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3 管理类专业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
  • j3 管理类专业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
  • j3 管理类专业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
  • j3 管理类专业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j3 管理类专业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

实拍图,品相如图,页内干净

25 6.8折 37 九品

仅1件

浙江绍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怀祖、田鹤亭、苗迺玲 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14

萧然阁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怀祖、田鹤亭、苗迺玲 著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62490012
  • 定价 3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2页
  • 字数 26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万卷方法
【内容简介】
  《管理类专业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分两部分讲述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规范的、合理的过程和方法。
  “研究工作”部分,按照寻找论题、阐明研究问题、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共六个步骤的逻辑顺序,论述了各个步骤的工作要点,包括作者从论文指导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三层次提出研究问题”的思路以及“论点树”的构建等。论述过程中,强调学位论文须遵循“问题导向”而非“论题导向”,宜采用创新点模式而非理论框架模式,宜重经验论证而非理论论证。
  “论文撰写”部分,论述了学位论文的构思和结构要求。分析比较了调查研究等各类管理研究报告与学位论文的异同,指出管理研究报告可以作为学位论文的基础,但不能替代专业学位论文。对比了论文写作中常见的不同思路,阐明宜逆向写作而非顺向写作,宜“开门见山”式而非“外围兜圈”式叙述,宜“树状”式而非“枝蔓”式结构。讨论了专业学位论文标题、摘要、绪论、论证章、结论等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作者简介】
  李怀祖,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自1980年以来担任研究生导师,已毕业博士60余位,硕士和MBA等数百位,有丰富的学位论文指导经验。著有《管理研究方法论》等,至今发表有关管理学科的论文100余篇。

  田鹤亭,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1986年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任教,曾任MBA中心主任,指导数十位硕士生及MBA等完成学位论文。合著有《企业管理与经济管理》,发表有关MBA论文质量的论文多篇。

  苗迺玲,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高级职员,2001至2013年主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2006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MBA学位。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的发展历程 1
第二节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5
第三节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内外比较 6
第四节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质量要求 8
第五节  研究工作方法 11
第一部分  专业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过程
第二章  寻找论题和阐明问题 16
第一节  寻找论题 18
第二节  阐明研究问题 22
第三章  研究设计 44
第一节  论点树 44
第二节  论点树的构建 49
第三节  概念和名词界定 55
第四节  名词的量化:变量设计 59
第五节  论证方法选择 61
第四章  数据收集 71
第一节  一次数据和二次数据 71
第二节  实验法 73
第三节  现有统计数据法 78
第四节  问卷法 79
第五章  数据分析 90
第一节  描述统计 90
第二节  推论统计 92
第三节  相关分析 107
第四节  多变量分析 114
第五节  多元回归分析 122
第六节  分析结果 124
第七节  结论 125
第六章  研究工作过程的质量检查和开题报告的撰写 127
第一节  “寻找论题”和“阐明问题”阶段的质量检查 128
第二节  研究设计阶段的质量检查 130
第三节  研究设计数据收集阶段的质量检查 132
第四节  数据分析及结论阶段的质量检查 133
第五节  质量自查实例 135
第六节  开题报告的撰写 137
第二部分  专业学位论文撰写过程
第七章  论文构思 144
第一节  确定心目中的读者 144
第二节  读者错位的表现 146
第三节  论文体裁 148
第四节  论文结构 150
第五节  从格式看学位论文与管理研究报告的异同 153
第八章  论文撰写技巧 162
第一节  谋篇布局的技巧 162
第二节  论文言辞的技巧 167
第九章  序页及摘要写作 176
第一节  序页写作 176
第二节  摘要写作 176
第十章  绪论写作 183
第一节  实际背景和问题提出 183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87
第十一章  论证章和结论写作 195
第一节  论证方法 196
第二节  数据分析 200
第三节  结论 203
第四节  附件——参考文献和附录 205
参考文献 207
附表 20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