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那些事儿(3)(蜀魏之争卷)
  • 三国那些事儿(3)(蜀魏之争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三国那些事儿(3)(蜀魏之争卷)

正版全新

20.14 5.8折 34.8 全新

库存5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昊天牧云 著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4455

出版时间2016-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34.8元

货号2074916

上书时间2024-03-13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三国那些事儿(3)(蜀魏之争卷)
【书    号】 9787500864455
【出 版 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作    者】 昊天牧云 著
【出版日期】 2016-07-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定    价】 34.80元

【编辑推荐】 
全新历史写作    流行文化读本

全程讲述三国充满智慧较量和复杂人性的乱世时代

 

*精彩的时代   *真实的三国

这是中国历*为精彩的乱世。雄主谋臣们尽情挥洒、纵横捭阖:既与强敌高呼酣斗于外,又与政敌斗智斗勇于内,萧墙之内、卧榻之侧,烛光斧影,惊心动魄,福祸生死,往往系于一发,时时上演着成王败寇的历史大剧。

 

全书史实翔实,去伪存真,不再怪力乱神,不再状智成妖,不再天命悠归,把英雄请下神坛,使人物回归本色,让历史恢复原貌。读过之后就会知道:真实的三国比演义更精彩。

 

精彩书摘:

陆逊却很有办法,也很有信心。他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详细分析了目前的形势,认为刘备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夷陵是必须守住的——要是守不住,荆州也就不用守了。所以,此战必须胜利,不能失败。当然,这个胜利是有把握的。

 

顾雍是个真正低调的人。他很少讲话,但做事很稳,平时不开口,可一旦讲话,一句就能抓住要害,让你动弹不得。孙权在这方面也很怕他。大家也知道他的嘴巴不乱开,但那双眼睛比刀还利,因此,在喝酒时,只要他在场,再怎么牛的人也不敢放开喝,怕被他看到。

 

鲍勋并不知道曹丕正天天要抓住他的把柄,仍然按照自己的风格工作。只要看到什么不顺眼的,就提出自己的意见,就反对曹丕的决策。曹丕就更加愤怒了。

 

孙权在这个时候肯定很冷静地分析着他所处的环境。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魏和蜀联手起来,一个从上游直接飞船而下,一个从长江对岸猛攻过来。如果这个局面一形成,他就必死无疑。他必须展开外交手段,不断地把头调往这边,又调往那边,以此来保住自己不受两面夹攻的局势,虽然很痛苦,也很郁闷,但他必须这样做,而且他做得很成功。

【内容简介】 
《三国那些事儿·叁·蜀魏之争卷》讲述了曹氏兄弟为夺王储之位,箕豆相煎;孙刘联盟破裂,引爆夷陵之战。刘备为陆逊所败,白帝城托孤于孔明。之后,诸葛亮南征北伐,竭尽全力,很后身死五丈原。一场内斗之后,蜀汉政由盛而衰。与此同时,司马懿得到曹叡重用,成为魏国很有力者之一。但司马懿真的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是诸葛亮北伐的对手么?司马懿到底与诸葛亮面对面较量了几次?读过本卷之后,你就会有效明白。

【目录】 
第*章曹操*后的时光
第二章篡汉情节
第三章夷陵之战(上)
第四章夷陵之战(下)
第五章难关终于过去
第六章睁着眼睛造冤案
第七章同时摆平内忧
第八章首次北伐
第九章终于平起平坐
第十章你来我往
第十一章跨海联合
第十二章五丈原
第十三章曹叡的家事国事

【文摘】 
get_product_contenthtml

                body{font-size:1.28em}
                img {max-width:100%;}

            曹叡果然睿智

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叡当上了皇帝,魏国进入魏明帝时代。

曹丕的儿子还不算少,但都还年轻,都还没有认识到皇帝这个位子的重要性,因此,他们还没有像曹丕和曹植那样为这个位子去打拼,所以曹丕在指定接班人时,没有一点麻烦。

曹叡还小的时候,大概也知道老爸因为老妈的事,对自己不怎么看好,因此做人很本分,一天到晚只是在宫中读书,从不跟大臣有什么交往。很多大臣都知道曹丕有这么一个儿子,但从没有谁见过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他们都想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太子。可曹叡却更是不出场。过了几天,他才把刘晔叫进去聊了大半天。其他人听说刘晔进去了,就都在外面不吃不喝地等。

他们问刘晔:“这个人如何?”

刘晔说:“秦始皇、汉孝武之俦,才具微不及耳。”大家放心吧,胸怀跟秦始皇和汉武帝差不多,只是才智方面比他们差一点。

大家一听,看来比曹丕强多了。

曹叡当皇帝没几天,马上就碰到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内部问题,而是来自外部。

孙权听说曹丕死了,就猜想,魏国突然遭遇大丧,内部肯定又会来个权力争斗,正乱成一团。这不是机会吗?于是,下令东吴边防军做好向魏国进军的准备。

当年八月(即黄初七年),孙权也来个亲征,带着部队猛攻江夏。

魏国的江夏太守是文聘。文聘看到孙权来得很猛,当然会向中央叫急。

那些朝臣看到文聘的信,立即要求皇帝赶快派兵过去支援,要是晚了,文聘就会顶不住。

可曹叡却一点不紧张,说:“孙权的强项是水战。现在敢于从船上跳到岸上向文聘攻击,是以为我们没有什么准备,想占点便宜而已。现在文聘已经稳住阵脚。孙权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拿下江夏的。孙权也知道,要拿下一个城池,没有几倍的兵力是不行的。所以,他不会在那里待多长时间。大家不用担心这个事了。”

此前,魏国曾经派荀禹去江夏慰问那里的边防部队。他走到半路时,知道孙权已经打了过来。如果是别人,肯定会吓得赶紧回头跑,可他不但没有往回跑,反而一路动员各地的部队和民兵,跟他到江夏去,跟东吴军战斗到底。他做战斗动员很有水平,没几天就组织了一千多人的战斗部队,跟他雄赳赳地上前线去。

当然,他知道如果他把这一千人直接投入到战斗中去,肯定会被孙权的部队打得不剩渣,跟送死没有一点本质的差别。于是他叫大家爬到山上去,到处放火。

孙权猛攻江夏了这么多天,虽然主动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但攻城却没有一点进展,就知道拿下这个城池很艰难了。这时看到山上到处是敌人放的火,估计敌人的救援部队也开了过来,于是,叫停战斗,宣布撤军。

这个结果跟曹叡的预料完全一样。

那些年**大把的朝臣不服他简直就没有道理了。

但东吴那边并不因为拿不下江夏就老实了。诸葛瑾看到孙权雄赳赳而去、灰溜溜而回,觉得东吴太没有面子了,便决定自己去干一场,帮孙权把这个面子挣回来。他带着自己的部队兵分两路向襄阳和寻阳发动进攻。

诸葛瑾的决心很大,但襄阳城更不好攻。因为,这里的一把手是司马懿。司马懿后来虽然被他的子孙们定性为军事家,其实直到此刻为止,他还没有参加过哪场战斗,根本没有体验过战场生活。这一次他才真正地带着部队与东吴大战。

结果诸葛瑾大败,而且败得更加丢脸,连手下强将张霸也被司马懿砍死在战场上。

诸葛瑾这次指挥了两路军进攻,自己直接指挥的这一路碰上司马懿这个阴谋家,没得好果子吃。另一路是与曹真对垒。曹真的职务比司马懿更大,而且也很有战斗经验,指挥的部队更多,因此双方一开打,诸葛瑾的这路部队也被人家“击破之”。*后,只得宣布以失败而告终。

曹叡当皇帝没几天,就接连击败了孙权两次强力进攻,他的心里很爽。

于是又大力提拔了几个重臣:以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都督扬州如故,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从这个人事布局看,曹休和曹真是军方头号、二号领导人,仍然是曹家牢牢控制着枪杆子。但司马懿也成为骠骑大将军。他在曹操手下干了十多年,职务几乎没有什么升迁,可曹操一死,曹丕一掌权,立即对他不断地提拔,尤其是头几年,几乎是年年提拔。而且,虽然他的官位并不*高,但每次曹丕一离开首都,就把中央日常工作交给他处理。有一次还下文说,如果他在东面,那么西面的事务就交给抚军将军全权处理;如果他在西面,那么东面的事务就是抚军讲了算。

曹叡这次不动声色地摆平了东吴的进攻,不但巩固了魏国的南方边防,也让他的地位迅速地牢固起来。大家看到这个帅哥虽然一点执政经验也没有,但一执政竟然牛得要命,谁敢不服就只有找死。曹丕遗留的那一批人才也迅速转换角色,变成他的铁杆手下。从他的这个任命来看,完全可以看得出,陈群、司马懿这两个大佬,这时对曹叡已经完全是忠心不二了。同时,也证明曹叡到了这时,已经牢牢控制了大权。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