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学生

8 2.2折 36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明进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7029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17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6元

上书时间2024-05-08

鲁安格斯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学生
定价:36元
作者:林明进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8647029
字数:150000
页码:21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学生》是一本充满着生命智慧的人生哲学之书,资深教师林明进将三十几年教学过程中累积出来的整理出一篇篇发人深省的人生哲学小文,记录美好人生。    没有人在乎你是赢在起点,还是输在终点。可以输给别人分数、成绩、名次,不能输掉自信、灵魂与尊贵,才算赢了自己。    学生,是我们一生的为人之路。学“生”学“生”,学“生活”的趣味;学“生”学“生”,学“生命”的价值;学“生”学“生”,学“求生”的韧力;学“生”学“生”,学“生生不息”的使命。
内容提要
我们读书学习,无非是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创造出更好的生活。  “学生”二字,不仅是一个名词、一个身份,更是我们一生为人的学“生”之路。  只读了一天就被退学的反叛少年,不失赤子之心,多年后成为外销工厂的老板;“照规矩来”的肄业生,诚信重诺,没拿到毕业证书,却拿到“专业经理人”人品形象;边读书边养家的“小爸爸”,面对比自己小两岁的学弟,讲出“要做对的事,不要走错的路”;看似文弱的艺术才子,却敢于拒绝既定规则,为自己做主……  全书六部分二十九篇文章,皆围绕“学生”二字展开。每个故事,每段述说,既是对青春的珍重,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一朵路边的野花有其澎湃的世界,一片翻腾的流云也有它婆娑的浪漫,每个人的一生,本来就都是在等着接纳自己,找自己的天空与价值。  我们会离开校园,但始终都是“学生”。 我们会面对坎坷,但仍然要学着如何过好这一生。
目录
推荐序 学生之机 推荐序 传道的日常 推荐序 气度——《学生》前言 自 序 梅雪真精神 一 学陌生的知识  翁阿志明  刀客生涯  一根扁钻  热热一巴掌  “忘”子成龙 二 学生存的能力  元本山  一方石印  留校再看看  渔父  给红楼新贵一把刀 三 学生活的趣味  祭信文  九一四七  爬墙  志愿的请举手  嫌疑犯 四 学生命的价值  照规矩来  师友斜影  哈佛小子啤酒蓝  教我诚实的老学生 五 学求生的韧力  小爸爸的天空  合掌之诲  钢铁人  妈妈的声音  大红神主高高挂  妈妈握着我的手 六 学生生不息的使命  他是我爸爸  精神科二诊  相信我就能及格  聘书 
作者介绍

序言

  推荐序  学生之机  萧萧(作家、明道大学中文系教授)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铿铿锵锵三句话,综合了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的雄心大志。这是我在辅大中文系读书时,刻刻萦绕在耳边,毕业半世纪,时时回旋在心头的三句话。  铮铮铁骨,豪情万丈,略历风霜,尚未古迈的我的学弟林明进,年近耳顺之年才开始笔顺,以教人家“创意与整合”、“理解与分析”写作法的那支笔,开始分析、理解自己三十四年的教学生涯,开始整合自己六十年的文化创意,出版属于他自己的文学心灵的著作《学生》。我相信他心头回旋的也会是这三句话,因为我在快读这本《学生》时,不时从书中萦绕而出,在我心头震荡的就是这三句话。  教书,不同于其他行业,一个当教师的人不会将“教书”当作自己的职业,只把朝七晚五当作自己活跃的时间、教室校园当作自己展演的舞台,仅仅教“书”。一个真正的老师是学到老、活到老,活到老、教到老,“教书”是一生的志业,因为他在教学生“学生”,教人家也教自己学习活下去、活出自己,活下来、活出自在。没错,将像林明进说的学“生”,教人家也教自己学“生”。“生”,形象草木出土,必要生机盎然,必要生生不息,绝不气馁,绝不委顿,这不就是一辈子的事,一辈子的职责,一辈子的志业!  一辈子都要学习“陌生的知识”、“生存的能力”,认知“生活的趣味”、“生命的价值”,获得“求生的韧力”,担负起“生生不息的使命”!  《学生》这本书,不是一位建中现役老师的回忆录,只在回忆建中三十年的点点滴滴,而是一位活在自己生命现场的学“生”之徒,鼓舞自己、励志他人的见习录。凡是自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的人,都该以林明进的学“生”体验,活出自己的精彩。悲观的人遇不到温馨,很可能把红尘俗世看作荒郊旷野,这时,不妨将《学生》当作野外求生的书,将会重新获得生之意志;乐观的人随处看到希望,《学生》当然是人间学“生”之书,多番阅读,将会乐趣横生。  以教学生“学生”为一辈子志业的人,沉潜六十年,才能写出《学生》这样一本充满生机的文集,才能将老师教我们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化为实际的行动,这三句话当然时时回旋在字里行间,时时在我们学“生”的过程中激励我们。  一般的散文,普通的散文,不会在文后又增添一两段话“节外生枝”,但林明进的《学生》,每每在两三千字的文章之后,跳出来加入一节“一叟小语”,继续已经结束的话题,这是“建中一叟”的“雄心”之下隐藏的“婆心”,效法的应该是司马迁《史记》里的“太史公言”,或许也可以作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常在我们心中萦回的旁证,学“生”是一辈子志业的重要依据。  林明进这些文章不在实体的报纸杂志上发表,而是在facebook上刊布,畏惧facebook的人将它音译为“非死不可”,林明进积极的音译为“非思不可”,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不知多少人按“赞”,只知道转贴分享的次数,往往一篇就有六七千次之多。是的,学“生”之机,不可或失,转贴的人也在积累他的功德,“非思不可”,“非生不可”,我们何不紧紧掌握自己的生机,随着林明进学“生”。  二○一三年十二月写于明道大学开悟大楼
  推荐序  传道的日常  丁威仁(诗人、新竹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专任副教授兼通识中心主任)
  序言的开始,是我追寻存在价值的书写历程。  初识明进老师,是在三年前的语文竞赛作文评审的会场,但在此之前,自己仍在就学读书之时,就早已听闻明进老师的大名。对于年轻时的自己,明进老师所撰写的书,一直都是学习写作路上的指引,没想到可望而不可即的对象,竟然那日就站在我的面前,与我交换名片,此后数度在各地作文比赛的评审场合,与明进老师相见。如果只是这样的一层因缘,那么我当然就只是一个小书迷,一个被明进老师的书所影响的后学而已。  但我却视明进老师为知音,甚且为忘年之交,透过的便是facebook这个跨越时空的工具,我读老师的文,老师读我的诗,然后在每一次不期而遇中,老师总是紧紧握着我的手,跟我分享他读我诗作的感受,那热情且活跃的生命风采,每次都让我想回到自己的青春时代。若人生真能重启,我想我会在那个准备高中联考的A段班生活中,更加努力,去成为明进老师的学生。  我总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当中,授业是较为容易完成的事,只要老师继续精进自己的学养,不断调整自己的上课方式,与时并进,自然就能做到。然而,在自己开始教书这几年来,才发现授业不易,更别谈到解惑与更高标准的传道。现时学生之惑,不再是对于知识的疑惑与不懂,往往是对于人生的迷惑,或者对于未来的困惑。当我们身为老师对于自身的生命价值也都有一些惑必须要解决时,我们又如何能担负解惑的责任呢?我真的是汗颜的。  在明进老师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他撷取了授业生命的一些片段,透过一些学生的成长故事,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我们看到身为教师所授之业,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已,还有很多是存在价值的相互给予。老师所付出的便在于以燃烧的生命,感召学生坚定自身的人生信念,也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走过现实的遗憾与苦闷的生活,所解之惑,不仅是学生青春之惑,也是一种对于自我的反省。  什么是师道?一直都是我想理解的,也是我在这个数码世界里所困惑的。我们身为教师该怎么面对一群全新世代的孩子?我更困惑的是,明进老师历经数十年的讲台生涯,应该更能感受到时代的嬗变,要如何还能保有不变的热情与坚持?在这本书的每一则叙事里,我好像慢慢找到了答案,我们看见了明进老师在讲台上几十年不变的热血、铁骨与真情,也读到了讲台下学生的挣扎、矛盾、选择以及才情。明进老师回忆过去,却写实出一段段师生相契的时空,有着离合悲欢,以及喜怒哀乐。  明进老师的生命历程就是传道的历程,我读了这本书,才突然有一点理解身为老师所要传的道是什么,那不是我们在课堂上戴着面具,讲一些连自己都不一定遵守或信服的大道理,也不是用某种标准谆谆教诲自己学生的道德话语,更不是教导学生追求名利地位的方法。原来,道就在平常日用当中,不是说教,也并非自我的标榜,而是透过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从生命里自然成长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一种对于生命与存在的责任。这并不是大道理,而是一种活着的方式,如何能够活得问心无愧,如何能够活出平凡的幸福,或者活出属于自己的非凡典型,这就是这本书要传达给我们读者的道,一个在生活里能够实践的自我价值。  曾经与明进老师在苗栗文状元的比赛中一同参与评审,犹记老师的手温,是那么的敦实坚毅,就像这本书给我的阅读感受。我并没有要一一举例其中的篇章,那是因为里面每一篇不同的生命纪事,都是明进老师用自己几十年对于讲台的热情构筑的,只要一篇一篇仔细地进入那个时空,陪着篇章里的人事物一同感动,你也会想起你生命当中曾经有过的那段青春,以及伴着你走过青春的老师。如果你是学生,更应该读完此书,太多你尚未完成的生命历练,以及你现在正在经历的求学历程,都在明进老师的记录当中,带着你一起成长。那一日我评完文状元比赛后,回去就写了一首诗,传达我对明进老师的感动,其中有几句:
  与豪迈的您合照  笑声里,听见文化的  风铃,从辽阔的  生命里响起  原来我们都在经历  一段坚毅  的叙述
  相信这几句就能够素描我眼中的明进老师,如果你曾是他的学生,相信读完这本书会唤起你再见明进老师一面的冲动。如果你读过明进老师过去写的书籍,那么你绝对不能错过这一本撼动生命的好书。如果你是一个生命正在彷徨并需要老师指引的孩子,这本书就是你的光束。如果你是一个路过书店刚好拿起这本书的路人甲,请你在读完这篇序以后,以直觉翻开其中一篇,耐心读完,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忙碌与消耗中,早已远离了这样动人的生命乐章,你会想找回心跳的跃动。读一本书,同时获得向上的力量;如果这本书是一位纸上的老师,那我愿意在字里行间做一个谦卑的学生,重新学习那些曾经有过的师生共振。  谢谢您,给我机会写序。阅读您的新作,我在其中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动力,以及身为老师的价值与意义。
  推荐序  气度  ——《学生》前言  凌性杰(作家、建国中学老师)
  作为后生晚辈,其实我没有资格为林明进老师写序,只能献上这篇“前言”,表达最深挚的感谢与祝福。  或许先要感谢facebook,重组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这些年来,跟明进老师坐在同一间办公室,我始终觉得他是一位谜样的男人。读他的写作教学丛书,助长了我作文教学的信心。与他相处,听他谈笑,特别是那些高级的笑话,让办公室生活增添恁多情趣。一直要到加了他的facebook之后,才逐步发觉他的心里很有戏:表面上谈笑风生,或许暗藏了沧桑慨叹;幽默滑稽之中,涵容了历练与智慧。读着他每天晚上贴上facebook的文章,变成我睡前最大的享受。他没有贴文的那些夜里,很多人恐怕都要失眠了。  即便林明进老师在网路上谦称自己是“建中一叟”,我却觉得这位阿伯真是不简单。他按时写作发文,展现了强劲且持久的创作力,从未辜负读者的期待。就是这股气势,使得无数网友按赞回应。他的文章充满雄健刚直之气,是现代华文散文中所少见的,同时也推扩出一片散文创作的新天地,令人耳目清新。我与几个同事轮番怂恿他整理facebook文章出书,原因无他——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声音。他却总说那些都是游戏文章,把一些往事说出来而已。然而我以为,那不就是最真实的生命教育吗?  站在讲台上三十多年,他深深明白,生命本身就是一项最珍贵的教育。如他所说:“这本书是校园人生的记录,一幕一幕的故事都是教学生涯悲欢世界的点点滴滴。”正因为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生活片段,文章写来才能那么动人。他让我们知道,在教育现场、在生命现场,经验的分享与传承是何等重要。林明进老师的散文每一篇都“很有事”,人与事交织成属于他自己的生命奇景。已经消逝的年代,已经远去的那些人,在明进老师的散文里一一归队。他透过生命故事的叙说,进一步探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本《学生》,因此有生生不息的动能,联结了语文学习的实用与理想。林明进老师以他的散文揭示写作的正道大法,对读者来说,这是实用的。其中生命智慧的提点、人文化成的追求,则是语文教育最高的理想。
  “中文好行”书系里,有美丽的文字风景,也有迷人的意义路标。书系里的每一本书,可以用作自主学习,也可以作为共同学习讨论的读本。背后则隐藏着一个更大的心愿:希望促进亲子共读,邀请家长们一起参与青少年的学习。同时也希望,这一套简要易懂的读本,可以让久别校园的社会人士重温读书之乐。读书的快乐、理解的快乐,将会陪伴着自己面对生活中的烦闷无聊,找到一个美好的意义出口。  拥有学习动能的生命,不会枯竭无趣。透过不断学习让生活变得更有趣味,也是我们现代人的重要课题。  《学生》在“中文好行”书系出版,使我们更贴近阅读理解的意义。我们读书学习,无非是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当年夏丏尊、叶圣陶合写《文心》,以简单的故事结构带出教育的重点,他们认为“最终的目的还在于整个生活的改进”。林明进老师一如夏丏尊、叶圣陶,是教育家,也是文学家,他的书写再度证明了文心不灭。感谢明进老师,让那尊贵的文心,成为这个世纪华文创作的美好起点。  读书与做人,不能少了气度。《学生》里说得真好:“心要学习开阔,一辈子才有包容万方的气度。”“没有人在乎你是赢在起点,还是输在终点。可以输给别人分数、成绩、名次,不能输掉自信、灵魂与尊贵,能日趋上达,才算赢了自己。”感谢这本《学生》,为教育现场带来源头活水。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真诚恻怛的声音。
  自序  梅雪真精神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讲台上写黑板说人生的教书先生,大家尊称为老师。  讲台下转笔杆寻人生的那一群人,我们统称做学生。
  在台上当老师,刚开始是一种煎熬,最后是一种升华。  草色山光,只剩一幅残照,谁怕!驻守校园,一直酝酿绝品。  在台下当学生,刚开始是一种幸福,最后是一种释放。  青青校树,只有蒸蒸日上,怕啥!走出校门,不断脱胎换骨。
  不是每一个人都当过老师,教书的岁月,并不好玩。  但是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学生的生涯,总很难忘。  学生和老师一样,都是个名词,一受一授,听舞雩春风腾声。  老师和学生一起,都蜗居黉舍,台上台下,看白笔黑板游走。
  台北市建国中学是全台湾最优质的高中,是我醉心的教学舞台,也是我最爱的教育黉宫。
  建中养我三十年,讲台上,一叟是个糟老头儿。已近耳顺之年,严格一点来说,一叟是站着茅坑不拉屎,是不折不扣的高等垃圾,堵了年轻人求职的路。一叟这么说,就是摆明坦然接受世俗社会的批判与讥弹。一叟应该退休享清福。五十岁能退不退,太温吞;五十五能退不退,太逡巡;六十岁算是老之将至,一叟拿什么理由卫护我的老迈与衰颓?
  我那些已退休的可亲复可爱的老同事,偶然乍见一叟在建中红楼踽踽独行。  有人问:“林某某,还没退喔?”老夫腼腆回答:“是啊……”  有人问:“林某某,回来代课喔?”我涨红着脸:“不是……”  有人厉声惊喝:“您还在啊?”我不知如何是好:“还——在——”  “还在?”是还在教书?还是还在人间?我不想追问也不敢细问。每思及此,一叟总是转一转硬颈的脖子,昂首望蓝天,为自己的尚在人间,暗自窃喜。  学问没什么惊奇,地地道道就是个教书匠,究竟要酸腐到几时才罢休?一叟为什么还在教书?老来闲暇无事,我也常常责问自己——一叟算是个能反省的人。  哈哈哈,想逼退的至交友朋,您们得失望了!一叟有很好的理由。
  一叟自幼在宜兰太平山脚下长大,佃农之后,我有清苦的牧童岁月,也有早熟的水田人生。先父识字精简,赍志却不小:一心一意示子,恒念书香以为第;千辛万苦教我,不求媚俗以为业。父亲说:有情有义比有名有利重要,有灵魂比有地位可贵,有尊严比有恒产可歌。接力教育三代腾声,杏香盈里,这是父愿,长在我心;人可以平凡,但决不可以庸俗,这是父训,我心永存。秉先父遗愿,一轮明月,两袖清风,一叟教书三十余年,贤妻也执教一生,夫唱妇随,乐孰知之?这是继志述事,这是伉俪情深。清白传家,书香可期。苍颜白发,无辱我父。凡我多士,你终于明白一叟不退的第一个理由。
  我从小生长在台湾省宜兰县三星乡,三星以“葱”名闻宝岛。虽僻居鄙远,三星小学,承良师何留吾先生用心霑溉,语文初声清啼,是小学师生的缩影。三星初中,喜得严师马联珠先生铎韵化育,沃养古文诗词。罗东高中林长吉先生与陈焕辉先生双璧照拂,醍醐灌顶,开我慧心。辅仁中文系师长,动我襟怀,沉潜养识,啜饮墨香。师大国文所,鸿学硕儒,一一典范。天德黉舍三十载,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奉元书院四书五经,华夏慧智,出古入今。故师爱新觉罗毓老,古老经典韦编三绝,奉元书院讲学六十年。没忘过,我学生生涯一直遇到良师;没停过,一叟毕生始终是个学生。
  老祖宗的慧心肩于我心,黄文化的脉血灵于我血。我瞻我师,后凋松有常青色;我师教我,傲世梅无仰面花。游师门,如凭虚御风;闻师训,似江河滚滚。骨气一味松柏质,我不愧于父亲的远志;学行两帖圣贤心,我无负乎恩师的晚节。  我一直以“学生”自许,一叟还不到下台一鞠躬的田地,教书匠我还要高调地晚鸣,学“生”,学“生”,厕列红楼残隅,一鸣天下,清清亮亮。
  木铎初声,我走上从小热爱的讲台。黑板白笔,从涂鸦到启蒙,我明白看到自己清明的抉择。讲台人生,从台下到台上,我清楚确信自己英睿的陶然。红楼岁月,英才如林,写不完的驼客才情,说不尽的驼客故事,我陶醉在矍铄的赫赫黉宇。红楼养我半辈子,建中给我一条江,一叟要一滴一滴地雨化大漠。这算是老骥伏枥的老骨气,也算是鸡鸣风雨的老骨力,这更是清香如故的老梅心。
  从学生到老师,从台上到台下,我教别人学“生”,也以学“生”自励。希望透过老生常谈的坚毅,给为人父母一点教诲的价值思考,给莘莘学子一点学习的理想底蕴,也给擘画教育的衮衮诸公一点“蒙以养正,圣功也”的撞击。上下五千年老生所以常谈而不辍者,何以故?真理也。从人性出发的真理只有一个,一叟选取数十篇小品,结集成书,希望从学“生”的角度,借卑微之名,从小处微处,给这个社会发一点光,给人伦点一把良知的火,一把反身而诚的火。
  这本书是校园人生的记录。一叟在若干中学教过书,一幕一幕的故事都是教学生涯悲欢世界的点点滴滴,有自己的,有学生的,有师生的,林林总总,都在云淡风轻中写下。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生活片段,我们不只是希望您浅阅读这些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然后嫣然一笑;或者深阅读发生共鸣,一时热泪盈眶,最后就合起书皮,船过水无痕了。身为一位老老的教书匠,在日薄崦嵫的黄昏岁月,很期待因本书而衍生出生命深沉的思考,能产生一点涟漪的可能。让青春读者或曾经青春的读者,能在一般“学生”的可怜责任区块之外,海阔天空,追寻平凡的幸福到非凡的典型,做一位有道德、有智慧、有人品、有责任、有修为、有肩膀的人。
  本书不说教,不标榜,只想让您在“学生”的岁月中有机会问一问自己,只想让您在追求明星、成绩、第一志愿的教室生涯中悟出道道来。深者见其深,浅者见其浅,深浅也不在高低优劣好坏。只想能让您有机会“由生命情调想一想”、“从自我价值思考思考”、“从人我之间探讨探讨”、“从师生伦理研究研究”、“从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深究深究”,或者“当个话题讨论讨论”,最后引起您对学“生”的重新认识,肯定学“生”的文化意涵,这本小书就能因您的共鸣而深化了它的价值。
  学生,学生。学“生”,是我们一生为人的学“生”之路。  生,活的意思。是象征草木出土而生,寓有生生不已之意。
  学“生”学“生”,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要学“陌生”的知识。  学“生”学“生”,学生到学校要学什么?要学“生存”的能力。  学“生”学“生”,学生到学校要学什么?要学“生活”的趣味。  学“生”学“生”,学生到学校要学什么?要学“生命”的价值。  学“生”学“生”,学生到学校要学什么?要学“求生”的力量。  学“生”学“生”,学生终极要学什么?要学“生生不息”的使命。  学生学“生”,由小而大,学不可已;大学学大,止于至善而后已。  学生学“生”,“生”是地上草之始生,敢问:您“大学生”了没?
  本书的取材多元——  在学陌生知识的世界中,有学生课业的挫败,也有学生生涯的苦闷,有父母的求好心切,也有学子惨烈的分数人生。  在学生存的智慧养成中,有学生成长岁月的辛酸,也有无路可走的窘途,有春冰虎尾的险境,也有教学岁月的痛定思痛,更有对天之骄子的痛切建言。  在学生活情味的陶冶中,有轻松的校园记趣,也有青春年华纯纯的爱,有荒谬的悖逆小品,也有诙谐幽默的逍遥游。  在学生命价值的淬炼中,有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也有出类拔萃的金头脑,有铁铮铮的骨气,也有古道照颜色的希圣希贤。  在求生求活的涵养中,有破茧而出的坚忍,也有为母则强的韧性,有曲折的生离死别,也有坚持完全燃烧的生命斗士,更有怀抱理想、淡泊荣华的第一流才子。  在学生生不息的使命中,有正向怀恩、感人肺腑的卓越生命,也有从撕裂的青春中重生回馈,有礼贤下士、卑以自牧的领袖,也有诲光不绝的完全奉献,还有真情薪传、家道永贞的父训。  三十余年粉笔写轨范,大半辈子讲台寻生涯。黑板一面,良心一生。建中三十年,红楼一个字,诚而已矣。薪火一把,我要做个点灯的老叟,像“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的先觉者。黉舍长廊,我看到了古道的老印,带着教书匠的一点珠玑,挑着黄文化的生命情怀,我依然在路上。火,染红了。
  我将再以矍铄老迈的身躯,铿锵古意的热血,站在一样老迈的讲台上,以豪情万丈的铮铮铁骨,以风霜历尽的古迈汉子,述说我的诚心,洒脱我的真情。我等着莘莘学子狂放的问,我等着书海弟兄热烈的疑,我等着写作的大船在汪洋中婆娑,我等着教育的大山在巍峨中崇高。一笔成河,我是看不到尽头的一叶扁舟,舟停了,桨乏了,我才打算承认我的归宿。我尚友古人,我优游经典,我翰墨不歇,我是虚拟世界的一条老汉,心老了,笔沉了,我才愿意收拾我的人生。
  火,一把一把,是不灭的灯。  志,一方一方,是薪传的心。
  教书也要做个跑在最前头的人,我要教到老。灯会熄,价值要留下;人会老,骨气要长存。我一直是个学习生命升华的基层教师,您愿意一起学“生”吗?  懂得陶醉在学“生”世界,一分一寸冶炼自己,您就会领悟——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学生》一书,今年年初在台北市发行,不到一周发行量就高达十几刷,高居台湾“博客来”和“金石堂”两大网路书店新书榜、畅销榜、周榜、月榜、季榜非文学类第一名,风靡全台,一时之间整个台湾都在“学生”,算得上蔚为风行。
  感谢北京爱智达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崔正山总经理,千里迢迢从北京到台北,一眼就选中了我这匹老马。我是不是骐骥?这不敢妄想;他有没有看走眼,问题留给他。但是从他斩钉截铁的果断作风,就可以推知他是一位果行育德之爱书人。感谢北京享有口碑的中信出版社,给我最好的新舞台。谢谢北京的好朋友!
  林明进(建中一叟) 谨识  二○一四年七月一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