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国良臣系列:名垂青史——郑 和
正版全新
¥
32.87
7.5折
¥
43.8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华惠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89405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页数242页
定价43.8元
货号1307019
上书时间2023-10-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书 名】 辅国良臣系列:名垂青史——郑 和
【书 号】 9787205089405
【出 版 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作 者】 华惠
【出版日期】 2017-04-01
【版 次】 1
【开 本】 16开
【页 码】 242
【定 价】 43.80元
【内容简介】
郑和远航是古代传统的一次历史性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郑和是中国航海*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人。本书讲述了郑和的生平,着重介绍了其七次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不论是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还是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都是伟大而仅有的。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潮,成果辉煌,影响深远。
【目录】
第 一 章
朝代更迭百姓苦,战乱被掳遭宫刑
自古以来,只要是朝代更迭,无论朝代兴衰与否,都离不开一个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本书的主人公郑和就出生在这个朝代更迭的时期——元末明初。毋庸置疑,这个时期是个群雄并起、将士马革裹尸、百姓流离失所的时期。此时的小马和正是一个天真无邪的懵懂少年,他的命运是怎么样的呢?他将面临家破人亡、战乱被掳、身遭宫刑。
簪缨世家,钟鸣鼎食 ·002
懵懂少年,海外之梦 ·005
战乱被掳,惨遭宫刑 ·010
第 二 章
燕王府邸任亲随,南征北战立奇功
身遭宫刑后的小马和,渐渐在军营中成长,后来才到燕王府中当差。马和在参加为期两年的北伐战役中,随军作战,得到了至关重要的锻炼,为他后来下西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马和20岁左右就已经在北征军中初露锋芒了。后来,被燕王朱棣看中,并成了他的亲随。马和参加靖难之役后,立下了奇功。朱棣称帝后,为了表彰马和的赫赫战功,赐姓“郑”。自此,“马和”变成了“郑和”。
北伐历练,受益匪浅 ·016
初露锋芒,燕王器重 ·018
靖难之役,立下奇功 ·021
第 三 章
奉旨远航树国威,首下西洋平安归
由于明成祖朱棣是从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取的政权,并不是太祖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他的继位缺乏正统性和合法性,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甚至反对。明成祖朱棣为了让国人包括外国承认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不仅大肆屠杀反对他的臣子,修改历史,还不断地派遣大批使臣出使西域和海外,对外宣布自己成为大明新一任皇帝的消息。于是,明成祖便以宣扬国威的名义,派遣郑和等宦官下西洋。郑和果然不辱使命,第*次下西洋就胜利而归。
成祖改弦,树立威信 ·026
海上探险,领命筹备 ·030
奉旨远航,树立国威 ·035
协战占城,威慑安南 ·037
喋血爪哇,荡平海盗 ·040
锡兰探宝,收获颇丰 ·045
古里立碑,平安归来 ·047
第 四 章
怀柔远人皆归附,二下西洋施仁政
永乐五年(1407)冬天,郑和奉命第二次下西洋,这次航行是紧接着第*次回国之后马上起程的。这次航行所到之处,基本上与第*次相同。船队除了到达印度西南的柯枝、小葛兰和古里后,还到了印度西海岸的甘巴里(今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哥印拜陀)、阿拨把丹(今印度阿默达巴德附近)等地。此次下西洋,“怀柔远人”的政策已见成效,万国来朝的盛况指日可待。
途经占城,爪哇催金 ·056
浡泥来使,两国交好 ·057
出使锡兰,虔诚礼佛 ·059
出使暹罗,造访真腊 ·060
第 五 章
扬帆远航常遇险,三下西洋清航道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是紧接着第二次归来之后开始的,在永乐七年(1409)起航。有了前两次下西洋打下基础,具有雄才大略的明成祖希望这次宝船队能向西洋的更深处前进。根据明成祖给郑和诏书中提到的地方,说明郑和这次出使,是准备穿过阿拉伯海到达西亚的。此次下西洋,郑和不仅完成了使命,而且还为东西方商船往来扫清了航道。
再访占城,国王臣服 ·066
前往暹罗,追捕逃犯 ·067
建立基地,使团来朝 ·068
岛屿采香,意外收获 ·074
锡兰之战,郑和大捷 ·075
第 六 章
筹备休整再出海,四下西洋抵非洲
通过郑和前三次下西洋,中国帮助占城收回失地,调解暹罗争端,肃清海盗,维护了当地的和平和人民的安定生活,在当时的国际争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明王朝已经在东南亚和南亚诸国树立了威望。明成祖为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和荣耀感,更加坚定了俯仰八方、挥斥方遒的豪情。于是,永乐十一年(1413),明成祖又下达了第四次下西洋的命令。郑和这次出使,除了重复前三次出使的航程以外,还访问了西亚及非洲各国。
衣锦还乡,拜祭亡父 ·084
长期休整,认真筹备 ·086
奉祀天妃,修建行宫 ·090
解决争端,“诸番镇服” ·091
扇形远航,殊途同归 ·096
史无先例,到达非洲 ·103
返航回国,麻林献兽 ·108
第 七 章
万国宾服龙心悦,五下西洋耀国威
第四次下西洋是在永乐十三年(1415)八月结束的。又经过两年准备,第五次下西洋在永乐十五年(1417)秋天开始了。由于前四次下西洋的影响,出现了万国来朝的景象,在这一刻达到了巅峰。第五次下西洋返回后,又跟随郑和船队来了许多外国使臣,并向中国进献了很多珍禽异兽,令国人大开眼界。
万国来朝,修缮神宫 ·116
护使归国,柯枝封王 ·118
苏禄来华,东王病逝 ·119
各国使臣,进献珍禽 ·122
第 八 章
护送来使返国都,六下西洋通贸易
永乐十九年(1421),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又开始了。此次的航程同第五次下西洋一样遥远,主要任务是将前来中国的各国使臣送回国,对沿途经过的国家又一次进行友好访问,并进行商业贸易。这次下西洋返回时,一共邀请了亚非16个国家1200多名使臣来到迁都不久的北京城,应邀出席明成祖车驾入居庸关的盛大仪式。
护送来使,朝廷饯行 ·128
和平外交,海外贸易 ·129
远赴旧港,成祖驾崩 ·132
第 九 章
南京守备不得志,七下西洋魂归海
郑和被明成祖朱棣派去旧港,尚在回程途中时,明成祖驾崩。明成祖朱棣驾崩后,支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支柱坍塌了。新即位的明仁宗朱高炽身边的几个大臣反对郑和下西洋,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之举。不过,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新皇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也曾想发扬祖父朱棣的事业,无奈朝中夏原吉等多位大臣阻挠,未能成行。夏原吉死后,反对下西洋的主要力量没有了,郑和终于得到明宣宗朱瞻基的支持,他在宣德五年(1430)开始了第七次下西洋。然而,就是在这次下西洋返回途中,郑和魂归大海,一个辉煌的航海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漫长等待,望眼欲穿 ·138
南京守备,功绩卓著 ·143
再下西洋,终于成行 ·151
祭拜天妃,立下丰碑 ·157
访问暹罗,平息争端 ·164
走入天方,终于圆梦 ·170
返航途中,病逝他乡 ·174
第 十 章
海上丝路成壮举,功垂千秋泽后世
郑和七次史诗般的航行,是海上丝路的壮举,因为他达到了海上丝路的*远端,这是史无前例的。郑和下西洋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他播撒在亚非人民心中的友谊种子,开花结果,恩泽后世。郑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也因为有他而精彩。他的名字会永世长存,光耀千秋……
海上丝路,达到高潮 ·186
航海技术,空前高超 ·189
宝船配备,豪华壮观 ·197
和平之旅,大同世界 ·208
华侨神明,影响深远 ·217
名垂青史,恩泽后世 ·230
【文摘】
郑和以及他率领的船队七下西洋,如一曲英雄史诗,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唱,但是这气势恢宏的航海史诗不仅没有被历史淡忘,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不断唤起人们对先驱的敬仰,对郑和这位伟大航海家的深深怀念。他的名字将永垂青史,成为激发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走向世界的光辉榜样。郑和为首的中国船员水手和几万将士,面对海洋的狂风恶浪,毫无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更是我们民族巨大的精神财富。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在当时就是激动人心、家喻户晓的重大社会新闻,被广为流传。从明代起,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戏剧被搬上了舞台,反映郑和下西洋的小说也出现了。当时,说书人在茶馆书场讲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颇受平民百姓的欢迎。据说明熹宗朱由校命人在宫廷里演出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戏剧,有逼真的布景、道具,表现船队在狂风巨浪中航行的情景。流传至今的以郑和下西洋为题材的剧本有《奉天命三保下西洋》,长篇章回小说(平话)有罗懋登著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写于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可见郑和下西洋在国内产生的深远影响。
【前言】
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一代盛世往往出现在新王朝建立的初期。明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个重要的朝代,在它建国之初,也曾存在过一度辉煌的时期。但是,一个朝代的辉煌离不开英明的君主与成就辉煌历史的时代巨人。在明朝,就曾出现了一个时代巨人——郑和。
本书的主人公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出生于云南府昆阳州,他原姓马,名和,小名三保(也作三宝),回族。郑和的家世显赫,曾经是 “簪缨世家”“钟鸣鼎食”的显赫家族。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宋朝,后来成了元朝的贵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和父亲都曾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圣。
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的天下基本已定,元梁王偏安云南,也不足为虑。可是,对一个帝王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朱元璋终究还是对云南放心不下。终于,他下令大将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侯沐英为副将军率大军征讨云南。其实,朱元璋也曾运用和平的手段进行招安,并且进行了两次招安。但是,元梁王铁了心就是不愿意归降。于是,朱元璋就率兵征讨,元梁王悬梁自尽,妻子、儿女投了滇池。
从古至今,只要是朝代更迭,灾难*深重的永远是黎民百姓。马和的家族是元朝贵族,自然就是明王朝的敌人。小马和就是在这次战乱中被明军掳到了军中,并且身遭宫刑,成了一名小宦童。他的父亲也在痛失爱子、战乱中受惊吓的情况下而病倒了,不久便死去了。
公元1390年,20岁左右的马和由于常年在军营中受到历练,已经初露锋芒,终于被慧眼识英才的燕王朱棣看中,并留在身边做了亲随。建文元年(1399),“靖难之役”爆发了,燕王朱棣率兵进攻南京,马和在这次战役中英勇无敌,立下了赫赫战功。燕王朱棣称帝后,为表彰马和,赐姓“郑”,“马和”从此成了“郑和”。
永乐三年(1405)六月,郑和率领宝船队第*次下西洋,先后到达吕宋、苏禄、浡泥、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腊等国。郑和下西洋,是秉承明成祖朱棣“怀柔远人”的政策,宣扬大明国威,招抚各国诸侯,举行册封仪式,赏赐各国财物,以加强中国和海外各国的关系。1407年冬天,郑和奉命第二次下西洋。这次航行是紧接着第*次回国之后马上起程的。这次航行所到之处,基本上与第*次相同。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是紧接着第二次归来之后开始的,在1409年起航。1413年,明成祖又下达了第四次下西洋的命令。郑和这次出使,除了重复前三次出使的航程以外,还访问了西亚及非洲各国。又经过两年准备,第五次下西洋在1417年秋天开始了。1421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又开始了。此次的航程同第五次下西洋一样遥远,主要任务是将前来中国的各国使臣送回国,对沿途经过的国家又一次进行友好访问,并进行商业贸易。宣德五年(1431),郑和又开始了第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从1405年到1433年,共计28年时间,先后七次下西洋,*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共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他们建立联系,发展贸易,加强了明朝与世界的联系。1433年,郑和在古里去世。
郑和七下西洋,虽然给当时的明王朝带来了一定的财政困难,但是,郑和下西洋却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因为他比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第*次出航早87年,比新航路开辟者达·伽马的第*次出航早92年,比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早114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不论是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还是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都是古今所无的。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高潮,成果辉煌,影响深远。郑和远航是古代传统的一次历史性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郑和是中国航海第*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第*人。郑和属于中国,郑和也属于世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