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思文库·世界史的故事:从文明诞生到罗马帝国崛起
  • 新思文库·世界史的故事:从文明诞生到罗马帝国崛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思文库·世界史的故事:从文明诞生到罗马帝国崛起

正版全新

92.24 6.2折 148 全新

库存6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苏珊?怀斯?鲍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96218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纸张纯质纸

定价148元

货号1080385

上书时间2024-03-13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新思文库·世界史的故事:从文明诞生到罗马帝国崛起
【书    号】 9787508696218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作    者】 苏珊?怀斯?鲍尔(**)
【出版日期】 2019-06-01
【版    次】 1
【开    本】 大32开
【定    价】 148.00元

【编辑推荐】 
知名历史学家雷颐 /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 /“馒头说”创始人、《历史的温度》系列作者张玮 诚意推荐

● 拂去历史的灰尘,触摸历史的温度,不再是枯燥的史实罗列和徒有框架的简史

人类学家可以推测人类的行为,考古学家可以推测人类定居的模式,哲学家和神学家可以把人当作无差别的群体推测所谓“人性”的动机。但是历史学家却肩负着不同的任务——给人类行为赋予血肉和精神。

从希罗多德到司马迁,他们其实都是讲故事的人;历史叙述的初始形式,其实就是故事。不同于严肃枯燥的学院式通史教材和近年风行的快餐式“简史”,这是一部你愿意一本接一本读完的世界通史,让历史回到故事,回到人物,娓娓道来。我们能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次第登场,演出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剧。

● 纵览一万年人类文明全景,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苏美尔、古埃及、中国、古希腊、印度、玛雅……一个个文明是如何兴起与传播?亚历山大、罗马、波斯、唐朝、阿拉伯、帖木儿……一个个帝国是如何崛起和崩溃?斯基泰、匈奴、哥特、保加尔、突厥、蒙古……一个个游牧民族是如何横扫大陆,又销声匿迹?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基督教、道教、伊斯兰教……一个个宗教是如何抚慰人们的心灵,又带来无尽的纷争?

全球化时代,人类正在逐渐融为一体,而崛起的中国也以全新的面貌再次走向世界。中国人如何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人类文明是如何萌芽、成长,走到今天?这些故事能给现代人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本书带你纵览一万年人类文明全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弥补知识缺环。

● 为年轻人量身定制,超好读的世界通史,通识教育的上佳选择

作者受西方博雅教育长大,知识广博,文笔优雅,使本书成为超好读的世界通史。本书是一部强调故事性的历史,并不像学术著作那样避讳古代记载中的传奇色彩;同时,作者也积极收集较新的历史学和考古学成果,不时出现的古人书信和情感八卦,使尘封的历史变得妙趣横生。作者面向少年儿童的《世界的故事》海外畅销百万套,本书是为年轻人和大众量身定制的全新力作,十余年精心打磨,海外赞誉如潮,也是中国读者通识教育的上佳选择。

● 数百张图表,快速搭建历史知识的时空框架

面对史书中大量陌生的外国地名时,是否你曾感到一头雾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事件对应中国或其他国家的哪个时期,它们之间存在什么联系,是否你还缺乏概念?

本书每卷均包含精心编制的100多幅地图和近100张年表,快速为读者搭建历史知识的立体时空框架,无须翻查地图册和大辞典,古代国家和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时代、不同的文明间的联系就能一目了然。

【内容简介】 
《世界史的故事•从文明诞生到罗马帝国崛起》包括“世界史的故事”系列的前两册,讲述公元之前早期文明和古典时代的历史。

01 王权从天而降(文明的开端—前7世纪)

人类文明在历史的混沌中逐渐显现。在两河流域,*早的国家形成,此后亚述、赫梯、埃及、印度、中国、腓尼基、希腊的早期国家诞生,出现了*早的文字、宗教、帝王和城市。早期的文明经历了几度兴衰。

02 轴心时代的文明(前7世纪—前1世纪)

古代文明经历几千年的积累,逐渐达到了高峰,马其顿帝国、波斯帝国、秦帝国、罗马帝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疆土,琐罗亚斯德、孔子、老子、佛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耶稣等伟大传统的开创者也在此时出现。

【目录】 
【01 王权从天而降】

前 言 vii

01  王权的诞生 1

波斯湾以北  很久很久以前

02  *早的历史 10

苏美尔  稍晚的年代

03  贵族的崛起 19

苏美尔  约前 3600

04  帝国的建立 26

尼罗河流域  约前 3200

05  争斗时代 35

印度河流域  约前 3102

06  内圣外王 42

黄河流域  前 3000—前 2100

07  第*份文字记录 48

苏美尔、埃及  前 3800—前 2400

08  第*份战争编年史 59

苏美尔  约前 2700

09  第*次内战 72

埃及  约前 3100—前 2686

10  第*位史诗英雄 85

苏美尔  约前 2600

11  第*次战胜死亡 95

埃及  前 2686—前 2566

12  第*位改革者 109

苏美尔  前 2350

13  第*位军事独裁者 119

苏美尔  前 2334—前 2279

14  第*个有规划的城市 131

印度河流域  前 2300

15  帝国的第*次瓦解 139

埃及  前 2450—前 2184

16  第*次蛮族入侵 150

阿卡德、苏美尔、埃兰  前 2278—前 2154

17  第*个一神论者 162

苏美尔、西闪米特  前 2166—前 1991

18  第*次环境灾难 177

苏美尔  前 2037—前 2004

19  埃及重获统一 185

埃及  前 2181—前 1782

20  美索不达米亚的纷争 195

两河流域  前 2004—前 1750

21  夏朝的兴亡 206

黄河流域  约前 2070—前 1600

22  汉穆拉比帝国 213

巴比伦  前 1781—前 1712

23  希克索斯人占领埃及 223

埃及  前 1782—前 1630

24  克里特的米诺斯国王 229

克里特  前 1720—前 1628

25  哈拉帕解体 239

印度  前 1750—前 1575

26  赫梯人的崛起 244

小亚细亚、两河流域  前 1790—前 1560

27  阿赫摩斯驱逐希克索斯人 251

埃及  前 1570—前 1546

28  篡权与复仇 257

埃及  前 1546—前 1446

29  三方争斗 266

埃及、两河流域、小亚细亚 前 1525—前 1400

30  商朝迁都 273

中国  前 1600—前 1300

31  希腊的迈锡尼人 279

克里特、希腊  前 1600—前 1400

32  诸神之争 285

埃及  前 1386—前 1340

33  战争与婚姻 297

埃及、两河流域、小亚细亚 前 1340—前 1321

34  古代*伟大的战役 307

埃及、小亚细亚、亚述  前 1321—前 1212

35  特洛伊战争 316

小亚细亚、希腊  前 1260—前 1230

36  中国第*位中兴雄主 323

中国  前 1200

37  《梨俱吠陀》 329

印度  前 1200

38  时运无常,谁能安坐 333

小亚细亚、亚述、巴比伦、埃及 前 1212—前 1190

39  新王国的终结 342

埃及  前 1185—前 1070

40  希腊的黑暗时代 350

希腊  前 1200—前 1050

41  美索不达米亚的黑暗时代 356

两河流域  前 1119—前 1032

42  商朝的衰败 363

中国  前 1073—前 1046

43  大卫的子孙 369

以色列、阿拉伯、埃及 前 1050—前 931

44  天 命 388

中国  前 1046—前 922

45  婆罗多战争 396

北印度  前 950

46  从西周到东周 406

中国  前 918—前 771

47  亚述的复兴 414

亚述、以色列、埃及、腓尼基  前 934—前 841

48  新的民族 426

亚述、巴比伦、希腊  前 850—前 800

49  贸易口岸和殖民地 439

意大利、希腊  前 800—前 720

50  宿  敌 451

亚述、乌拉尔图、叙利亚、巴比伦 前 783—前 727

51  亚述和巴比伦的国王 462

亚述、以色列、埃及  前 726—前 705

52  惨痛的失败 475

亚述、巴比伦、犹太、埃及  前 704—前 681

53  王权的衰落 487

中国  前 770—前 619

注 释 495

授权声明 515

【02 轴心时代的文明】

01  在埃及的亚述人 1

亚述、巴比伦、弗里吉亚、吕底亚、埃及  

前 681—前 653

02  米底人和波斯人 16

亚述、巴比伦、埃兰、米底、波斯  

前 653—前 625

03  征服和暴政 26

希腊、小亚细亚、北非  前 687—前 622

04  帝国始末 42

意大利、亚述、巴比伦、犹太、埃及  

前 650—前 605

05  短命的帝国 58

巴比伦、埃及、米底  前 605—前 580

06  居鲁士大帝 73

巴比伦、吕底亚、阿拉伯、犹太、米底、波斯  

前 580—前 539

07  罗马共和国 91

北非、意大利、小亚细亚  前 550—前 501

08  王国和改革者 107

印度  前 560—前 500

09  为人之道与用兵之道 118

中国  前 551—前 476

10  波斯帝国的扩张之路 127

波斯、埃及、印度  前 539—前 514

11  希波战争 146

波斯、埃及、希腊  前 527—前 479

12  伯罗奔尼撒战争 174

波斯、埃及、希腊、西西里  前 478—前 404

13  罗马第*次陷落 197

意大利  前 495—前 390

14  秦国的崛起 208

中国  前 403—前 325

15  马其顿征服者 216

波斯、埃及、希腊、马其顿  前 404—前 336

16  罗马加强对属地的控制 235

意大利、西西里、迦太基  前 367—前 290

17  亚历山大和继业者战争 244

西方已知世界  前 336—前 272

18  皈依佛法的孔雀王朝 268

印度  前 297—前 231

19  第*个皇帝,第二个帝国 274

中国  前 286—前 202

20  诸子之战 284

西方已知世界  前 285—前 202

21  罗马解放者与塞琉古征服者 306

希腊、马其顿、塞琉古帝国、印度  

前 200—前 168

22  东方与西方 320

中国、巴克特里亚、帕提亚、印度  

前 202—前 110

23  破坏制度 332

意大利、西西里、希腊、北非  前 157—前 121

24  繁荣的代价 343

意大利、北非、中国  前 118—前 73

25  政治新人 358

意大利、不列颠、高卢、埃及、帕提亚  

前 78—前 44

26  罗马帝国 380

罗马帝国、帕提亚、埃及  前 44—公元 14

注释 399

授权声明 418

致谢 420

【文摘】 
(第2册)22 东方与西方

公元前 202 年至公元前 110 年间,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

汉朝第*位皇帝汉高祖是农民出身。在他统治期间,在秦朝暴政下销声匿迹的古老的贵族开始重新抬头。大一统的老问题并没有消失。

在汉朝初年,各个诸侯国都厌倦了战争,汉高祖为了维持统一,采取了灵活的治理措施,一方面施以严政,另一方面承诺让分封的诸侯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只要有分封的诸侯胆敢造反,他就会派军平定,不过他也下诏大赦,称所有没有谋反的贵族都不会被随意捕杀。对帮他获取帝位的功臣,他免除了其赋税和徭役。有一次,他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围剿一个反叛的城池。拿下该城后,他下令赦免那些反抗他但没有诅咒他的人,只有那些诅咒他的人被处 以死刑。秦朝的皇帝采取的治理之策是将王权攥得死死的,汉朝的皇帝则稍微松开手,把一定程度的自由作为某种赏赐。他发动的*大规模的战争是为了抵御外敌。中国并不总是频繁地面临有组织的外敌入侵,这一点跟西方的许多文明有所不同。但是几个世纪以来,游牧民族也不断在中国北方的边境上活动。汉朝之前,许多战国时期的小国都曾修建长城用以防御外族侵扰,现在这些长城已经被连在一起,变成了防御游牧民族的万里长城。中国人认为那些频频进犯的游牧民族都是蛮夷(“非我族类”),处于真正的中国社会之外。

实际上,这些游牧民族并不像中国人想象的那样未开化。许多居住地接近的游牧部落已经开始组成一个松散的联盟,匈奴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联盟中的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他们都服从联盟的国王(称为“单于”)。其实,匈奴联盟正是仿照南方的汉族政权建立起来的。

他们可能是狄、戎或者其他中国早期典籍所记载的“蛮夷”的后裔。他们同“真正的中国人”并无太大不同,比如,司马迁就曾不经意地说匈奴人是夏朝的一支的后人。但是,司马迁立刻又补充说,匈奴人当然要(比中原人)缺少一些人性,他也暗示,绝大多数中原人都忽视了这种相似性。

汉朝初期,匈奴首领是一个名叫冒顿的单于。史书中记载的游牧民族领袖的名字很少,冒顿是其中之一。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匈奴每年都在一个地点(蒙古高原某地)举行大会并进行祭祀。汉高祖曾在匈奴大会期间召集 30 万大军北上围剿。这些游牧民族同一个世纪之前的斯基泰人一样,充分发挥了他们善于机动的优势。他们一路撤退,直到汉高祖的亲兵将大部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时 40万匈奴大军突然调转方向包围上来。汉高祖用了整整 7 天的时间才 突出重围。

经历这场遭遇之后,汉高祖决定与匈奴讲和。这是因为,在他的帝国内部,还有很多曾经参与反秦的将军意欲发动叛乱,他不想在内部还未安定的情况下就与外敌开战,导致自己腹背受敌。他不仅送给匈奴很多礼物和钱财以安抚他们,而且令人惊讶地承认了**的权力,甚至将一名宗室女子远嫁匈奴和亲。

汉朝早年,皇位承继并不顺利。汉高祖在位七年后于公元前195 年驾崩,他的儿子继位,史称汉惠帝。但是汉朝真正的权力握在汉高祖的遗孀吕氏手中,皇太后临朝称制,担任她儿子的摄政王。

吕后不是汉高祖唯一的妻子,却是他的结发妻子(此外汉高祖还有一群嫔妃所生的儿子,这些嫔妃一般都是名门望族家庭的女儿)。吕后嫁给汉高祖时,他还是一个普通人。她是一个意志强硬的女人,她的儿子惠帝却天生仁慈柔弱。 她毒害或杀死了很多嫔妃和皇子,她的残忍让自己的亲儿子都不堪忍受,于是汉惠帝终日借酒消愁,不理朝政。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刚刚 23 岁他就驾崩了,而他的生母吕后却没掉一滴眼泪。司马迁写道:“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实际上,儿子一死,她就得以重用外戚,让自己家族的兄弟、侄子担任将军、大臣、诸侯等手握重权的职务,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她自己的势力。在惠帝遗孀的配合下,她立汉惠帝的儿子为继承人,宫中谣传这个孩子实际上是一个侍女的儿子,并非皇室血脉(惠帝整日饮酒浇愁,可能并无子嗣)。新帝即位,年纪稍长以后他总是询问一些有关自己身世的问题,让人难以回答。吕后便将他害死,并指派另一个据说是惠帝儿子的人继位。 

通过插手皇位问题,吕后在这 9 年间稳稳地掌握着大权。在她于公元前 179 年去世后,朝臣把对她的不满发泄到她的宗族身上,诛杀了很多吕氏族人。铲除吕氏族人后,皇位和很多政府职位都出现空缺,不过汉朝平稳地度过了这场特殊的危机。虽然朝野混乱,但皇帝的位置并没有像秦始皇驾崩后那样落入奸佞小人之手,*后让整个嬴氏家族蒙羞。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总结道:“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国家成功地抵御了北方蛮夷的侵略,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这种无为而治的政策使国家逐渐繁荣昌盛起来。百姓得到满足也就不会再生叛乱,吕后的势力被清除后,高祖与嫔妃所生的另一个儿子宣布即位。

这位年轻人就是文帝。他所继承的这个国家尚不具备帝国的风范,他所能用以团结百姓的,只不过是民众对秦朝暴政的可怕记忆,这使他们更愿意站在反秦的刘氏家族这一边。文帝在位 20 多年,直至老死(他于公元前 179 年到公元前 156 年间在位),在位期间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智慧。文帝效仿其父,利用百姓对秦朝的憎恨使国家保持统一,并继续无为而治,放任各地的农业和商业自由发展。

同他父亲一样,他也面临外族入侵的困扰。一支更北的游牧民族—他们不是匈奴联盟的一部分,而是月氏人—开始南下进犯匈奴边境。同凯尔特人一样,他们之所以南下侵略,也是因人口过剩出现粮食危机,同时他们也希望侵占更多领地,意图进入中国境内。

但是匈奴人将他们驱逐到了西边。司马迁记载:“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这表明匈奴人与稍微偏西的游牧的斯基泰人有文化上的联系,尽管未必有血缘上的联系,因为二者有同样 “迷人”的风俗。)西迁的月氏人被称为大月氏,他们的行动带来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公元前 160 年左右,他们侵入大夏,并在其北边的乌浒河岸边驻扎下来。这是远东地区和地中海地区民族之间的*早的较长时间的接触。汉朝也因此避免了一场危险。由于匈奴将其他的蛮族击退,汉文帝也就不用再召集大军前去防御。

公元前 157 年前后,汉文帝驾崩,并顺利地将帝位传给了他的儿子,之后,帝位又传到了他儿子的儿子头上,这位皇帝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他于公元前 141 年即位。汉武帝是汉朝历史上第六 位或者第七位皇帝(取决于你具体把几个婴儿皇帝算在内)。在汉武帝 53 年的统治期间,汉朝国力增强,于是对匈奴转守为攻,迫使其后退。这结束了汉高祖以来的和平局面。现在汉朝已经有实力应对一场战争。

除了击退匈奴,汉武帝的功业还有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在他之前的诸位先帝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此时,秦朝的暴政已经结束多年,汉朝经济繁荣,皇帝终于可以深入治理国家,建设一个伟大的帝国。他重新开始对多种物产征税,将冶铁、煮盐、酿酒等生意改为官营,削减地方官员趁先帝无为而治时聚敛的个人财富。他还开始重建官僚体系,首次要求想做官的人必须参加并通过一个资格考试。

继位后不久,可能是在公元前 139 年前后,他派了一位名叫张骞的使节出使西域。我们不知道是何种原因促使汉武帝这样做,但是那时候,汉朝的确不断接受来自西部的物品。东西两边的人因为货物交易而产生了对彼此的好奇。

张骞的出使并不顺利,他被匈奴兵抓到,送到了单于面前。不过匈奴人没有杀他,反而还赏给他一个妻子,他在那里住了十年,终于在匈奴人对他的监视不再那么紧的时候,抓住机会逃跑了。之后他一直向西访问了大夏和安息,亲眼看见了大月氏人北上迁徙的过程。公元前 126 年,张骞返回大汉,受到极大褒扬,他也将掌握的情况详细向皇帝汇报。

他对皇帝说,大夏住着很多农民,但是没有国王:“只有一些小领主统治着不同的城市。” 实际上,沿途发现的古代钱币显示, *后一位大夏国王名叫赫利奥克勒斯(Heliocles),他还是希腊人。公元前 130 年前后,大月氏人入侵,终结了他的统治。张骞到达大夏时恰逢入侵的游牧民族迅速占领这个国家。

游牧民族到来之时,那里的统治者可能已经南下去了印度。张骞还报告说,大夏人曾跟他说过一个叫作“身毒”的地方,那片土地位于“东南可数千里……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大夏的希腊人翻山越岭逃入印度,这样大夏王国就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原本由希腊人控制,现在被月氏人征服;另一部分则在南方形成了印度—希腊王国。

几十年后,这些“印度—希腊人”就变得更像印度人而非希腊人了。他们*负盛名的国王是米南德一世(Menander I,中国古书称之为“弥兰陀”),他于公元前 150 年左右在位。他在位时铸的硬币上刻有希腊文字并画有他身着希腊盔甲的形象,但是《弥兰陀王问经》这部佛教典籍中记载了他皈依佛教的故事。“整个印度无人能与弥兰陀王比肩,”经文开头说道,“他的王国强大繁荣,军队的力量无穷无尽。”尽管如此,他还是孜孜不倦地询问他的权威本质为何,以及有关他为获得统治权而征战的这个世界的问题。一天,在检阅了自己“不计其数的战象、骑兵、弓箭手和步兵”之后,他请求同一位大师谈话,以纾解他心中的困惑,后来他们之间的对话就成了《弥兰陀王问经》这部佛教经典。

据《弥兰陀王问经》(Milin Panha)记载,这场讨论*终让国王放弃王位,开始其朝圣之旅。“此后,他以长者的智慧为乐,”经卷的*后说,“他把国家交给了儿子,放弃了世俗生活,四海为家, 增长见识”。这事虽然有可能发生,但不像是真的。弥兰陀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因为他皈依了佛教,还因为他将印度—希腊王国的边境一直扩展到了华氏城,这必然是经过连年征战才能实现的。后来的一部佛教典籍《伽尔—吉本集》(Gargi-Samhita)证实了这一点,它说希腊人来到“华氏城厚厚的夯土城墙外,所有的行省……一片混乱”。

不管弥兰陀*终是不是放弃了战争,他的征战都吞并了一个信奉印度教的王国,并扩大了一个信奉佛教的王国的地盘,佛经对他的这一功绩有所记录。他于公元前 130 年去世,《弥兰陀王问经》说道,“神圣的遗骨”被供奉在舍利塔中,“坚固的佛塔下埋着伟大逝者的遗骨”。

张骞的报告中还提及了更西边的安息,当时该国还有国王在位。安条克一直在被迫抵抗安息人的入侵,在他之后的三名塞琉古国王也肩负着同样的重任。从本质上来讲,安息人和匈奴人的祖先并无不同,他们都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多年来一直都在侵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