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240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汉斯·贝尔廷 著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ZD-2-1

上书时间2023-10-30

晓宇书社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汉斯·贝尔廷 著
  •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5508849
  • 定价 59.8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9页
  • 字数 31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Art History after Modernism
  • 丛书 蜜蜂文库
【内容简介】

  德国著名艺术史学家汉斯·贝尔廷撰写的这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而是一部以艺术史本身为论述对象的文集。20世纪80年代中期,贝尔廷第一次提出了“艺术史终结”的论题,并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延续着这一思考。本书是国内首次完整授权翻译版,书中作者引领读者重新进入艺术史的历史,细致入微地揭示了艺术史如何成为一个学科的真实进程。贝尔廷在质疑一种已经视自身为典范和标准的艺术史话语的同时,向它为了自身缘故而确立和熟用的时代、地域和风格的划分发出挑战。他激进的、以平等为诉求的艺术史观是以艺术创作本身为基础而展开的,并希望由此建立不同背景的创作者之间真切的、艺术的关联。正是基于这一点,本书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践者而言也许尤为特别:在我们不断更新的艺术史叙述中,这种关联往往在艺术史学科、文化身份和消费的种种不同形态的压力下不断地被丢失。因此,书中每个章节之后由卢迎华和苏伟结合各自当下的工作和观察而针对贝尔廷观点进行的评述与阐发,不仅会引起读者对本土当下状况的反思,同时也揭示出这一讨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作者简介】

  汉斯贝尔廷吗,1935年出生于德国安德纳赫,1959年在德国美因茨大学取得艺术史博士学位。他曾担任过汉堡大学、海德堡大学、慕尼黑马克西-米利安斯大学的艺术史教授,以及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客座教授。1992年,他参与创建了卡尔斯鲁厄新媒体学校,并担任艺术史及媒介理论教授(1992年—2002年)。2003年,他在法国大学讲学,并于同年获得伦敦考陶德艺术学院名誉教授称号。2004—2007年,他担任维也纳国际文化学中心主任。他是卡尔斯鲁厄新媒体艺术中心(ZKM)“全球艺术与美术馆”项目的顾问。同时,他也是美国中世纪研究院、美国艺术学院、美国哲学协会、柏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欧洲学院、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科学与艺术学院等众多研究机构的成员。贝尔廷的研究和写作涉猎甚广,以图像学、现代主义研究、媒体艺术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为重点,并在欧美地区出版了大量重要的著作。

【目录】

第一部分 以当代文化为镜看现代主义
第一章 艺术的终结还是艺术史的终结?
对话《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对话“现代主义”:汉斯贝尔廷的《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
第二章 艺术史终结与当下文化
艺术自治的新危机
“框架”内外的艺术史
第三章 艺术评论作为艺术史的问题
自我定义的焦虑
艺术批评与现代性
第四章 风格与历史—— 现代性饱受冷落的遗产
现代性的坏习惯
风格与艺术家神话
第五章 现代主义的晚期崇拜:卡塞尔文献展与展览“西方艺术”
历史书写作为一种自我认识的途径
纳粹政治与现代艺术
第六章 西方艺术:战后现代主义中的美国干预
摇摆的潮流与不变的自我价值
差异的重复,重复的差异
第七章 欧洲:艺术史分裂后的东西方
想象的产物和内在的视野
个体的选择
第八章 世界艺术与少数群体:艺术史的新地图
我们的艺术史传统在哪里?
“少数派”主体
第九章 艺术对抗艺术史——以大众文化为镜
毛泽东像和洗鸡之中的艺术本能
大众文化与艺术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第十章(1) 媒体艺术的时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
艺术史和思想专制在新媒体面前的不确定性
第十章(2) 媒体艺术的时间性与历史的时间性
不要让艺术制造的迷雾掩盖了艺术创造的价值
形式还是语境?—— 媒体(录像)艺术家的工作方式
第十一章(1) 新美术馆中的艺术史: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
美术馆的创作焦虑
第十一章(2) 新美术馆中的艺术史: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
平面化的艺术史和艺术系统
博物馆(美术馆)的文化语境
第二部分 艺术史终结了吗?
第一章 今日的艺术经验与历史上的艺术研究
第二章 今日艺术中的艺术史:告别与相遇
艺术实践与理论实践:延伸的主体性探索
第三章 作为一种叙述模式的艺术史
艺术史作为一种不断的再想象
主动地面对真实,面对艺术系统
第四章 瓦萨里与黑格尔:早期艺术史书写的开端与结束
艺术史作为艺术本身
我们需要当代性的写作
第五章 艺术批评与前卫艺术
用尖叫代替阐释
艺术突变与艺术自治
第六章(1) 艺术研究的旧法新方:学科的游戏规则
不可遗忘的事物
透明规则之外的空间
第六章(2) 艺术研究的旧法新方:学科的游戏规则
始终在场的艺术
除了艺术本身,还有什么有资格成为我们从事这个职业的理由?
第七章 艺术史还是艺术品?
艺术从来都是这样的
没有答案
第八章 媒介的历史和艺术史
单纯作为一种抵制
“文化”里的创作者
第九章 发明现代艺术的“历史”
谁在虚构历史?
批判“机构批判”
第十章 后历史中的现代与当下
家中的困顿
精神领域里的“现代性”
第十一章 “普罗斯佩罗的宝典”
像宠物狗一样的美术馆
“表演”
附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