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

35.26 4.5折 7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人望 柳诒徵 李季谷 姚从吾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6975

出版时间201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00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78元

上书时间2024-05-23

鲁安格斯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
定价:78元
作者:黄人望 柳诒徵 李季谷 姚从吾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32576975
字数:360000
页码:4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重要的价值在于首次向学界刊布较为稀见的民国时期的“史学研究法”讲义,领略史学大师的学术思想和魅力,还原当时史学发展的基本面貌。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史学专业化过程中,史学方法论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公开出版为数不少的研究法作品之外,尚有若干种很有影响的未刊讲义,有的仅闻其名,今人未见其书。经多年不懈努力,发现了20世纪初年黄人望《史学研究法讲义》、柳诒徵《史学研究法》、1930年代姚从吾《历史研究法》。将这些稀见讲义整理出版,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研究史家思想不可或缺的媒介。柳诒徵和姚从吾是近代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先行研究由于无从发现他们的研究法作品,而对其史学思想所作的分析,不免偏颇,甚至判断有误;其次,史学方法论知识一方面来自中国本土,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西方,这三种研究法提供了今人探讨民国时期史学方法论渊源极好的文本,可以更具体了解域外史学与中国近代史学的互动关联;再次,学术判断需要在比较中见各自的长短高低。以往学术界过于推崇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而对其他研究法的讨论非常薄弱,一方面淹没了其他著作,另一方面也无法对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给以恰当合理的评价。
目录
前言史学研究法讲义 黄人望史学研究法讲义 柳诒徵历史研究法 李季谷历史研究法 姚从吾
作者介绍
李孝迁,1977年生,浙江温州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1995年—200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中外史学交流研究。主讲课程:影像与历史,中国史学史 中西交流史。出版《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1882-1949)》(36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