介 190
10.4.2  问卷法的基本步骤 191
10.4.3  问卷分析的基本方法 196
10.5  可用性评估 200
10.5.1  可用性简介 200
10.5.2  可用性研究方法 201
10.5.3  可用性测试案例:打印机可用性测试 205
10.5.4  可用性研究案例:咖啡机可用性测评 207
10.5.5  5E可用性(满意度)评价 209
10.6  用户画像法 212
10.6.1  用户画像法简介 212
10.6.2  用户画像法的基本要素 215
10.6.3  用户画像法的基本流程 216
10.6.4  用户画像法案例 217
第11章  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抖音产品分析研究 223
11.1 案例背景 224
11.2 产品简介 225
11.3 产品结构与功能 226
11.4 用户分类 234
11.5 用户的心智模型 235
11.6 马斯洛需求分析 237
11.7 用户行为中的个体心理学与群体心理学 241
11.8 上瘾模型DD如何让消费者上瘾 246
11.9 竞品分析 248
11.10 社会道德评价及设计取舍 254
11.11 优化控制与总结 257
11.12 总结与展望 260
第12章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案例DD宜家上海徐汇商场设计研究 262
12.1 背景概述 264
12.2 五感分析 266
12.3 人流量分析 269
12.4 观察记录 270
12.5 行为痕迹 271
12.6 管理部门信息 274
12.7 活动注记分析 276
12.8 功能分区 279
12.9 跟踪实验法 281
12.10 访谈法 285
12.11 场地6W分析 287
12.12 同类型场地比较 294
12.13 宜家在中国的本土化 297
12.14 可能存在的优化 299
12.15 其他 304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