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企业观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企业观

8.21 1.3折 65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宋志平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7678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2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65元

上书时间2024-05-08

鲁安格斯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企业观
定价:65.00元
作者:宋志平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08647678
字数:197000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 国企、央企等企业管理者,《一路向前》等书的读者                                   《我的企业观》作者宋志平从自身35年的职业经历出发,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重大历史背景,将自己管理两家大型国企的经验、感受和心得以平实的文字道出。  作者将“我的企业观”细化为8个部分,分别是:企业的逻辑、包容性经营、联合重组、国企改革、企业创新、管理之道、以人为本、企业家精神,旨在解答为什么选择做企业,做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国企领导人算不算企业家等问题。  作者主要围绕他最近五年同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企业的管理实务、联合重组、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等现实案例展开论述,对中国国企改革、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内容提要
一个为企业眺望远方的船长,一个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改革者,一个同时打造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思想家……   宋志平从自身35年的职业经历出发,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重大历史背景,将深刻的管理哲思蕴藏在传奇的企业故事中,将自己的管理经验、感受和心得以平实的文字道出。   “企业的逻辑”以中国企业的百年兴衰开篇,通过对战略、规律、机遇的解析,阐述了企业成长的动因和逻辑。“包容性经营”谈的是儒商的经营哲学,如何实现企业与自然、社会、竞争者、员工的四重和谐。“联合重组”探讨了过剩行业资源整合、市场竞合、文化融合的自救之路。“国企改革”围绕“央企市营”,追述令人唏嘘的改革史,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等时下热点提供了真实的范本。“企业创新”与“管理之道”剖析了经营管理的制胜法则,介绍了集成创新、格子化管控等成功有效的企业工法。“以人为本”与“企业家精神”展现了“三宽三力”的文化内涵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企业家情怀。   《我的企业观》集理论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身,浓缩了宋志平企业感悟和管理思想的精华,是企业界难得的“论语”,对中国国企的改革和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宋志平,管理工程博士,现任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五大和十八大代表,获评“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全球华人经济领袖”“《财富》(中文版)杂志2013年度中国商人”等。作为杰出的央企领导人,曾同时出任中国建材集团与国药集团两家央企的董事长,并带领两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为我国企业改革创新创造并积累了新鲜而丰富的经验,被誉为“中国的稻盛和夫”。宋志平开创并成功实践的“央企市营”、“整合优化”等企业与行业发展模式,“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业”等大集团管理模式,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他主持的水泥领域大规模重组整合的实践与经验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
序言
到2014 年4 月我的工龄已满40 年了,回溯起来,除去知青“上山下乡”和上大学的时间,我在企业里已经工作了35 个年头。也就是说,我的大半生是在企业中度过的,从车间技术员、工厂销售员到大型央企的董事长,企业中几乎每个台阶我都走过。这35 年也恰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时期,因此,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这些年企业的市场改革进程便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做企业,做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也有人问我国企领导人算不算企业家,为什么能长年在企业里坚守;还有人问我是怎样做成两家世界500 强企业的,又是如何同时管理两家企业的,我对生活的看法是什么,我是不是工作狂,等等。其实,这些问题也是我常问自己的问题。细想起来,如果找个合适的词汇概括这些问题的答案,大概就是“企业观”,即做企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几年前,我曾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以“我的企业观”为题做演讲,现在出版这本书,是想更完整地把我这方面的感想表述清楚。
不过,一说到写书我就头大,做企业的人毕竟不是作家或教授,很难系统地把自己的想法成体系地写出来,好不容易写出一些,却像个人总结和发言稿。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写博士论文时指导老师的话:当厂长的不要总想着写出高深的理论,把自己在工作中解决难题时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就可以了。我按这种方法写的博士论文在答辩时得了“优”。所以,写这本书时我想的是,也许这些近乎直白的所思所想,更适合与企业同人交流。
这几年我出版了几本管理方面的书。一本是《包容的力量》,讲企业文化;一本是《央企市营》,讲国企改革;最近又出了一本《国民共进》,讲混合所有制,都是由我的一些文章、采访、演讲汇集而成的。还有2013 年出版的《经营方略》,是我的经营思路的摘编。前三本文集的缺点是不成章节有点儿散乱,优点是包含了不同时点或对事件的认真思考;摘编则更像一本经营手记,有了章节结构和主题,实战性强。这些书在企业界引起了一些反响,尤其是获得了不少年轻读者的喜爱。记得有一次在飞机上,看到有位女士在读翻旧了的《包容的力量》;还有次去天津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创业节目,得第一名的创业者“米线哥”竟然拿出一本网购的《经营方略》让我签名;甚至有一年在香港,我看到一位基金投资人手里拿着《央企市营》。有一位国际投行的老总看了《经营方略》后致信我,希望书中的观点能更精练些、字数更少些,使书更便于携带和阅读。他说:“这样的书是企业界人士需要的。”
我的管理方式是布道式的,我更像企业里的一个老师,喜欢就一件事给大家掰开揉碎了讲,却鲜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企业领导人,20 多年没和干部员工红过脸,更多的是给大家讲道理,方式是亦说亦写。正是这样,这些年竟然积累了六七百万字的企业管理实录,通过梳理这些资料,整理出了我的企业观。这些观点来源于我在国企工作中的实践,来源于与民企携手改革发展的探索,来源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思考,来源于一次次的总结验证与提高。我的企业观,包含了我作为一名企业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企业的
逻辑、包容性经营、以人为本和企业家精神,也包含了我对企业改革、重组和创新的一些体会和观点。
我的职业生涯,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集团”)度过的。近5 年来,由于同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的董事长,我的职业生涯有了第二故乡。两家企业的业务跨度巨大,这5 年又都处在快速发展、实现腾飞的重要阶段,难得的实践机会和特殊的工作舞台,让我的企业经历和思考更加深入、丰富。本书中讲述的案例与观点,多是以中国建材集团为蓝本,同时也结合了国药集团的一些实践。2014 年4 月,由于任期届满,我从国药
集团卸任,但,这段经历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
《我的企业观》这本书的构思、写作和整理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书中有过去我常谈的一些观点,有这一年断断续续的思索,也有近来成书前的一些最新体会。2014 年春节长假的整个假期,我都在家里整理这部书稿。回想起来,2013 年的春节我也是这样度过的,那时我整理的是《经营方略》,2014 年春节则是整理《我的企业观》。相同的是,这两个春节我都在咳嗽,空中弥漫的雾霾让人几乎无处躲藏,这促使我更深地思考企业对人们生存环境的责任,也算是我的企业观里的一点新的领悟吧。
我的企业观,实际上称为“我们的企业观”更确切些,因为书中不少观点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的看法,也有一些是其他企业同人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真知灼见。这些年,我们一路坎坷,饱经风霜,有些战友已长眠在企业改革的路途中。但是,我也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因为我所能理解、感悟和归纳的一定只是大家企业思想中的沧海一粟。
最后,我要感谢中国建材集团董办干志平、金星等同志和《企业观察报》李凡、陈宏伟、庞可等几位年轻的编辑,他们为本书的整理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也要感谢中信出版社在书籍的编辑和发行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让这本书得以尽早和大家见面。
宋志平
2014年10 月于北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