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风云》
¥
10.85
3.2折
¥
33.5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王金年 著
出版社深圳市海天出版社
ISBN9787550701199
出版时间201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3页
字数30000千字
定价33.5元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义和风云》
定价:33.5元
作者:王金年 著
出版社:深圳市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50701199
字数:30000
页码:2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王金年编著的《义和风云》讲述了辛亥革命前一场历来备受争议的草根起事,全书注重细节和社会底层的研究,对义和团的社会基础,外国传教士的渗透,神功护体仪式的传播途径,已经政府对地区的掌控能力都有详细的分析。透过此书,能了解以前农民起义的一些模式和社会背景,以及19世纪末外国势力进入中国的影响过程……
内容提要
1900年春,义和拳重镇山东鲁西县,拳民教众火拼,仅是为了一块耕地?杨家将后代揭竿而起,中国功夫遭遇西洋火器,一路北上,最终命归何处?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为何从观望、利用到镇压?百年后我们再看这段历史,是沉重?还是荒唐?是喜剧?还是悲剧?
目录
作者介绍
清庚子年间,阳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自去年秋冬开始的大旱始终未有缓解,整个隆冬,片雪未下、畿辅荒芜、赤地千里,路边时有饿殍倒地。 这天半晌时刻,山东鲁西县的黄河故堤上,一匹洁白如雪的快马从县城方向疾驰而来。骑手三十岁上下,国字脸,圆下巴,浓眉阔嘴,天庭饱满。骑手手持一杆三丈高余的旗杆,旗杆上端是一面三角形的猎猎作响的黑旗子,黑旗子下方赫然挂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人头为金发,金发上沾满了鲜血和污泥。人头双目圆睁,似有满腹怨气、怒问苍天之意。被利刃砍过的脖颈处,白骨凸现,一滴滴鲜血从刀口处滴下,滴在了骑手赤裸裸的臂膀上。骑手拼命地拍打着马臀,试图让马跑得更快。由于用力过猛,骑手浑身上下汗气腾腾。而快马似乎也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四蹄奔腾,如同行云驾雾一般。这匹马是镇子上的一匹马,在整个鲁西县也算得上上乘,人称白龙马。 骑手一边驭马奔跑,一边大声疾呼:“县城攻打大教堂喽,县城攻打大教堂喽 ”同时,奋力摇动手中的旗杆,旗杆的黑色三角旗在寒风中更加呼呼作响。 所有听到骑手呐喊的村庄,立刻敲起刺耳的铜锣:“发兵喽,发兵喽 ”。于是,所有的村庄都是一阵骚动,那些头裹红布巾正在练武的人们都自动排好了队伍。 骑手是附近杨家镇的破落大户杨炳怀家的老五,人称杨五虎。杨家共有七个儿子,从老大排起至老七,名均带“虎”。更为显赫的是,在当地人的眼里,杨家是北宋著名忠君爱国将领杨家将的后代。据说,传至今日,已是33代。至于真假,无从考证。反正不仅鲁西县的杨家这么说,鲁西县的其他姓也这么说。毕竟杨家是名门后代,大家都觉得脸上有光。 骑手杨五虎今天身负重任,前往县城观察其他坛子的义和拳的动向,一旦他们动手攻打城里的大教堂,便骑马返回报信,以便这边好同时发兵。 此刻,杨家镇西门外的大校场上亦是锣鼓喧天,旗帜翻舞,刀枪林立,人头攒动。全镇的义和拳近千余勇士已经全部集合完毕。这个大校场很大,平时能并列跑起16匹快马,如今成了镇上义和拳的的坛口。不远处,就是镇上的那座具有哥特风格的大教堂,此时的大教堂正处于众多拳民的包围之中。坛口的正中,是个搭起的大戏台,大戏台的正中央,挂着幅太上老君的画像,画像上方是八个大字: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这太上老君便是这支义和拳的总统领、总偶像,但这位吹胡子瞪眼的太上老君,却没有保佑这支近千人的队伍。半年后,这支队伍的残存人马在遥远的北京被清政府一个个砍脑袋时,这幅画像仍然完好无损。的遗憾是,它无意中被年仅12岁的杨七虎撒了一泡童子尿。 在这幅太上老君的画像下,端坐着这支队伍的总舵主杨炳怀,他六十来岁的样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他与众不同之处,是他的一条长约过膝的辫子,这是镇上梳得最长,也最讲究的辫子,洗这条辫子要三个丫鬟同时上手,要用去三四桶水。 这会儿,他一边用猫抓老鼠的眼神审视着不远处的教堂,一边正焦急地等待杨五虎的到来,他的一只手不停地拍打着屁股下太师椅的扶手,扶手的一角被齐刷刷地砍去了一个角。这个被砍了角的太师椅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二百多年前清军入关时候(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当时,新统治者下达了“剃发令”,引发了杨家惨烈的故事 因这个故事,杨家镇有很长一段时期叫“剃头镇”。 “大哥,少安毋躁,不必过于着急。我猜是一同起事 ”这时,站在杨炳怀身边的一个干瘦老头发话了。 “神机贤弟,说不着急是假的。”杨炳怀仍在拍着那个缺了角的扶手,“说到底这是咱们这些年来对洋教的一次的行动。” ……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