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温度典藏版 张玮著 大众历史畅销读物 找回历史背后的鲜活细节 感受时代巨变之际的纷繁人性 中信出版社
正版全新
¥
284.05
4.8折
¥
598
全新
库存5000件
作者张玮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21762532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3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598元
货号3875708
上书时间2024-09-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历史的温度典藏版 张玮著 大众历史畅销读物 找回历史背后的鲜活细节 感受时代巨变之际的纷繁人性 中信出版社
【书 号】 9787521762532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集团
【作 者】 张玮
【出版日期】 2024-01-01
【开 本】 3开
【定 价】 598.00元
【编辑推荐】
有颜、有料、有趣的大众历史畅销作品《历史的温度》典藏版,内含7册,采用精装装帧,在原有单册基础上对内文做了重新修订,并新增3篇文章。
喜闻乐见的故事写法,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意思的历史故事,落笔客观、有温度, 希望让读者读懂过去,活好当下,坦面未来。
脱离常规历史的宏大叙事,走向细节,寻找时代的真实故事,讲述我们所不了解的人物和事件。饱含丰富的历史知识,读完可以多一些典故,长一些知识,变成有趣、有见识的人。
复旦大学博导严锋教授、社科院研究院马勇教授、六神磊磊、二混子、张伟、徐达内等推荐阅读。
【内容简介】
历史书上的一个人、一段话,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些隐匿在寥寥数言里的事,又曾在历史上激起了怎样的涟漪?
在常规历史的宏大叙事之外,作者张玮用平静的口吻与细腻的文字将被时间风干的事件逐一还原,让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变得鲜活。徐霞客、袁枚、达·芬奇、居里夫人、刘长春、邓稼先、隆裕太后……从黎民百姓到名流王公,那些或默默无闻或名垂青史的人,在作者的笔下变得更加丰满。那些被记录下的事件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真性情、有温度的故事,原本枯燥的片段被生动再现。
《历史的温度(典藏版)》完整收录全7册内容,并新增3篇文章,找回风干历史背后的鲜活细节,感受时代巨变之际的纷繁人性。有知识也有看点,有典故更有温度。帮助读者读懂过去,活好当下,坦面未来。
【目录】
《历史的温度1: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总序
推荐序
自序
人物篇 是非留待后人说
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
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
爱迪生的侧面
女生的美貌与智慧,真的能够并存吗
让“二战”美军痴迷的“东京玫瑰”
做一个“新时代女性”,真的要拿生命来换?
我认识一个男人,叫刘翔
民国第*个享受国葬的人
他没有军衔,但人人称他“将军”
为什么他没打过一场仗,却是陆军上将?
“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之路
“戴老板”之死
“暗杀大王”的*终宿命
“上海皇帝”的正面与反面
张啸林之死
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
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
珍妃为什么必须死
靠画漫画,28岁就缴40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是怎样一种体验?
逸闻篇 **
45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再回月球?
需要经历时间考验的,除了爱情,可能还有建筑
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
“世纪之骗”背后的兴奋剂黑历史
史上*黑暗的一届奥运会
孙杨为什么会被别人质疑“服药”?
“让球”阴影下的“小山智丽事件”
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
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
“一战”,被遗忘的14万中国人
“二战”期间,居然还有这样的一批日本人
一段匪夷所思的“美国往事”
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场“耻辱海战”的背后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
这群四川人,不该被遗忘
抗日战争,我们到底有没有空军
一座被死守的仓库
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
血战台儿庄
日本投降前后的四个片段
后记
附录 读者评论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总序
自序
人物 不应让历史睡去
聂耳之死
“土肥圆”和“土肥原”
东条英机之死
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潜伏”
孙殿英的“盗墓笔记”
一张照片引发的自杀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究竟过时了吗?
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
张灵甫之死
一位孤悬东北的土匪将军
张勋这个人
“**”张宗昌
或许我们长大后,才能读懂他的童话
鲁迅背后的两位女性
他是个医生,却夺走了40万人的生命
逸闻 历史是漫长的征途
《*后一课》到底有没有骗人?
他以500公里时速撞向地球,*后时刻说了什么?
中国人接受“裸体艺术”,到底有多难?
一场轰动中外的大劫案
明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人?
一九四九,百万黄金大挪移
当年,到底有多少故宫文物被运往台湾?
24年前的今天,人类文明留下了黑暗的一页
55年前,人类差点灭绝
一场神秘的超级大爆炸
信念 道阻且长,而终点可期
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但还是要轰炸日本……
1942年,15架美国轰炸机在中国迫降……
有一种撤退,叫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撤退之后,英国人干什么去了?
一个公务员给全人类留下的数学难题
直到坐上电椅,这对夫妇依旧表示自己清白……
五环 体育能否超越政治
拳王阿里:体育是否能超越政治?
一个34岁就做到正部级官员的运动员
世界冠军之死
这届奥运会,全世界近一半国家不愿参加……
没错!就是他“承包”了一届奥运会!
24年前的那个“北京一夜”
附录:读者评论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总序
自序
大变局时代
他坚守气节客死他乡,却为何还是背了“千古骂名”?
是非成败丁汝昌
末日孤舰“海圻”号:大清帝国的*后荣光
提督的决择:是死,是死,还是死?
中国第*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一个皇帝的“过山车之旅”
双面张作霖
他当过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你却未必了解他
严复的人生,为何*终会拐个弯?
“名士”于右任
曾拥有诸多“第*”,但她未必被人记得
以国家之名
上海1937:一寸山河一寸血
1937,南京城里的纳粹旗
猎杀山本五十六
丘吉尔的另一面
“偷袭珍珠港”之后……
1944,刺杀希特勒
纳粹德国其实“投降了两次”,你知道吗?
日本为什么会挨第二颗原子弹?
刺杀汪精卫
料得年年断肠处,不敢忆,长津湖
一个传奇女间谍的“七重面纱”
格格出身的女间谍
人性的抉择
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
切·格瓦拉:一个符号化偶像背后的真实故事
人神之间吴清源
梵高之死
能称“时尚女王”的人不多,她算一个
一位女明星的神秘死亡
中国人*熟悉的那个欧洲公主,真的幸福吗?
戴安娜之死
俄罗斯方块:一款小游戏背后的隐秘故事
到底是谁发明了电话?
你知道当年在报纸登个广告有多难吗?
老祖宗考试作弊的那点儿事
哈德逊河上的奇迹
人类悲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背后的阴影
巨轮沉没的那一刻……
逃离德黑兰
附录:读者评论
《历史的温度4:那些执念和信念、理想与梦想》
总序
自序
信念
中国海归第*人:见证近代史的“活化石”
昔日少年今已强,勿忘张伯苓
清末日本留**: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次“简陋”的起义
悲壮黄花岗
棉湖战役:决定黄埔军校存亡的生死一战
日籍八路军:抗战期间的特殊群体
一个人的奥运会
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幕后较量
1991年,那场震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大辩论
残酷太空路:中国“长征三号乙”首次发射失败幕后
执念
徐霞客:一个富二代的理想与实践
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一周,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海底两万里:不管你是否凝视,深渊总是在那里
“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加加林之死
那些从月球回来的宇航员们
“挑战者号”悲歌
18年前的今天,人类超声速旅行的梦想破碎……
人类能不能扮演“上帝”?
文念
聊聊颜真卿,以及他的《祭侄文稿》
蒲松龄:贫穷从来不会限制你的想象
杀妻自尽的天才诗人: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但是……
一个因写中国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
这些著名的日本作家,为何*终都选择自杀?
“文胆”之死
一幅名画背后的谋杀案
人生终会谢幕,侠客永不独行
妄念
陈公博: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一个自认“戴罪立功”的汉奸
一个“慷慨就义”的汉奸
从愤青到首相,这个日本人为何能改变整个东亚格局?
日本政坛*年轻的自杀首相,到底做过些什么?
一场血腥又荒诞的兵变
大庆油田:日本人的“野望”与“残念”
情念
1931年,皇帝陛下离婚了
日本“战国第*美人”,到底有没有得到爱情?
这位日本历史上*美的“平民皇后”,到底幸福吗?
这世间,哪有那么多“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
他左手江山,右手美人,*后喜提“公爵”……
附录 读者评论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总序
自序
筹码的较量
1930年,美国发动的那场贸易战
开罗会议:“四大强国”的幕后博弈
再聚德黑兰:“三巨头”的台前与幕后
第*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四个人
1973年,人类世界重新认识石油
三个东亚国家,三天,一场政变
长崎事件:大清对日外交的*后荣光
《排华法案》:一部应让美国人至今羞愧的法案
麦卡锡主义:一个从未远去的幽灵
1971年,“乒乓外交”背后的六个人
那一年,中国在联合国连投16轮反对票
炮火的怒吼
帝国的覆灭:600万人为何会被168个侵略者摧垮?
日俄战争,一场中国土地上的权力游戏
美墨战争:一场“老大”对“老二”发动的掠食战
弩炮悲歌:昔日盟友之间的残忍对杀
帝国斜阳:一场跨越半个地球的战争
争霸亚洲:400多年前那场中日之战
1598年,中朝日决战露梁海
决战料罗湾:中西文明的海上大搏杀
1949,炮轰“紫石英”
科威特战争:“敝国虽小,硬骨头还是有两根的”
个人的抉择
县令之死
中国*后一个状元
朝鲜*后一个国王
“民国第*奇人”和他的“朋友圈”
山高水长,勿忘陈嘉庚
“国士”邓稼先
那个叫余纯顺的上海人
拉瓦锡之死
贝当:62岁的“民族英雄”,84岁的“卖国贼”
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的成功与悲剧
奥黛丽·赫本:天使的侧面
自然的抗争
1910年,那场在东北暴发的鼠疫
死神狂欢:1918年大流感
天花的灭绝之路
他不是药神,但他的发现改变了世界
附录 读者评论
《历史的温度6:站在十字路口》
总序
自序
站在十字路口
辜鸿铭:“末代狂儒”的矛盾与孤独
蔡元培:一生请辞,一世楷模
“六君子”之死
曹锟这个人
中国动画功成日,勿忘万籁鸣
稻米飘香,勿忘袁隆平
真实的“一休哥”:癫狂一世,风流一生
他究竟做了什么,会被称为“史上*危险的间谍”?
潜入水面之下
辛卯科场案:一场让皇帝都头疼的“高考”舞弊案
权力的游戏:一次“性贿赂”引发的政坛大乱斗
斩杀安德海:晚清宫廷的一场暗斗
东芝事件:当年美国是如何强行“敲打”日本的
麦凯恩:幽灵的复仇
“利库路特事件”:日本战后第*大腐败案的台前幕后
流血的分割线: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怎么分家的?
面对真实世界
中国曾经有一种神奇的货币,叫“金圆券”
荒诞与真实:1938年,火星人“入侵”美国
“人民圣殿教”:从“世外桃源”到集体自杀
地铁里的杀人毒气:邪教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世纪审判:一桩“铁证如山”的凶杀案,为何能翻盘?
作为医生,他为何成了世界第*连环杀手……
罗斯威尔事件:人类到底有没有发现外星人?
处在巨变前夜
庄士敦:紫禁城里的洋“帝师”
“黑船事件”:让日本人心情复杂的“蛮夷入侵”
那支曾经是“亚洲第*”的舰队,究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那个不远万里去送死的倒霉皇帝
置身血肉战场
平型关伏击战的背后
宝山保卫战:另一个关于 “六佰” 的故事
1943,血战常德
47天,血泪战衡阳
1944,血战腾冲
红场1941:漫天飞雪中的悲壮阅兵
同在五环之下
萨马兰奇:挽救奥运会的老人
柏林1936:一届“史无前例”的奥运会
1964,日本豪赌奥运
从射活鸽到霹雳舞:奥运会项目增减背后的博弈
附录 读者评论
《历史的温度7:那些退隐、告别和离席》
告别舞台
中国*后一个皇太后
亨利·卢斯:曾经“美国*有权力的七个人之一”
李小龙:戏刚开场,斯人已逝
朱建华:一个同样被“期待”压垮的天才
黄金荣:大佬的末日迷途
天才与疯子之间,隔着一道“美丽心灵”
大厦将倾
“幼天王”之死
“刺马”:轰动晚清的第*奇案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晚清官场的一场“蝴蝶效应”
1900年,逃离紫禁城
那一年,长沙烈火焚城
1946,上海滩大选美
时代之变
“功德林”的那些战犯
东京审判:当年判那些战犯死刑,究竟有多难?
开国第*刀:枪毙刘青山、张子善
基辛格的那次“秘密访华”
那些少年班的“神童”
禹作敏:一个“能人”的翻车
逝水年华
这个男人,曾经燃烧一代人的小宇宙
他画的不是篮球,而是一代人的热血和青春
这部火爆全国的动画片,为什么只拍了5集?
当初的“人间大炮”,你还记得如何发射吗?
曾经有一个聊天工具,叫MSN
浩劫之下
永不返航的“古斯特洛夫”号
1948年,无法抵达终点的江亚轮
“库尔斯克号”悲歌
特内里费空难:人类史上*惨痛的一场空难
两架飞机相撞,概率究竟有多大?
“幽灵航班”:太阳神航空522号
安第斯山空难:他们是英雄还是魔鬼?
身后之名
罗兰夫人之死
“第六天魔王”之死
真实白求恩:从浪子到楷模
“隐形”国士,勿忘汤飞凡
袁枚:人生一大幸事,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附录 读者评论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总序
写下这篇序言的时候,快到农历兔年的岁末了。
按过去六年来的习惯,这个时间前后,应该上架新一册《历史的温度》了。
不过,今年就没有了。
毕竟之前已经说过:七颗“龙珠”已经凑齐,这个系列就暂告一个段落了。
不过,这套精装本或许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返场”吧。
其实在出第*本《历史的温度》的时候,也和出版社讨论过到底是平装还是精装,*终选择了前者:一来,其实平装翻阅起来更容易些;二来,书价也能便宜些。
但出完七册后,我还是接受了出版社“出一套精装本”的建议。
有两个原因吧。
一个是样式。在写《历史的温度》第*本的时候,其实从来没想过要出成一个系列,所以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前三本的色调其实挺接近的,到第四本开始,每一本才有了明显的色彩区别,但整体并没有一个太强的体系感。
而重新出一套精装本,在样式上就有了可调控的空间。在诸多方案中,我*终选了米咖色—我觉得可能和“温度”更贴合一些。至于每一本封面上的建筑图案,也是花了一点小心思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标,和它有关的背后故事也在书中有所展现。
我一直挺羡慕有些成套书的书脊上能有一个连贯的图案,这次通过这套精装本也算是实现了心愿:延绵的长城,我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适合了。
另一个原因,还是内容。
前三本《历史的温度》收录的,全是我早期的一些作品,大致写作于2016 年至2018 年。当时我还是在职状态,写作只是业余的爱好。
原先的那份工作其实压力挺大的,上班时也不可能有时间“摸鱼”,所以我一般都是晚上下班回家后,大概10 点以后才打开电脑开始写,一般要写到凌晨2 点左右。
那时候一周要更新三篇文章,时间上的仓促必然会带来一些遗漏和不足,除了文章比较短,有些细节的考证也未必非常严谨和全面,甚至那时候除了关键性的引述会给出来源,其他都懒得列出了。
这次把自己的前三本仔细又翻了一遍,发现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的,包括那时候有一些行文风格,现在看起来还是有点稚嫩的。
所以借这次出精装本的机会,我对前三本做了一些修改和完善。不过,关于描述和笔法风格,我基本一字未改—自己写的东西要认,那也是历史,成长的历史。
修订主要是针对一些关键事实的准确表述和出处考证,这次还是查阅了不少中外的资料,对一些重要文章都补充了参考来源,而一些一时找不到明确出处或存疑的地方,都做了说明,有些就弃之不用了。
此外,这套精装本还加入了三篇原来没有的新文章。比如我发现关于杜月笙和黄金荣的文章之前都已经收录了,这次索性借机会就补个全,在第*本中加入了《张啸林之死》,而第二本本来要薄一些,这次加入了一篇关于“宜昌大撤退”的文章,还有一篇是关于张宗昌的,充实一下。
另外想说的是,这次精装本套装还是保留了当初每本书出版的时间烙印,包括每一本书的序言、一些诸如“距今××年”的叙述,以及现在已发生但当时未发生的事(比如我写关于长津湖战役那篇文章的时候,电影《长津湖》还未上映)—我觉得这些也都是珍贵的时光印记。
写下上面这几段唠叨的文字,我似乎又找回了那种亲切的感觉—以往每年出一本《历史的温度》,写一篇序言,就像每年和读者们聊一次天,说几句心里话,回顾一下过去的一年。
从这个角度说,感谢这套精装本,又给了我一次这样的机会。
当然,*需要感谢的,是各位的厚爱,是你们支持和激励我走到现在。
无论平装还是精装,历史不变,温度不变,也愿你我初心不变。
一起继续向前行。
2023 年12 月
于上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