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国学心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胡适国学心得

13.37 2.3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适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01640

出版时间2015-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6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58元

上书时间2024-12-02

相逐心生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胡适国学心得
定价:58.00元
作者:胡适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229101640
字数:215000
页码:27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对国学的经典解析!《胡适国学心得》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一直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说他是标志性的人物,一是他“以青年暴得大名,誉满士林”(季羡林语),不仅在哲学、史学、佛学、文学、教育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声名显赫,而且在社会活动、政治领域也为人瞩目,被世人誉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二是他的名字在整个20世纪都是中国现代学术领域 争议的焦点,赞者捧入云霓,批者贬若草芥。从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鹊起之后,一个世纪以来,在每次学术界的风云变幻之中,他都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绕不开的话题。在20世纪50年代批判胡适的运动中,郭沫若曾经做过这样的总结:胡适是“学术界的孔子”,胡适批判应该把“文化学术界的一切部门都包括进来;在文化学术界的广大领域中,无论是在历史学、哲学、经济学、建筑艺术、语言学、教育乃至于自然的各部门,都应当来开展这个思想斗争”。这样的结论,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胡适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影响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五四运动以来,在新文化的思潮中,胡适的确有其不同凡响的地方:从文学革命到整理国故,从哲学研究到中西文化的讨论,在传统文化面向现代变革的很多方面,他都表现出独特的眼光和的创造力;他学贯中西又不拘一隅,俨然成为整个人文科学领域风气的通才。更为难得的是,在变革传统的过程中,胡适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批判和否定,而是在激浊扬清的同时,努力寻找一条基于传统而又变革传统的可行之道。他的立场可以有人反对,结论或许受到质疑,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方法,却把中国文化从原有的封闭传统带入了现代世界,把中国传统的古典学术转变成现代学术。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适带给现代中国的不是几部经典的理论著作,也不是若干精辟的学术观点,更不是几句振聋发聩的口号,而是一种立场、一种方法、一种面向现代的态度。李泽厚曾经做过这样的比较:“中国现代曾出现王国维、陈寅恪等史学巨匠以及顾颉刚、汤用彤、钱穆、金岳霖等,在学术上,都非胡适所能比拟。但他们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却远不能与胡适相比。这就是思想史与学术史的区别。”宋代禅师法演云:“鸳鸯绣出从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说的是不要把治学的门径轻易示人。胡适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他所希望且努力的,恰恰是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和态度推己及人,“普度众生”。如果“鸳鸯”算是成果、“金针”算是修成正果的方法和门径的话,胡适自己绣的“鸳鸯”或许并不那么精美,但是他大力度人的“金针”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学术,而且在整个现代中国的思想史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烙印。这,或许就是胡适虽然学术未为醇厚,但在许多领域依旧备受推崇的原因,或许就是胡适一生毁誉参半,但历时百年无法被人忘却的理由。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关于胡适的思考还将持续下去,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认识胡适和他的思想自然成为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编者甄选了多篇胡适先生的重要学术文章,编成了本书——《胡适国学心得》,囊括了胡适国学思想的所有精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内容提要
《胡适国学心得》收录了胡适关于国学精髓之剖析点评的数篇文章,分为胡适谈人生、胡适论读书、胡适讲文学史论、胡适说文体论和胡适辨治学方法5个部分,向读者展示胡适先生的国学研究精髓。这些文章纵横捭阖,深入浅出,又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体现了胡适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思考与心得,可为当今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录
章 胡适谈人生 哲学与人生 人生问题 科学的人生观 青年人的苦闷 工程师的人生观 归国杂感 新生活 第二章 胡适论读书 怎样读书 为什么读书 找书的快乐 读《爱国二童子传》 一个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第三章 胡适讲文学史论 《国语文学史》大要 《白话文学史》引子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第四章 胡适说文体论 谈谈《诗经》 读《楚辞》 词的起原 《词选》自序 《曲海》序 论短篇小说 传记文学 第五章 胡适辨治学方法 研究国故的方法 再谈谈整理国故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考证学方法之来历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