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城乡社会救助系统建设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国城乡社会救助系统建设研究

12 3.2折 3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艳春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085039

出版时间200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76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8元

上书时间2024-05-16

鲁安格斯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系统建设研究
定价:38.00元
作者:曹艳春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208085039
字数:286000
页码:3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调查我国城乡居民贫困状况、对社会救助的需求和制度实施状况提供了实证资料;还对国内外社会救助理论作了系统研究,弥补了我国目前社会救助理论研究的不足。作者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资金整合、救助标准、实施效果以及制度设计和模式等研究,丰富了我国社会救助研究的内容;书中并提出了社会救助梯状层次设计、绩效管理与社会救助整体系统构建等新观点,可供有关社会保障工作、研究人员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对贫困与反贫困理论以及社会救助理论进行梳理,对我国城乡贫困状况与致贫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我国生活救助制度的现状,生活救助系统建设的成效和问题。介绍我国城乡生活救助系统的划分,对生活救助系统建设的目标、法制建设、资金管理建设、制度运行建设、绩效评价建设、效果监测建设、宏观经济环境建设等各个子系统的建设与完善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城乡生活救助整体系统构建与完善方向。还介绍了国际生活救助比较与经验借鉴。
目录
序章  导论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    一、生活救助概念界定    二、生活救助体系界定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基本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  第五节  理论设想与不足之处    一、理论设想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贫困与生活救助相关理论分析  节  关于贫困的理论研究    一、贫困的界定与分类    二、贫困的根源与后果    三、贫困识别理论    四、贫困测量理论  第二节  关于生活救助的理论研究    一、概念界定与思想演进    二、功能定位与制度运行    三、制度类型与系统构成    四、绩效管理与效果监测    五、生活救助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关于生活救助与收入分配理论研究    一、收入分配与生活救助关系的理论阐述    二、生活救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四节  关于生活救助与反贫困理论研究    一、国外反贫困模式理论演进    二、生活救助反贫困作用机制    三、我国生活救助反贫困理论  第三章  我国城乡贫困与生活救助实证分析  节  我国城乡贫困状况分析    一、贫困规模的测定与统计    二、贫困者特征与致贫原因  第二节  我国生活救助实施现状分析    一、系统目标现状分析    二、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三、救助标准制度分析    四、制度运行实证分析    五、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六、效果监测实证分析第四章  我国城乡生活救助综合评价  节  取得的成效    一、目标模式趋向合理    二、法制建设渐趋完整    三、救助标准渐趋合理    四、组织管理渐趋有效    五、绩效评价开始萌芽    六、效果监测初现端倪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模式仍未清晰    二、法律法规亟需完善    三、标准制定有待规范    四、制度运行存在问题    五、绩效评价急需发展    六、效果监测未被重视第五章  生活救助国际比较借鉴  节  综合比较    一、救助概况比较    二、立法情况比较    三、资金制度比较    四、管理制度比较    五、实施效果比较  第二节  经验教训    一、目标定位的正确选择    二、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三、资金制度合理规范    四、管理制度合理有效    五、绩效评价规范执行    六、效果监测及时有效  第六章  我国城乡生活救助系统建设  节  系统目标建设    一、系统目标的理论分析    二、我国系统目标的现实选择  第二节  法律制度建设    一、生活救助立法改革思路    二、行政法律救济制度建设  第三节  资金制度建设    一、救助发展水平检验模型研究    二、救助标准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三、救助标准的合理规范模型研究    四、差别标准救助模型    五、资金监控与增值  第四节  管理运行建设    一、救助网络构建与差别救助    二、救助方式转型与可持续救助    三、信息网络化建设改革    四、管理机构与人员改革    五、配套救助制度的改革  第五节  绩效评价建设    一、指标体系建构    二、评价过程管理  第六节  效果监测建设    一、监测目的    二、监测过程    三、实地监测举例  第七节  外部环境建设    一、宏观经济环境建设    二、社会保障环境建设    三、非政府救助环境建设  第七章  结束语  节  本书的基本结论    一、传统救助,实施动态分类救助模型    二、改革目标模式,兼顾生活与尊严需求    三、转变二元分化,构建一体三元模型    四、完善系统协调,建立法律救济制度    五、改革救助理念,实施可持续救助模式    六、严格绩效评价,形成效果监测制度  第二节  后续研究设想附录  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曹艳春,湖南湘乡人,1999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3年于湖南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政策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救助理论与政策。现在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学研究所工作。曾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课题1项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