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之书
¥
6.57
2.2折
¥
29.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英] 拜雅特 著,于冬梅,宋瑛堂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ISBN9787544240260
出版时间200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76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9.8元
上书时间2024-12-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隐之书
定价:29.80元
作者:[英] 拜雅特 著,于冬梅,宋瑛堂 译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544240260
字数:450000
页码:4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荣获英语小说界奖布克奖,入选《卫报》“生命不可缺少的100部书”80种版本风靡全球。 如果米兰·昆德拉与丹·布朗合写一部书,会是《隐之书》 无论怎么赞誉都不为过,《隐之书》永远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杰作,它的悬念手法,它的情感寻幽,它的荒凉与惆怅,都令人叹为观止。 ——《出版家周刊》 可与《百年孤独》比肩的小说。 ——《华盛顿邮报》 在文字的间隙里,对维多利亚诗歌的摹写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纽约时报》 一部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是大师手笔。 ——《泰晤士报》 一部错综复杂的关于文学史的悬案,最后竟发展成一桩情感悬疑……这本书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作者的才情成功的维多利亚诗体评论家,成功的爱情故事描述者,甚至成功地讽刺了现代学院中虚构个没完的作者传记。 ——《时尚》
内容提要
《隐之书》的故事从文学研究助理罗兰偶然发现夹于一部古旧图书中的两封情书开始,读者沿着“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艾许断断续续的足迹,逐渐接近历史的真相。该书融文化寻根、历史悬疑、学术计谋、凄美爱情于一炉,呈现出“荡气回肠的大师作品”的紧张刺激与悲伤惆怅。 1986年9月某日,上午10时,文学研究助理罗兰,静静地坐在伦敦图书馆里他最钟爱的小桌旁,桌上躺着一本“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诗人”艾许的藏书,一本满是尘埃的大书。厚实的封面早已弯曲开裂,一圈圈肮脏的白色布带缠在书上,尽头处打了一个匀称的蝴蝶结。罗兰打开图书,打开这本自纳入图书馆之后就再也不曾有人翻阅过的图书。11时15分,第300页,一沓对折起来的完整稿纸赫然露出。罗兰小心翼翼展开稿纸,是两封信,他一眼就认出,文字出自大诗人流畅的手笔。信开头写道:“亲爱的女士……” 现实中的罗兰,猛然间打开了一个埋藏了百年的秘密,他自己的人生际遇也随之完全改变了。 1990年,《隐之书》横空出世,一扫欧美文坛多年的沉寂与呆板,引起巨大轰动,好评如潮:“一部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是大师手笔。”“一个时代最激荡心灵的作品。”半年之后,该书获英文小说荣誉布克奖。
目录
章 伦敦图书馆的发现第二章 迟到者罗兰第三章 线索第四章 玻璃棺材第五章 思尔庄园第六章 我的青春年少第七章 情人第八章 再临思尔庄园第九章 入口第十章 往来书信第十一章 史华莫丹第十二章 告密者第十三章 黑玉别针第十四章 妖灵洞第十五章 北方神秘之旅第十六章 仙怪梅卢西娜第十七章 嗅觉第十八章 相遇第十九章 布列塔尼的生活第二十章 降灵会第二十一章 妈妈着魔了吗第二十二章 新欢第二十三章 追逐和竞赛第二十四章 白鹿酒吧第二十五章 爱伦·艾许的日记第二十六章 孤独者罗兰第二十七章 莫特会议第二十八章 禾德旭墓园后记 一八六八年
作者介绍
拜雅特,(A.S.Byatt),英国当代作家,1936年8月24日出生于英国谢菲尔德,1957年在大学获学士学位,经过两年研究生生活后,在伦敦大学教授英美文学。1983年,拜雅特辞去高级教师职位,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同年成为英国皇家文学协会会员、1990年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童(CBE)。 拜雅特主要有长篇小说《太阳的阴影》(1964)、《游戏》(1968)、《庭院少女》(1978)、《平静的生活》(1985),以及中短篇小说集《夜莺之眼》等。、她的作品因处于大众阅读和严肃阅读之间,常常引起评论界和读者的剧烈争论。但是,因其文学功底的博大精深、作品架构的宏阔气魄、情节的奇绝、文字的精巧,又常常令人惊叹之余,纷纷放弃争论,1990年,《隐之书》横空出世,一扫欧美文坛多年的沉寂与呆板,引起巨大轰动,好评如潮:“一部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是大师手笔。”“一个时代最激荡心灵的作品。”半年之后,该书获英文小说荣誉布克奖。 《隐之书》的故事从文学研究助理罗兰偶然发现夹于一部古旧图书中的两封情书开始,读者沿着“维多利亚时代诗人”艾许断断续续的足迹,逐渐接近历史的真相。该书融文化寻根、历史悬疑、学术计谋、凄美爱情于一炉,呈现出“荡气回肠的大师作品”的紧张刺激与悲伤惆怅……
序言
无论怎么赞誉都不为过,《隐之书》永远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杰作,它的悬念手法,它的情感寻幽,它的荒凉与惆怅,都令人叹为观止。 ——《出版家周刊》 可与《百年孤独》比肩的伟大小说。 ——《华盛顿邮报》 在文字的间隙里,对维多利亚诗歌的摹写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纽约时报》 一部完美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是大师手笔。 ——《泰晤士报》 一部错综复杂的关于文学史的悬案,最后竟发展成一桩情感悬疑……这本书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作者的才情成功的维多利亚诗体评论家,成功的爱情故事描述者,甚至成功地讽刺了现代学院中虚构个没完的作者传记。 ——《时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