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沧州武术民俗
  • 河北沧州武术民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河北沧州武术民俗

正版全新

33.91 8.1折 42 全新

库存8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宝忠 著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91731

出版时间2020-06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2元

货号2015605

上书时间2024-03-12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河北沧州武术民俗
【书    号】 9787534891731
【出 版 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作    者】 周宝忠 著
【出版日期】 2020-06-01
【开    本】 16开
【定    价】 42.00元

【编辑推荐】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传承,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沧州武术则以历史悠久、拳种富集、名家辈出、而盛名远播。特有的沧州武林民俗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和典型性,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武术的根基之上,因而具有很强的民间性特点和属性。这种民俗也在岁月的长河中和习武尚武的生活中逐渐发展丰富,慢慢形成了沧州武林侠义、忠勇、刚直、豪放和淳朴善良的民俗本色。这种民俗本色一代代传承着,延续着,至今仍在沧州武林广大的群体中发扬光大着,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简介】 
沧州武术,饮誉中华,远播海外。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不单单是强身健体,防身抗侮,更展现了一种力量和动态的美,张扬了国威,坚挺起了民族的脊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本书共分十一章,分别从武术民俗成因、拜师民俗、武林禁忌、镖行民俗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沧州武术的独特风貌

【目录】 
第*章   沧州尚武成民俗

一   综述  

二   历史原因

三   特殊的地理位置  

四   历代战事的影响 

五   发达的水陆交通 

第二章   镖不喊沧州  民俗 

一  镖不喊沧州 起源 

二镖不喊沧州 的民间传说 

第三章   沧州镖局民俗 

一   沧州镖局的兴起 

二   镖局的行规习俗 

三  走镖形式 

四   镖行隐语   春点

五   镖局常用行话 

六  镖车   

七   镖旗   

八  镖箱  

第四章   拜师民俗 

一   拜师仪式 

二   拜师之后的习俗 

三   拜师帖的书写 

第五章  武林礼仪 

一   基本礼仪 

二   场所礼仪 

三  教学礼仪 

四  竞赛礼仪  

五  表演礼仪

第六章   沧州武术把式房民俗  

一   把式房民俗  

二   专业把式房和业余把式房  

三   沧州颇具盛名的把式房  

四   把式房成为村民主心骨

五  把式房还是村民们的娱乐及民俗表演场所  

第七章 武林禁忌  

一  不可暗器伤人  

二   不可欺师灭祖

三   不可改投门派

四   不可走歪门邪道

五  不可恃强凌弱

六  八打八不打   

七   武林六戒  

八  传男不传女   

第八章 崇尚武德   

一 崇尚武德   沧州武林之根本 

二  忠实践行武德精神

三   沧州武德谚语 

四   应摒弃的武林陋习   

第九章  沧州武术与运河码头文化

一   沧州武术因运河而繁荣 

二  多种舶来的拳种

三 沧州码头较艺故事

第十章   沧州武林的六多现象 

一   武状元 

二   名教头 

三  名捕头 

四   名镖头 

五 名侠客 

六 名匪贼 

第十一章 沧州武师在全国办学传艺 

后记

【文摘】 
沧州因沧海而得名,地处渤海西岸,历史上曾是贫瘠荒凉之处和犯人发配之所。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的原因,沧州强悍之武风,历史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汉,盛于明清,至清乾隆时,“武术之乡”已经形成。据地方资料不完全统计,明代沧州人中武进士49人,中武举人265人;清代中武进士330人,武举人813人,武状元7人,在全国可以说绝无仅有,沧州可谓是名副其实、毫无争议的“武术之乡”!

沧州武术丰富多彩。在全国挖掘整理的129个拳种中,沧州武术包含的拳种达50余种,器械则达上百种。沧州武术不仅数量居全国前列,而且拳种习练人数众多,实力和影响力突出明显。在沧州境内,习武者达数十万人,习武场所“把式房”遍布沧州城乡,习武之风久盛不衰。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夏侯惇是沧州任丘人,他率领的青州兵威震河北;《水浒传》中开封府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蒙冤发配沧州的故事,大家更是耳熟能详。

在历史上,沧州的确是个藏龙卧虎之地,涌现出许多尚义任侠的英雄豪杰。如力挫两名俄国大力士的丁发祥,赢得“镖不喊沧州”威名的李冠铭,力求强种救国的原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首创精武会的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绰号“神力千斤王”、屡胜外国大力士的一代武宗王子平,嫉恶如仇、一身正义的“摔跤王”佟忠义,《连环套》《盗御马》的主角——除暴安良、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尔敦,力助谭嗣同维新变法的“大刀王五”王正谊,协助孙中山革命、在国术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马氏双雄马凤图、马英图,当代著名武术家郭瑞祥,等等。

在中国近现代武术史上,沧州的武林人士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28年,爱国将领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时,沧州籍人士在馆内任重要职务者有24人,学员有63人,可谓是盛极一时的国术运动的主力军。大凡流传至今而被老百姓世代传颂的武林故事,无论是口头演义还是文学、影视作品,许多都涉及沧州武林人士。毫无疑问,沧州是武术之圣地。

沧州武术在历史的潮流中轰轰烈烈地发展了起来,渐渐有了一定的规模,占据了一定的历史高度,形成的气场越来越大,越来越被社会广泛认可。这样就自然形成了独特的沧州武术民俗,也就是行业的行规和门约。这些行规和门约,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丰富了沧州武术民俗的内容。

古地沧州,沿渤海方圆数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荒凉贫瘠,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先民们同大自然界的斗争极为残酷。出于生存自卫、抵御外侮、反抗压迫的需要,沧州百姓尚义任侠,武风益盛,家家挂刀剑,人人舞棒枪。秦汉时期,沧州武风炽烈,发生许多令朝廷头疼的事件。沧州久为畿辅重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所,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在沧州。战事频发,生灵涂炭,故须掌握攻防格斗之技以自救图存。

沧州地处九河下梢,土地瘠薄,旱、涝、虫灾不时降临。正常年景,许多人家半年糠菜半年粮。到重灾之年,流浪乞讨、卖儿鬻女者不鲜。民谣云:“抛弃黄口儿,一乳恩情尽;但恨生不辰,莫怨父母忍。”百姓习武,为的是出去找口饭吃。《魏土地记》记载:“高城(在今沧州盐山县境内)东北百里,地尽漂榆,东临巨海,民咸煮盐为业。”渤海西岸著名的的长芦盐场,就在沧州。许多人为了生存,以贩盐为生,而官府对卖私盐者缉拿甚严,多处设有巡盐署,百姓习武,为的是增强反抗能力。此外,沧州东部地广人稀,芦荡遍地,是犯军发配之地和叛将蔽身之所。

明清时,一些朝廷缉拿的重犯叛将,借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他们隐姓埋名,化装成僧道游侠,以授武为生。如孟村八极拳祖师吴钟的老师,是号称“白冠羽士”的癞和尚和癖和尚;沧县尹家桥功力拳祖师尹玉文则授武于反清复明斗士,人称“一指灵”和尚;泊头六合拳祖师则是命案在身的逃亡武士;劈挂拳宗师韩姓道人,云游至沧州盐山,与村民左宝梅相投,授拳于他;杨家枪流传沧州是因为山东马先生来沧州访友不遇,卷入献县官府一桩盗窃案,遭严刑拷打,幸亏献县北街一崔姓老板仗义具保,留其在家中养伤。马先生伤愈后,见崔老板是习武之人,遂授杨家枪法为报;闯王刀宗师秦氏夫妇,随闯王李自成起义失败后流落沧州,得王堂、王金兄弟救助而将刀法留在沧州,授武于王家;太祖拳宗师顺元和尚,在沧州街头患病,被宋公收留,病愈后,为报宋公之恩,授武于宋公之子宋平……这些人身怀绝技,武艺高强,有的负案在逃,亡命天涯;有的路遇危难,被沧州人收留,得以保全性命。为报恩德,他们便将自己的浑身武艺传给恩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为沧州武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沧州武术之所以门类繁多,拳种齐全,包罗万象,兼收南北风格,原因就在这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