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全十七册)
  • 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全十七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全十七册)

正版全新

19451.25 7.8折 25000 全新

库存5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上海图书馆编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38956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25000元

货号1477080

上书时间2024-03-13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全十七册)
【书    号】 9787532638956
【出 版 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    者】 上海图书馆编
【出版日期】 2014-04-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25000.00元

【编辑推荐】 
▲本书荣获第29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

▲《文汇读书周报》-书评推荐

▲中国大陆首部公藏善本题跋辑录

▲本书重要价值如下:
一、本书收录了上图现今发现的所有孤本和国家一级品,具有很高的版本著录价值。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充分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注重文献文物的递藏和著录,早在汉代初期,司马迁就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抄录了《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等秦朝*重要的六件石刻文献。到了宋代,著名的大古文家欧阳修和他的儿子先后完成了《集古录》和《集古录目》二书,开启了历代碑刻的专题研究和收藏著录之先河,对有宋一代及以后的金石考据之学起到了巨大的影响,此后历代都有金石文物藏家对经眼所藏之宝物进行不懈地考订和著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一书收集了上图所藏76件善本碑帖拓本,几乎囊括其馆藏所有孤本和一级文物。各碑帖分图录和文字著录两部分,图录部分完整收录封首题签和帖尾题跋,以利书法研究者和版本专家研究细察各本的递藏流变情况;文字部分详细历述每件碑帖之原石原刊的朝代、时间、地点、撰书者姓名,追述原件或遗迹的历史及现状,考辨其刻、拓的版本情况和历代递藏源流,著录该版本题跋者、观款者、校记者、印章主人的姓名之姓名,记录了各本开数、册高宽数和内芯高宽尺寸。许多孤本善本在近百年间历经磨难坎坷,今天的递藏情况究竟如何,终于都在本书中一露端倪。如篆书南唐刻,徐铉撰书的《许真人井铭》,就为首次披露之孤本,还有如唐刻原石宋拓孤本《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宋拓孤本《郁孤台法帖》、宋拓孤本《凤墅帖》等等,均为海内珍宝。一代要有一代人的工作,本书的编集出版,可称作是今人对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著录工作。
二、本书收录的碑帖大多是名碑名帖,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如有“颜鲁公三稿”之一、世与王羲之《兰亭序》并称“行书双璧”的颜真卿《争座位帖》;又如真迹久佚的唐刻宋拓“敕字本”《十七帖》,不仅版本价值极高,且因此帖书法体势雄健,气象超迈,实为王羲之草书中*著名者,被称为历代草书中绝品,一直被书法界奉为“今草极则”,等等。例子很多,此不一一列举。本书的图录部分将拓本原大或接近原大地展现出来,颜色均经校正,真实再现了原作的艺术神采。
三、本书中众多名碑名帖集中展示,为中国文化之研究,提供了丰富详尽的*手材料。这些碑帖和题额题跋含有大量有用信息,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许多题跋都为历代藏家学者心得,极有助于考证碑帖刻拓源流、比较各本优劣、寻找鉴定依据。具有文献价值的如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刻未断时拓本《正始石经》,刊《尚书》、《春秋》、《左传》(未完),立于洛阳太学讲堂西侧,后遭毁损,至唐贞观初年,十不存一,当时仅拓十三份,上海图书馆藏有二份,文献价值极高;又如《凤墅帖》虽仅存十二卷,但收录了九十八位宋人书迹,其中多出自南宋前后政治、文化、艺术名人之手,留下许多珍贵史料;又如宋拓孤本《郁孤台法帖》收苏轼尺牍十一通,其中七通为《苏轼文集》所未载,还收有传世极为少见的石延年、周越书法作品,其摹刻之精几同真迹,堪称刻帖至宝。题跋信息如宋拓孤本《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册后竟有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的一则题跋,可以牵出一段吴氏面对自家藏帖不自信的趣闻。具有历史价值的如《绍兴米帖》虽残存卷九,但收录米芾篆书隶书,不仅为米书仅见,且为印学史研究开辟了新的源头。我们再从帖学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上图的这些藏品,竟然可以发现众多无可绕过的重要身影,如有“帖祖”之称的《淳化阁帖》第九卷,有东库本《绛帖》卷四、明拓本《汝帖》十二卷、宋拓孤本《绍兴米帖》卷九、现存*真本的《鼎帖》、《群玉堂帖》残卷,刻成于绍定元年(1228)的宋拓孤本《郁孤台法帖》,嘉熙、淳佑年间(1237—1252)的宋拓孤本《凤墅帖》、南宋咸淳五年(1269)的《宝晋斋法帖》,以及有被称为明帖之冠的《真赏斋帖》(“火前本”),等等,仅仅这些丛帖名就已经初步勾勒出宋以后帖刻发展的重要轮廓。可以说本书的内容对历史文化及碑帖学本身的研究是均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在现代印刷术运用之前,古人大量保存、复制文献和名人真迹的方法,主要通过刻帖墨拓的手段来达到,但因仍属文人私玩之物,总量十分有限,加之历经千年,战火沧桑,曾经对推动书法艺术普及提高作出巨大贡献的古本碑帖,流传至今日渐稀少。到了近百年内,其善本之珍贵价值已几同真迹,因而原件往往深藏“高阁”,绝难一现。现今市场上翻印的碑帖虽多如牛毛,但真正据之善本、印刷上乘的仍然少之又少。《上海图书馆藏善本碑帖》的出版,将改观这个局面,它不仅起到著录藏品、传诸后人的作用,也将使更多的海内外书法爱好者和书法研究者,一睹历经千年的国宝级碑帖芳容,并对推动碑帖文化的深入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内容简介】 
籍题跋的盛行是在清代,这从现存古籍题跋大都是清人所为的表象中即可得出结论。而究其根本,是因为目录、版本、校勘之学真正成为专门、成为显学是在清代,而这又与清代汉学的兴盛有着密切关系。汉学家们整理古籍,由群经而至于子史集类,莫不以辨别真伪为要务,于是检目录、择版本、施校勘成为做学问的必要前提。每得一书,有所发明,便缀语题识其上,或叙版本异同,或辨字句讹误,或阐著书旨意,或述撰人仕履。而风气所及,又不局限于专门学问之家。洪北江谓藏书家类分五等,则撰写题跋者亦是如此。故于藏书之源流,刻印之精粗,流传之多寡,价值之贵贱,乃至与书籍相关的友朋交往,经济生活,在题跋中亦每有论述。可见古籍题跋内容之丰富多彩,其有助于后人治学实非浅尠。清代以降,辑刻题跋成为风气,然偏于私家者多,涉及公藏者少,在今天看来,其信息资源远不敷大规模研究整理古籍之需求。

上海图书馆藏有古籍善本178000册,其中经题跋者多达1700余种,以未经发表者为多;即使已见于刻印者,也常有因刊刻时出现讹夺或业经作者增删而与原书所题存有差异,此次将各书提拔按原书尺寸四色影印出版,这将*限度地保持原件神采,不失其真。上海图书馆是国内第二大馆,编集出版该馆善本题跋将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原始文献,为鉴定古籍版本与名家手迹、印鉴提供依据;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古籍普查、收藏与保护工作贡献一重要工具。以如此形式、大规模地编纂出版一馆题跋在大陆图书馆尚属首创,意义重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