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理论成为真理的喉舌:卫兴华传(大家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让理论成为真理的喉舌:卫兴华传(大家丛书)

正版全新

12.63 6.3折 20 全新

库存2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咏梅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99782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20元

货号1539445

上书时间2023-11-09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让理论成为真理的喉舌:卫兴华传(大家丛书)
【书    号】 9787214199782
【出 版 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    者】 孙咏梅
【出版日期】 2017-10-01
【版    次】 1
【开    本】 32开
【定    价】 20.00元

【编辑推荐】 
他被誉为中国理论经济学界的大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一面旗帜。他坚持让理论成为真理的喉舌,深入经典,著作等身;他春风化雨,培养的学生群星璀璨,栋梁辈出。一个甲子驰骋学海,九十华诞再创辉煌。他是追求真理的经济学家——卫兴华。

【内容简介】 
《卫兴华传》为中国经济学家列传丛书之一。在我国,新中国建设以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离不开经济理论的支撑。卫兴华被学界称作理论经济学的泰斗,被媒体誉为中国《资本论》研究权威,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理论研究方面,成就卓著,在我国经济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力。本书描述了卫兴华的成长历程和学术经历。

【目录】 
引子
章五台求知的时光
1.渴望读书的童年
2.忆往昔峥嵘岁月
3.五台少年报国志
第二章进山岁月
1.进山革命读书情
2.投身进山“投枪社”
3.深陷囹圄
4.早春邂逅孟?蘩
5.组织“山西流平同学会”
第三章情定经济学
1.跨进华北大学
2.情系中国人民大学
3.走进经济学殿堂
第四章政治狂潮风骨砥砺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多事之秋遭受“专政”
3.“干校”平地闻惊雷
4.干帆过尽不忘初心
5.历经风雨见彩虹
第五章信仰的光芒
1.逆风而行的经济学巨匠
2.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3.在《资本论》中得到的“资本”
4.坚定的信仰与激扬的文字
第六章让理论成为真理的喉舌
1.理论非权势的奴仆
2.在理论的迷雾中溯本正源
3.在马克思主义基石上大胆创新
4.真理越辩越明
5.理论经济学的一面旗帜
第七章一代宗师,大家风范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
3.心系人大,赤子情怀
4.耄耋之年推进学术创新
第八章一个时代的财富
1.岁月积淀的精华
2.鬓生华发终不悔
3.共和国的脊梁
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根深叶茂
第九章理论之光照耀终生成就
1.一个甲子的耕耘与收获
2.绿叶对根的情谊

【文摘】 
靠前章五台求知的时光
1.渴望读书的童年
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有一条叫小银艮河的溪河,小河发源于五台县城西北部的探头村。潺潺流水,一路曲折南行,从地下经过善文村,又从泉岩村冒泉出水。善文村是个古老的村庄,村庄炊烟袅袅,静谧安逸,勤劳的人们躬耕陇亩,栖居田园。1925年10月,一个婴儿在这里诞生了。这个家庭孙辈靠前个男孩子的到来,为整个院落增添了无限喜气,也为大家庭带来了欣喜与期冀。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孩子在未来中国经济学领域,会是一个传奇――他就是后来成为有名经济学家的卫兴华。
1925年,军阀不顾列强环伺,年年混战,善文村却如中国许多小村子一样,尚未有战火与硝烟。卫兴华出生时,疼爱他的父母给他起了一个乳名,叫卫玉童,取“金童玉女上天所赐”之意。乳名表达了父母对儿子未来人生的期许。卫家世代务农,爷爷卫三虎是勤劳而朴实的农民,一生勤俭,却只活了50多岁。父亲卫真元聪明睿智,上过几年小学,粗通文字,算是那个乡村中的小知识分子。卫真元解放前曾当过善文村小学的“学董”,“土改”时加入共产党,当过多年村干部,因工作出色,多次获得五台县人民政府的奖励和表扬。卫真元思想开明,尊重知识,尽管身处偏僻乡村,却崇尚文明,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较一般乡村人士更具有远见卓识。正是这种对知识的高度重视和渴望,使卫真元在生计艰难时也不忘让子女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
这样崇文的家风,让卫家的孩子成为追求知识的优选受益者。数十年间,这个家庭走出的孩子均发愤读书,成为各自领域的很好人才。
长女卫玉英(后改名为卫建华),天资聪慧,勤奋好学,20世纪40年代后期曾在家乡农村当了几年小学教员,太原解放后,经时任山西***厅长赵宗复推荐,人读太原师范学院,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二子卫玉良(后改名为卫建国),中学毕业,解放后进人太原国民师范,毕业后先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校长;三子卫玉章,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成为军工专业研究员;四子卫玉屏(后改名为卫奇),北京大学毕业,进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读研究生,后任该所研究员;五子卫玉根(亦名卫贵华),“”后于忻州师院毕业,任阳白乡中学副校长。而家中的长子卫兴华,更是成为有名的经济学家,是弟弟们的杰出榜样。卫真元对在农村长大的孙子卫方成,也尽优选努力培养教育,卫方成顺利从西安公路学院毕业,后任职宝鸡市公共交通公司党委副书记和总经济师。这些成就在贫瘠的乡村其实是较为罕见的。在众多子女成长求学的过程中,适逢国家照顾农村子女入学,提供助学金,这大大减轻了卫家的经济负担。
父亲当时深感祖辈缺少文化之困,立志要让子女们获得文化知识。1931年,卫兴华还不到六周岁,就被送到善文村小学读书。善文村小学当时坐落在一座宏大幽深的院落里,这个院落是一座始建于金代的古庙,叫延庆寺,是五台山庙宇群众庙之一。寺内有古塔,并存宋代经幢,现为国*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穿过山门,庙院是一片开阔场地,经过近几年重修,殿宇雕梁画栋、雄宏壮观。原址西面一排房子就是卫兴华当年念书的地方。
20世纪30年代初的五台农村,基础教育处于从旧式封建教育向民国新式教育转型的时期。善文村没有新校舍,就在大庙中辟出几间房做教室,教书先生旧学、新学穿插着教。儿时的卫兴华,聪慧而勤奋,酷爱读书,从上小学起成绩便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喜欢。
尽管沉浸书海其乐无穷,读书生活充满了快乐和幸福,但卫兴华的家庭全凭种地维持温饱,没有“活”钱,又受高利贷盘剥,住着土墙蜗居。生活如母亲所讲,“估下的吃的不够吃,估下的做的做不完”。母亲的悲叹与泪水伴随着卫兴华度过了童年,这也使得他尤为珍惜读书的机会,读书是卫兴华童年时期优选的喜好。
卫兴华如饥似渴地读书,“敬惜字纸”的训言使他不放过一张印着字的纸片。虽然生活清苦,学习条件简陋,但他进步很快。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