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正版!中国学案史(陈祖武学术文集)9787100211222商务印书馆陈祖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保正版!中国学案史(陈祖武学术文集)9787100211222商务印书馆陈祖武

1.7天无理由退换货,2.当日16点前订单基本当日发出,最迟隔天,3.天津仓、成都仓、无锡仓、北京仓、广东仓、泰安仓、杭州仓、武汉仓就近发货。4.韵达、中国邮政、圆通、中通随机安排!无法指定快递敬请谅解!5.开票联系客服.

66.71 6.9折 96 全新

库存8件

天津河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祖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11222

出版时间202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6元

货号1202883255

上书时间2023-09-23

博文明智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陈祖武学术文集自序

 

生也有涯,学无止境,读书为学一生,不觉已屈桑榆景迫。饮水思源,不忘根本。我生在贵州,长在贵州,是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学人。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我在家乡接受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家乡的山山水水和各民族父老乡亲的养育,赋予我坚定不渝的家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一九六五年七月,由贵州大学历史系毕业,从此告别故乡。始而昆明,继之北京,负笈南北,兼师多益,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索前行。

 

晚近以来,病痛缠身,几同废物。回过头去看一看艰难跋涉的足迹,无间寒暑,朝夕以之,数十年功课皆在伏案恭读清儒学术文献之中。恪遵前辈师长教诲,历年读书为学,每有所得,则只言片语,随手札记。日积月累,由少而多,居然亦能自成片段。承出版界诸多师友厚爱,从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约撰《中国历史小丛书》之《顾炎武》,到二〇二二年商务印书馆刊行之《中国学案史》和《感恩师友录》,四十年间,读书所得幸获十余次结集。

 

近期,又蒙商务印书馆盛谊,拟将我数十年之历次为学结集汇为一帙,凭以为新时代之浩瀚学海存此一粟,奉请方家大雅赐教。传承学脉,德高谊厚,谨致深切谢忱。责任编辑鲍海燕同志,不辞辛劳,兢兢业业,置疫情起伏于不顾,屡屡枉驾寒舍,斟酌商量,精益求精。年轻俊彦如此之敬业精神,最是令我终身铭感。

 

陈祖武 谨识

 

二〇二二年五月卅日

 

 

 

原版自序

 

中国历代史籍,不唯以浩如烟海而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还以其编纂体裁的完备而自豪于世。编年、纪传、纪事本末若三足鼎峙,源远流长,争奇斗妍,为史籍编纂确立了基本格局。其间所派生的各种专史,或通古为体,或断代成书,或记一族一姓,或述一地一时,博及政治、经济、军事、学术文化诸领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晚近以来,又融域外史籍编纂之精华为我所有,推陈出新,别辟蹊径,开创了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新局面。作为古代学术史的特有编纂形式,学案体史籍的兴起,是宋、元以后的事情。南宋朱子著《伊洛渊源录》开其端,明、清间周汝登、孙奇逢以《圣学宗传》《理学宗传》畅其流,至黄宗羲《明儒学案》出而徽帜高悬。乾隆初,全祖望承宗羲父子未竟之志成《宋元学案》,学案体史籍臻于大备。清亡,徐世昌网罗旧日词臣辑《清儒学案》,学案体史籍至此极度成熟。梁启超并时而起,融会中西史学,以《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而别开新境,学术史编纂最终翻过学案体之一页,迈入现代史学的门槛。

 

谈中国学案史而推祖于朱熹《伊洛渊源录》,自梁启超先生首倡,今日已成史学界共识。然若究其发轫,则渊源甚远,来之有自。诸如先秦诸子之述学,汉唐纪传体史籍的挺生,佛家宗史、灯录的风行,北宋中理学的崛起,等等,凡此皆从不同角度为其提供了文献学和思想史的依据。在中国学术史上,学案体史籍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见盛观衰,述往思来,认真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总结其间的成败得失和学术规律,对于推动学术史研究的深入,无疑是会有益处的。

 

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曾就此做过一次梳理尝试。承台湾文化大学邱镇京教授错爱,拙稿《中国学案史》有幸送请台北文津出版社付梓。自一九九四年习作在台湾问世,十余年过去,研究中国学案史,在今日的中国学术史研究中,依然还是一个可以深入开拓的领域。由于研究对象处于思想史、哲学史和史学史、文献学的交汇点上,随着学术史研究向纵深推进,它愈益吸引研究者的注意。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本书为《陈祖武学术文集》之一种。《中国学案史》是著名学术史专家陈祖武先生所著,远溯先秦诸子、史汉儒林,上起南宋(伊洛渊源录),下迄民国间(清儒学案),对我国学案体史籍的演变源流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梳理,是近三十年问学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创获。是一部有开拓意义的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编纂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学案体史籍在中国政治思想,学术文化方面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陈祖武教授所著《中国学案史》无论是对中国学术思想主流的把握,还是对各个学案内容细致入微的分析考证,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获意义的新见解,显示出卓越的识断,吸引研究者的注意,启迪人们在思想史,史学史和文献学诸方面以更多可以开拓的新领域。此外,该书表现出的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学风,对于今日的学风建设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祖武,1943年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65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1981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6年,当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1998年至2008年,任历史研究所所长。2009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至今一直在馆员岗位履职。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学案史》《清初学术思辨录》《乾嘉学术编年》《乾嘉学派研究》《清代学术源流》《清代学者象传校补》《清史稿儒林传校读记》等。兼任全国古籍规划小组成员,主要古籍整理成果有《榕村语录》《杨园先生全集》《清儒学案》《榕村全书》等。



目录

原版自序

第一章 学案体史籍溯源

一、先秦诸子论学术史

二、《史记》《汉书》的发凡起例之功

三、佛教史籍提供的借鉴

第二章 学案雏形的问世

一、撰述背景

二、《伊洛渊源录》之成书

三、主要内容及编纂体例

四、学术价值

第三章 阳明学与《圣学宗传》

一、道学统绪的延伸

二、阳明学的崛起

三、周汝登与《圣学宗传》

第四章 理学危机与晚明学术

一、理学营垒中的“由王返朱”声浪

二、经世思潮的兴起

三、晚明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五章 明清更迭与《理学宗传》

一、明清更迭与清初社会

二、清初学术演进之大势

三、孙奇逢学行述略

四、《理学宗传》的结撰

五、编纂体例及其影响

第六章 《明儒学案》的里程碑价值

一、从党争健将到学术巨擘

二、《明儒学案》成书时间商榷

三、主要内容及编纂体例

四、《明儒学案》与《皇明道统录》

第七章 《宋元学案》的纂修

一、黄氏父子的创始之功

二、全祖望与《宋元学案》

三、《宋元学案》的刊行

第八章 从《理学备考》到《学案小识》

一、康熙间的三部《理学备考》

二、朱子学的独尊与僵化

三、汉宋学术之争与《学案小识》

第九章 学案体史籍的殿军

一、会通汉宋以求新之晚清学术

二、徐世昌倡议修书

三、夏孙桐与《清儒学案》

四、《清儒学案》举要

五、读《清儒学案》商榷

第十章 学术史著述的创新

一、梁启超在学案与学术史间的抉择

二、钱穆与《清儒学案》

三、学案体史籍的余波

四、学案解题


【前言】

主编推荐

“学案”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著述体裁。《中国学案史》曾于1994年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被当时学者评为“一部有开拓意义的史学著作”,曾获第三届中华出版物(图书)奖。十余年后,2008年,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再次推出经过修订本《中国学案史》。修订本,学理上更趋缜密,议论更显开阔。本次纳入陈祖武先生个人文集中,底本选用此修订本,经陈祖武先生再次亲自修订,编辑同陈先生共同协作,力图为读者再次呈现陈祖武先生这部力作。本书学术价值、收藏价值并重。


【内容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