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正版!新世纪文学的文化镜像9787305220555南京大学出版社陈进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保正版!新世纪文学的文化镜像9787305220555南京大学出版社陈进武

1.7天无理由退换货,2.当日16点前订单基本当日发出,最迟隔天,3.天津仓、成都仓、无锡仓、北京仓、广东仓、泰安仓、杭州仓、武汉仓就近发货。4.韵达、中国邮政、圆通、中通随机安排!无法指定快递敬请谅解!5.开票联系客服.

34.04 5.3折 64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河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进武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20555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4元

货号1202131660

上书时间2023-10-11

博文明智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章 新世纪文学研究的范式建构

节 “审恶”:当下文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一、文学叙述“恶”之研究现状与反思

二、“恶”的阐释与作为研究范式的“审恶”

三、从“审丑”到“审恶”的学术史价值

第二节 新世纪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和建构——以中国后殖民主义研究范式为例

一、范式的问题系统及其知识资源

二、范式的方法系统与价值指向

三、研究范式显现的问题及其反思

第三节 文学史叙述与文学话语的错位和重构——以“人的文学”观为例

一、现代文学史著中的叙述状况

二、错位与调试中的“常”与“变”

三、观念“破碎”形态与话语错位

第四节 文本细读的理论建构与批评方法

一、消费文化中的文学教育与文学经典

二、文学经典文本细读的内涵与意义

三、经典文本细读的方法及其批评实践

第二章 新世纪审美文化及其叙事伦理

节 当下文艺创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一、当下文艺中社会生活的表象化

二、当下文艺中社会生活的经验化

三、当下文艺中社会生活的形式化

四、当下文艺创作的审美走向与路径

第二节 “专属定制”的青春文化及其伦理建构——以电影《匆匆那年》为核心考察

一、标签式的青春与成长体验

二、青春代际及其“专属定制”

三、追悔抑或不悔的伦理悖论

第三节 启蒙之“光”与“合家欢”式的怀旧——动漫电影《疯狂原始人》的叙事张力

一、“原始”的旧酒装入“摩登”的新瓶

二、“成长”与后启蒙时代的启蒙之“光”

三、疗救“焦虑”:“合家欢”式的怀旧

第三章 新世纪文学创作的整体考察

节 当代中国文学观察的四个视点

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二、两次创作高潮与“十年”创作

三、网络文学的别样绽放

四、海外华文文学的兴盛与归来

第二节 新世纪小说的文化观念探究

一、贞节观的谱系及泛化趋向

二、叙事困境及深度的可能性

三、羞耻沦落及其合法化确证

第三节 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扫描

一、新世纪文学创作的文体反思

二、现实观照:生存冒险与时代叩问

三、历史想象:乡土南方与乡绅历史形象

四、心灵勘探:直抵生命深处的外转力量

第四节 新世纪官场小说的多维探索

一、官场小说的“场域”考察

二、诠释生命如何成“册”

三、探寻隐秘的现实世界

第五节 新世纪诗歌创作的诗学重构

一、流动的地图与漂泊诗学

二、从一条古道深描的文化地图

三、发掘“生命”的“色彩”

第四章 新世纪中短篇小说创作反思

节 “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与人性立场——2016年短篇小说创作观察

一、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与互映

二、“城乡中国”的构筑与开掘

三、底层关怀与人性价值立场

第二节 新世纪中篇小说创作的观察与反思

一、新世纪名家的审美风景

二、“80后”写作的人心探寻

三、“70后”作家的生命关怀

四、喧嚣中的“静默”写作

第三节 经典化进程中的抉择与突围——2017年短篇小说集出版盘

一、市场化与经典化的抉择

二、树立选优拔萃的风向标

三、新生代写作能力的认可

第四节 穿越“迷雾”的底层关怀——以朱斌峰短篇小说《玻璃房》为例

第五章 作家观察:流动时代的文学想象

节 宗璞:“藏”不住的精神“洁癖”

一、“苦涩”叙述:找寻生活实感中的知识分子

二、有限度的“立”:知识分子的塑造与被拆解

三、思想的缺席:现代知识分子的自缚

第二节 莫言:“审恶”视域中的“杀千刀”

第三节 王松:重构推理式“叙事圈套”

一、故事与问题的讲述:借“推理”置“谜”

二、追忆与写实变奏:推理式叙事的表现维度

三、有意蕴的“重构”:推理式叙事的生成方式

第四节 吴昕孺:日常生活叙事中的人心勘探

第五节 修白:直抵人心文化深层结构

第六节 谢端平:自将“庸常”作“智慧”

第七节 魏剑美:“我时代”之下的外讽与内省

后记

内容摘要
《新世纪文学的文化镜像》以文本细读作为言说的前提和建构的基础,对新世纪以来的典型作家、代表作品、文学观念、文学现象等,进行了动态的整合和综合性的考察。本书建立起属于视界创新的自成一体的“文化镜像”,既蕴含了深刻的学术史建构意识,又表现出引人深思的重写文学史的意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