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读本丛书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
12
4.4折
¥
27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李兴斌 译注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03365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80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27元
上书时间2024-11-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 商品描述
-
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读本丛书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定价:27.00元
作者:李兴斌 译注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47403365
字数:110000
页码:18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孙武的名作《孙子兵法》,亦名《孙子》,是我国古代最为的一部兵书,同时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兵学经典著作。它的问世,不仅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而且使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此书舍事言理,辞约义丰,内容宏博,议论深刻,举凡与古代军事有关的所有问题,如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军队的训练与管理、战争的谋划与指挥、使用间谍的重要意义与具体方法等等,书中几乎都有论述。所以,此书在军事学术方面成就非常巨大,以至于被后世兵家奉为“圣典”,享有“百世谈兵之祖”的美誉。 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形成时间之早,成熟程度之高,在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其标志,便是二千多年前《孙子兵法》的作成和出现。《孙子兵法》构建了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基本框架,使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大致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成为我国古代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可以说,对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成功构建,不仅是《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学术方面的重要贡献,而且也是它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大河中魅力永存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孙子兵法》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作者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战争问题,而不相信天命和鬼神。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天意,也不是鬼神,而是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将帅才能、天时地利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
目录
孙子兵法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孙膑兵法 擒庞涓 〔见威王〕 威王问 陈忌问垒 篡卒 月战 八阵 地葆 势备 〔兵情〕 行篡 杀士 延气 官一 五教法 〔强兵〕 附录 银雀山汉墓竹简兵法佚文 十 阵 十 问 略 甲 客主人分 善 者 五明五恭 〔兵失〕 将义 〔将德〕 将败 〔将失〕 〔雄牝城〕 〔五度九夺〕 〔积疏〕 奇正
作者介绍
序言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内,虽然列国纷争,战事频繁,但学术文化却十分发达,以致形成了儒、墨、道、法、兵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著名的兵家人物自然首推孙武,其下则有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人。 据《史记》本传和其他有关史料记载,孙武本为齐人,因齐国内乱,于公元前509年前后出奔南方的吴国。吴国系周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姬昌的两个哥哥)所建,位于今江苏南部,国都姑苏(今苏州)。
孙武来到吴国后,先是隐居在姑苏城外,一边躬耕谋生,一边著书立说,同时也在冷眼观察着吴国波诡云谲的政治局面,以便择机出山。后来,他结识了来自楚国著名人物伍子胥,经伍子胥大力推荐,得以“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并当场为阖庐部勒宫女,演习阵法。阖庐既已读过孙武所著兵法,又亲见其实际操练,终于意识到眼前这位外来人才果真“能用兵”,于是便任命他为将军。从此,孙武便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庐强吴图霸,没过多久,就“西破强楚,入郢(楚都,今湖北江陵),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孙武的名作《孙子兵法》,亦名《孙子》,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一部兵书,同时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兵学经典著作。它的问世,不仅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而且使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此书舍事言理,词约义丰,内容宏博,议论深刻,举凡与古代军事有关的所有问题,如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军队的训练与管理、战争的谋划与指挥、使用间谍的重要意义与具体方法等等,书中几乎都有论述。所以,此书在军事学术方面成就非常巨大,以至于被后世兵家奉为“圣典”,享有“百世谈兵之祖”的美誉。
《孙子兵法》在军事学上最为重要的贡献,当属其对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构建。古代军事谋略学是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形成时间之早,成熟程度之高,在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其标志,便是二千多年前《孙子兵法》的作成和出现。《孙子兵法》构建了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基本框架,使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大致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成为我国古代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可以说,对中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成功构建,不仅是《孙子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学术方面的重要贡献,而且也是它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大河中魅力永存的一个主要原因。
此外,《孙子兵法》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作者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战争问题,而不相信天命和鬼神。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天意,也不是鬼神,而是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将帅才能、天时地利等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在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军事辩证法思想,系统论述了战争胜负与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详细分析了战争中存在的虚实、奇正、形势、主客、攻守、全破等等对立统一的矛盾现象。所以,此书在哲学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孙子兵法》问世之后,很快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开来,以致到了“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家有之”的程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孙子兵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外交家。从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开始,西汉名将韩信、赵充国,三国时曹操、诸葛亮,唐代李世民、李靖,宋代岳飞、韩世忠,明代戚继光,清代曾国藩,民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等,都曾从这一文化宝典中获取过教益。今天,在经过了悠久、遥远的历史长河荡涤之后,《孙子兵法》非但没有被湮没,反而进一步放射出绚丽耀眼的奇光异彩,愈益显示出其经久不衰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孙子兵法》不仅超越专业,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还超越时空,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巨大影响。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日本奈良时代(710—784年)的著名学者吉备真备,将《孙子兵法》带回了日本,淳仁天皇闻讯后,特地派官员春日部三关等六人,到九州大宰府向吉备真备学习这一著名兵书。此后,日本的许多名将,如八幡太郎、武田信玄等,都曾在战争中成功地运用过《孙子兵法》的思想和原则。时至今日,日本出版的研究《孙子兵法》的专著已有近二百种之多。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法国神父约瑟夫·阿米欧将《孙子兵法》与其他几部中国军事名著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题名《中国军事艺术》。此后,《孙子兵法》的其他文本,如俄文本、英文本、德文本等,也先后在亚、欧、美等洲的许多国家陆续出版。
兵法是研究战争致胜之道的,而战争是敌对国家、民族或政治集团之间一种极端的行为。战争的这一特点,使得兵法所研究的致胜之道便具有了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诡诈性。所以,《孙子兵法》在第一篇就直截了当地说:“兵者,诡道也。”但是,这并不就等于说,用兵可以不讲道义。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只要其肆行不义,不论其开始有多么强大,最终没有不遭到失败的。可贵的是,《孙子兵法》虽然产生于遥远的先秦时代,但作者却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书中将“主孰有道”作为预知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主张争取保全敌方国家、军队和人民的“全胜”而反对多杀士卒的“破胜”,这充分体现了孙子的仁者情怀。所以,清人孙星衍为《孙子兵法》作序时曾指出,此书实主张“本之仁义,佐以权谋”。这一见解,道出了这部千古名著的精义所在。
主张用兵以仁义为本,一般说与儒家的思想主张有一定关系,但事实上这也是兵家自己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史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真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实际上,无论是政治家行政,还是军事家用兵,抑或是普通人为人处世,都应当以仁义为本,否则将很难获得成功。古人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又说,“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其中的道理,实乃千古不易之论,这是研究者和一般阅读者应当予以注意的。
此外,本书尚有如下问题需向读者略作说明:
1.本书原文采用的是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根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的宋《十一家注孙子》。
2.为方便读者阅读原著并理解其精义所在,笔者根据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对每篇作了题解,并对原著分段作了简要注释和白话翻译。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为保持文义畅达,一些地方文字有所增补。
3.本书系一普及读本,所以未对原文进行校勘,但原文与其他版本间的重要不同之处,均在注释中作了说明。
4.《十一家注孙子兵法》原分三卷,为与《孙膑兵法》相协,也考虑到原来的分卷也未必合适,所以本书也未分卷。
5.本书原文中存在的异体字,除个别情况,一律统一为今天通用的规范字。
本书在编写时参考了许多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吸收了其中一些观点;同时,也得到了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辑尹奎友先生以及国内诸多同行好友的鼎力帮助和指导,笔者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但是,由于水平所限,书中肯定会有许多不妥甚至错误之处,笔者真诚欢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李兴斌
2010年6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