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中三堰:明清时期汉中地区的堰渠水利与社会变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汉中三堰:明清时期汉中地区的堰渠水利与社会变迁

141 53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西奇,林昌丈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80100

出版时间2011-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7页

定价53元

上书时间2024-05-05

鲁安格斯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汉中三堰:明清时期汉中地区的堰渠水利与社会变迁
定价:53.00元
作者:鲁西奇,林昌丈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101080100
字数:
页码:307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汉中三堰:明清时期汉中地区的堰渠水利与社会变迁》利用碑刻资料,结合地方文献与实地调查,考察了五门堰、杨填堰、金洋堰及山河堰等汉中地区重要堰渠的创筑、灌溉系统的形成与演变历程、管理体制及其变化以及灌区民众以水利事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并围绕“水利周期”与“王朝周期”之间的关系、王朝国家对水利事业的介入、水利规章的来源及其实质、“水利共同体”理论的适用性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得出了重要结论。
目录
宋元明清时期汉中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及其发展一 汉中堰渠水利之初起二 宋元时期汉中堰渠水利的发展三 明清时期汉中堰渠水利之发展及其管理体制(一)山河堰(二)湑水五堰(三)濂水七堰(四)冷水五堰(五)旧州河山河堰与黄沙水天分堰(六)漾家河八堰(七)溢水三堰(八)黨水三堰(九)汉中盆地边缘的较小堰渠四 结语与讨论五门堰:“宁管五门堰,不坐城固县”五门堰灌溉系统之形成与发展五门堰灌区的管理体制(一)明代的堰长制(二)清代前中期的堰首一堰长一渠头制(三)清末的田赋局一堰局制《水册》的意义:五门堰灌区的用水分配和水利纠纷(一)上、下坝的矛盾与纠纷(二)西高渠与四里灌区的矛盾纠纷四 结语杨填堰:“一渠浇灌两县田亩”一 杨填堰灌溉系统之形成与发展二 杨填堰灌区的管理体制及其变化(一)“城三洋七”的来历及其意义(二)杨填堰灌区的管理机构:七分堰公局与三分堰公局(三)七分堰灌区的“编夫”与“按户出丁”的渊源和实质三 杨填堰的水利纠纷与官府之介入(一)康熙中期城、洋二邑修渠负担之争(二)同治间三、七分堰分摊堰渠工费之争(三)光绪二十四年西营村村民置飞槽引水而引发的纠纷四 杨公庙、杨公祠与智果寺(一)城固水北村杨公庙(杨侯庙)与洋县池南村杨公祠(二)智果寺五 结语与讨论金洋堰:“祠临高渚报先贤”金洋堰灌溉系统及其管理体制之形成与变动堰庙的演变及其意义三结语传统中国农田水利领域的“国家”与“社会”一 “水利周期”与“王朝周期二 国家对水利事务的干预及水利事业的“民间化”三 “官法”还是“民约”?四 汉中地区的堰渠水利灌区是否可视作“水利共同体”?主要征引文献n附录 汉中水利碑刻辑存整理说明一 五门堰水利碑刻二 杨填堰水利碑刻三 金洋堰水利碑刻四 城固县水利碑刻(五门、杨填堰除外)五 南郑县水利碑刻六 勉县水利碑刻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