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

34 6.9折 49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耿朔,仇鹿鸣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38795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4页

定价49元

上书时间2024-05-07

鲁安格斯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
定价:49.00元
作者:耿朔,仇鹿鸣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9-06-01
ISBN:9787101138795
字数:
页码:274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九位出色的青年学者,来自文、史、考古、美术等不同领域,共同点在于:研究时段都是中古,所以他们选择了嵩山—洛阳这条代表中古时期“天下之中”的线路,与壮丽河山和数不清的文物古迹,来一场行走与学术的邂逅。他们上攀嵩山,登顶峻极峰;下探古墓,亲临考古现场。从沉默的石碑中读出故事,认出看似平凡的土堆实为帝陵封土。洛阳在中古为何如此重要?太室阙上的石刻是大象吗?中原的酷热会不会是某些历史事件背后未被注意到的理由?还原历史现场,也许永远不可能100%;去与不去,却仍有本质的不同。最终成书为什么这样好看,大约有以下几个原因吧。作者们:学术功底扎实,将纸面文献吃透了,并且极具问题意识,才能将现场和历史知识结合起来,彼此印证,互为生发。同时尚属青年,有体力有活力,经得起多日奔波,也能把文字写得活泼。考察对象:嵩山之顶峻极峰、少林寺塔林、汉三阙、“中华D一塔”嵩岳寺塔、曾代表洛阳繁华与毁灭的永宁寺塔、汉魏故城考古工地、武则天所立升仙太子碑、巩义宋陵等等,各种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看得到或看不到的文物与古迹。新技术:引入无人机,多幅航拍图提供从未有过的古迹观察角度。为保证文物图片的还原度,并提升阅读愉悦感,本书采用进口艺术纸全彩印刷,大量美图呈现。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一群出色的青年学者的嵩洛文化之旅为主线,串起中原大地的名胜古迹,以人文景观为主,非泛泛而谈的游记,而是真正挖掘名胜蕴含的历史意义。因是学术游,行程中多获当地考古所或相关高校院系支持,得以参观不对外开放但极珍贵的文物或考古现场,获取z新考古发现和一手材料。9篇文章或全面介绍考察过程,或就旅途中涉及之某一具体文物及现象专门论述,或就中原地区的历史地理展开讨论,涵盖文学、历史、考古、美术等多个专业,展现出跨领域联合考察的独特价值,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可读性。
目录
引言:考察何为/仇鹿鸣  耿朔   中原看遍旧山河/林晓光   经行天下爱嵩洛/毋有江   嵩岳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耿朔   天下之中的苦乐悲欢/胡鸿   惯于石上读春秋/王煜  袁安碑前   巩义窟中/孙正军   螭龙寂寞碑额垂/范兆飞   一块石碑的生命史/唐雯  今月曾经照古人/仇鹿鸣 编后记/耿朔
作者介绍
耿朔,1984年生,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已在《考古》《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美术研究》《边疆考古研究》《南方文物》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另为《中国国家地理》《国家人文历史》《中国新闻周刊》《中华遗产》《南方周末》等多家公共媒体供稿,出版旅行随笔《总有一段时光,虚度在江南》。主要研究兴趣为汉唐考古和中国早期美术史,并任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宝藏》D一期国宝守护人之一。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参与整理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并曾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参与者除两位编者外,还有:林晓光(浙江大学)、胡鸿(武汉大学)、范兆飞(上海师范大学)、孙正军(首都师范大学)、王煜(四川大学)、唐雯(复旦大学)、毋有江(武汉大学),均为当下出色的青年学者。
序言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自宋欧阳修、赵明诚开创金石学,实地调查为历代学人所重视。1980年代初,山东大学拟注释杜甫全集,首先考察杜甫游历之地,出版《访古学诗万里行》,具典范意义。二十多年前,台湾学者简锦松到夔州作杜诗现地研究,日本学者户崎哲彦到永州作柳宗元诗文现地研究,所著皆新见纷呈,中外瞩目。历史、文学都曾在具体时空间发生,学者可在山川景物之变与不变间细心体会。我很欣喜地发现,更年轻的一代学人也有意识地走向现场,展现他们独特的观察与思考。这本小书即记录他们的起步,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精彩展示给大家,我很期待。

钱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研究员)
和他们相识,是一次偶然;和他们交流,成了忘年之交。一群思想活跃的青年学者,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旅行,怀揣着对中古历史的思考与畅想,带着各自的专业研究目标,走遍了嵩洛大地的名胜古迹。《问彼嵩洛》这本小书,是他们此行带给大家的一顿香醇可口、老少咸宜的文化大餐,体现了他们的不同研究方向和扎实学术功底,也是不同年龄段和各行业爱好者走行山水古迹的旅行指南。年轻真好!能够在充满激情和知识信息膨胀的新时代,在中古的中原故地身体力行地行走一番,知识与山水交融,学术与友情同行,令人向往! 

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从嵩山到洛阳,这青春的脚步,让古迹也变得年轻。从秦汉到唐宋,这晴朗的文字,又带上我们一起旅行。

郑嘉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读书,不难;行路,也不难。困难的是,像《问彼嵩洛》的作者们那样,把读书、行路、考古体验、历史研究、个人情感、生活体悟,整合起来,为我们奉上一组知性与感性相融的好文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