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作者签名本)
  •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作者签名本)
  •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作者签名本)
  •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作者签名本)
  •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作者签名本)
  •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作者签名本)
  •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作者签名本)
  •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作者签名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桐城大先生吴汝纶(作者签名本)

吴汝纶是晚清的文学家教育家,桐城派代表作家之一,成果显著,影响巨大。本书以大量史实为据,介绍了他傲岸而刚直的一生,生动曲折,富有启迪。不可多得的优秀的人物传记。

60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春生 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04

印次2022

印数4千册

装帧其他

货号书105号(售价中含邮费)

上书时间2022-07-2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作者签名本
商品描述
作者签名本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春生 著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20533577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4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内容简介】
晚清桐城派古文大师吴汝纶是当时北方文化圈的领袖人物,中国近代两大风云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的得力军师,也是严复《天演论》背后的推波助澜者。他既是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又是现代学校的创办者,还是中国近代教育个学制——“壬寅学制”的奠基者。

   本书作者在充满血和泪的晚清历史中,探寻吴汝纶救亡图存的耻辱与激愤,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爱恨交加的温良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以有温度的文字,描写了吴汝纶在中国处于危亡之际为救亡图存而改革教育的种种努力,真实再现吴汝纶傲岸而灿烂的一生,展现了大先生光耀天地,山高水长的精神遗存。
【作者简介】
吴春生,安徽桐城人,深圳市翠园中学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培训班首届学员,安徽省优秀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1989年9月至2003年2月在安徽省桐城中学工作,2003年3月调至深圳市翠园中学任教,曾任语文科组长。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1篇,有教育文集《风过留痕:我在翠园的教育叙事》,主编、参编校本教材及教辅用书5本,在纸质电子媒体发表散文随笔等各类文稿20余万字。
【目录】
章 科场连捷 001

 

纵观科举考场,从秀才、举人、进士,“一试辄中”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吴汝纶学霸级的考试成绩,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的成熟,写有“思想”的八股文,一举登上科举考试的。桐城,因为桐城派,曾经被誉为“文章甲天下”,桐城派古文是打开科举大门的利器,吴汝纶凭借满腹桐城派古文,走出桐城,走向人生更加广阔的舞台。

 

1.兄弟二人桐城县赶考  /  003

2.吴家出了两个秀才  /  006

3.人生个贵人:方宗诚  /  008

4.行看黄榜点朱衣  /  013

5.差点儿成为状元  /  015

6.桐城古文创造“一试辄中”的科场奇迹  /  018

7.呼马呼牛任自哗  /  021

8.桐城吴氏承继桐城派渊源有自  /  026

9.避乱读书膜拜乡贤大侠  /  029

10.思想,让我们行得更远  /  031

第二章 曾幕时光 037

 

在曾国藩幕府的日子,是吴汝纶一生中快乐的时光,有良师,多益友;有高雅学术的沉静,有戎事倥偬的紧张。吴汝纶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对学术的追求是高于名利的。作为桐城派的后进,能够得到当时古文领袖曾国藩的指点,能够步入曾国藩幕府这个桐城派文士的荟萃之地,是人生一大幸事。

充满理想与机会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

 

1.曾国藩叹为“异材”的桐城青年  /  039

2.济宁跃马扬鞭入曾幕  /  043

3.醉心桐城古文的曾国藩是个好老师  /  044

4.流连家乡山水人文:羊山矶、蟂矶  /  049

5.读书而不晓事皆废才  /  054

6.新厅堂红喜字,归觐吴牛庄  /  059

7.曾国藩幕府的“诗词大会”  /  061

8.在曾幕躬与其盛  /  065

9.归家辞行北上百感交集  /  073

10.千里行程一路欢歌  /  075

11.升任拟奏幕僚,深得曾国藩倚重  /  082

12.不计毁誉,与曾国藩风雨同舟“天津教案”  /  084

13.曾国藩回任两江,李鸿章“掠美”  /  096

14.曾国藩的三次保奏  /  099

第三章 亦官亦幕 103

 

吴汝纶官场人事“懵懂”,但在晚清乱局中是清醒者。为官深州、冀州,代理天津知府,文教、治水、捕盗,官誉日隆,恢复文庙乐舞,均徭于亩,吴公渠,青史有声。李鸿章对以古文显扬天下的吴汝纶垂青有加,是因为其能写一手好文章,尤其擅长奏章,李鸿章的奏稿、电报,很多都是吴汝纶拟写。善于策划、计谋,这也是为李鸿章所器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1.千里之行赴任深州  /  105

2.初登仕版唯有“勤慎”  /  110

3.年轻吴知州的官府生活  /  114

4.曾国藩死了,两棵大树倒了一棵  /  117

5.乐的教化:恢复文庙乐舞  /  121

6.“均徭于亩”,百姓利益为先  /  126

7.丁忧中断仕途,重然诺居张树声幕  /  128

8.行走三个多月的“北游”  /  137

9.正式步入李鸿章幕府  /  145

10.衡水,衡水  /  147

11.侠肝义胆亦书生  /  152

12.青史留名“吴公渠”  /  155

13.晚清乱局中的清醒者  /  158

14.人事“懵懂”在官场  /  161

15.做个红媒添十岁  /  165

第四章 莲池岁月 167

 

弃官从教的吴汝纶在莲池书院,不辱使命开创新局。莲池岁月,颇显文人之清苦,但雅集文事、“觞咏唱酬”盛况空前。北方文化圈的形成,使桐城派在走向衰亡的岁月里仍然保持了一个全国性学术派别的雍容大度。痛彻骨髓的甲午之殇,为大清“裱糊匠”李鸿章洗刷骂名。吴汝纶遇到严复的《天演论》,似乎出于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庚子乱局,莲池夷为废墟,若不是朋友多,转移得快,差点就丢了性命。

 

1.莲池山长:花落吴家  /  169

2.初居莲池,锐意革新  /  174

3.吾桐城不能再见此人矣  /  179

4.良士相交,垂范若此  /  183

5.桐城派北方古文圈子的形成  /  186

6.甲午之殇谁之罪  /  192

7.为李鸿章“止谤”  /  197

8.为严复《天演论》作序  /  206

9.吴先生的五个女婿  /  214

10.洞悉世情,不愧李鸿章高参  /  217

11.袁世凯的“投机”,国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  220

12.庚子乱局中的莲池书院  /  226

13.晚清“裱糊匠”李鸿章之死  /  233

第五章 东瀛壮游 239

 

应承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之职,赴日本考察学制,本属无奈之举,但由于遇事总是不愿苟且的吴氏作风,这无心插柳,倒成就了吴汝纶在近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日本人对饱学大儒的礼遇,对中国弃之如敝屣的国学的珍视,让吴汝纶找回了中华文化的自信。与伊藤博文一席话,“其言绝痛”,国势危殆,中国再不变化,将有亡国灭种之祸,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如芒刺在背!

 

1.张百熙“为天下学子”一跪  /  241

2.受命东游,考察日本学制  /  244

3.朝野惊睹大儒风  /  249

4.留学生事件背后的新旧之争  /  254

5.满国皆是李傅相  /  257

6.马关:伤心之地  /  259

7.归国,归国  /  264

第六章 创办学堂 267

 

吴汝纶创办桐城学堂的动机就是教育救国,“东西合璧”,培养经世济变人才,实现振兴国家理想。排除困难,凝聚各方之力,筹办桐城学堂,功莫大焉。开创的事业还未起步,就溘然长逝,后继者赓续学堂,告慰在天之灵。

 

1.欲救国,惟有先办学堂  /  269

2.肖店:寻访嬉子湖西岸风水之地暨张宰相祖坟之行  /  275

3.为学堂筹资多方谋求帮助  /  281

4.亲手拟定学堂办学文稿  /  283

5.溘然而逝天亦悲  /  285

6.桐溪塥,清流潺湲  /  290

 

附 录  /  295

差点“满分”的殿试考卷:《对制科策》  /  297

自喻之文:《矮栝说》  /  301

乡曲儒生的“自得”与“气类相感”:《跋〈蒋湘帆尺牍〉》  /  30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作者签名本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