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信中的世界史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新作、《每日邮报》2019年度历史类好书,以书信还原历史现场,别样解读3000年世界史)【浦睿文化出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书信中的世界史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新作、《每日邮报》2019年度历史类好书,以书信还原历史现场,别样解读3000年世界史)【浦睿文化出品】

正版全新

32.3 4.8折 68 全新

库存1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王涛 译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24978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轻型纸

定价68元

货号1958198

上书时间2023-10-16

历史迷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书    名】 书信中的世界史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新作、《每日邮报》2019年度历史类好书,以书信还原历史现场,别样解读3000年世界史)【浦睿文化出品】
【书    号】 9787556124978
【出 版 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    者】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王涛 译
【出版日期】 2020-08-01
【版    次】 1
【开    本】 32开
【定    价】 68.00元

【编辑推荐】 
1.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新作《每日邮报》2019年度历史类好书,尼尔森图书调查销量前十,水石书店月度推荐。
    2. 《书信中的世界史》解封历史档案中百余封重要信件,别样解读3000年世界史。
    3. 历史是被书写的,往往充满流言、猜测与误解;而书信是真实的,定格书写的瞬间,《书信中的世界史》解读从古埃及法老到21世纪西方领导人的百余封信件,还原鲜活的历史现场。
    4. 回忆是经过加工的,而书信封存行为与信念,记录生命的即时呼吸,它们显露写信人的情绪、性格、境遇,沟通人类永恒的课题:爱情、战争、权力、命运、衰败、告别……
    5. 《书信中的世界史》所收录的书信来自君王、女皇、士兵、诗人、艺术家,他们用书信指挥战争、发布命令、挑起决斗、互相试探、谈判和解、分享秘密、倾诉衷肠、哀婉告别...... 
    6. 西蒙·蒙蒂菲奥里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英国贵族的广泛交游,流连于无可计数的档案馆、图书馆,网罗大众难以企及的书信,集中呈现给对历史之谜充满好奇、对事实真相满怀渴望的读者。
    7. 阅读《书信中的世界史》,照亮历史隐秘的角落,理解当下的生活,并启发前路。

【内容简介】 
《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新作,解密书信档案,钩沉3000多年世界史。
    《书信中的世界史》收录100余封书信,包含情书、家信、外事交涉、战争宣言、和平方案等,它们封存人类生活和信念,成为研究历史的*手资料:如果伊丽莎白没有写信向同父异母的姐姐“血腥玛丽”求饶,是否会有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如果盟军诺曼底登陆失败,艾森豪威尔将军会给盟军将士发去怎样的慰问?如果王尔德没有“鲁莽”地回应来自情人父亲的侮辱,他是否会快乐地度过余生?在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的前夜,已经下定决心的希特勒写信给墨索里尼究竟是为哪般?……
    蒙蒂菲奥里聚焦每一封信所呈现的瞬间,还原历史的现场,让我们得以瞥见君王、女皇、将军、演员、作家、科学家、探险家、总统等的生活和思想。这些人物拨动历史的琴弦,他们所写下的书信有的高贵而鼓舞人心,有的令人不安;有些是卓越的文学范本,有些则很鲁莽;许多是充满情欲的,另一些则让人心碎……而正是由他们所组成的无数个体的选择,以及人类普遍的情感,推动历史前行。阅读这些作为档案、作为生命之即使呼吸的书信,我们可以更充分地理解过去,理解当下,并照亮未来的道路。
    《书信中的世界史》出版后,荣获《每日邮报》2019年度历史类好书,被水石书店重点推荐,是英国年度热销书,经尼尔森图书调查显示销量名列前十,位居英国亚马逊分榜*。

【目录】 
前言 / 1

爱情篇 / 001

亨利八世致安妮·博林 1528年5月 / 003

弗里达·卡洛致迭戈·里维拉 未标注日期 / 006

托马斯·杰斐逊致玛丽亚·科斯韦 1786年10月12日 / 009

叶卡捷琳娜大帝致波将金大公 大约1774年3月19日 / 015

詹姆斯一世致白金汉公爵 1620年5月17日 / 019

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致弗吉尼亚·伍尔夫 1926年1月21日 / 021

苏莱曼大帝与许蕾姆·苏丹互致 大约16世纪30年代 / 024

阿娜伊丝·宁致亨利·米勒 1932年8月 / 027

亚历山德拉致拉斯普京 1909年 / 033

霍雷肖·纳尔逊致艾玛·汉密尔顿 1800年1月29日 / 036

拿破仑·波拿巴致约瑟芬 1796年4月24日 / 041

亚历山大二世致卡佳·多尔戈鲁卡娅 1868年1月 / 045

约瑟夫·斯大林致佩拉格娅·奥努夫里娃 1912年2月29日 / 049

家庭篇 / 051

伊丽莎白一世致玛丽一世 1554年3月16日 / 053

维尔玛·格林瓦尔德致库尔特·格林瓦尔德 1944年7月11日 / 057

卡达什曼-恩利尔致阿孟霍特普三世 大约公元前1370年 / 059

奥利弗·克伦威尔致瓦伦丁·沃尔顿 1644年7月4日 / 062

杜桑·卢维杜尔致拿破仑 1802年7月12日 / 066

亚历山大一世致妹妹凯瑟琳 1805年9月20日 / 069

查理一世致查理二世 1648年11月29日 / 071

斯韦特兰娜·斯大林娜致父亲斯大林 20世纪30年代中期 / 075

奥古斯都致盖乌斯·恺撒 公元2年9月23日 / 077

约瑟夫二世致弟弟利奥波德二世 1777年10月4日 / 079

拉美西斯大帝致赫梯国王哈图西里 公元前1243年 / 081

创作篇 / 083

米开朗琪罗致乔瓦尼·达·皮斯托亚 1509年 / 085

沃尔夫冈·阿马多伊斯·莫扎特致表妹玛丽安娜 1777年11月13日 / 088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致埃韦利纳·汉斯卡 1836年6月19日 / 093

毕加索致玛丽—泰蕾兹·沃尔特 1939年7月19日 / 096

约翰·济慈致范妮·布劳恩 1819年10月13日 / 099

T. S. 艾略特致乔治·奥威尔 1944年7月13日 / 102

勇气篇 / 105

司马迁致任安 约公元前93年 / 107

莎拉·贝恩哈特致帕特里克·坎贝尔夫人 1915年 / 111

范妮·伯尼致姐姐埃丝特 1812年3月22日 / 113

戴维·休斯致父母 1940年8月21日 / 121

发现篇 / 125

埃达·洛夫莱斯致安德鲁·克罗斯 大约1844年11月16日 / 127

威尔伯·莱特致史密森学会 1899年5月30日 / 130

约翰·史蒂文斯·亨斯洛致查尔斯·达尔文 1831年8月24日 / 132

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国王费迪南德与王后伊莎贝拉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493年3月30日 / 135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致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 1493年4月29日 / 137

旅行篇 / 145

安东·契诃夫致阿纳托利·柯尼 1891年1月16日 / 147

居斯塔夫·福楼拜致路易斯·布耶 1850年1月15日 / 152

战争篇 / 155

彼得大帝致叶卡捷琳娜一世 1709年6月27日 / 157

拿破仑致约瑟芬 1805年12月3日 / 160

德怀特·D. 艾森豪威尔致盟军全体将士 1944年6月5日 / 161

奥尔登堡公爵夫人致兄长亚历山大一世 1812年9月3日 / 163

腓力二世致梅迪纳·西多尼亚公爵 1588年7月1日 / 165

哈伦·拉希德致尼基弗鲁斯一世 802年 / 167

拉斯普京致尼古拉二世 1914年7月17日 / 168

血腥篇 / 171

彼安基致诺捷美特 大约公元前1070年 / 173

毁灭篇 / 175

西奥博尔德·冯·贝特曼—赫尔维格致利奥波德·贝希托尔德伯爵 1914年7月6日 / 177

哈里·杜鲁门致欧文·库普西内特 1963年8月5日 / 181

灾难篇 / 183

小普林尼致塔西佗 大约106或107年 / 185

伏尔泰致M. 特龙金 1755年11月24日 / 191

友谊篇 / 193

A. D. 查特尔上尉致母亲 1914年圣诞节 / 195

马克·安东尼致屋大维 大约公元前33年 / 199

马克思与恩格斯互致 1862年7月—1864年11月 / 202

富兰克林·D. 罗斯福致温斯顿·丘吉尔 1939年9月11日 / 210

阿道夫·希特勒致贝尼托·墨索里尼 1941年6月21日 / 212

波将金大公与叶卡捷琳娜大帝互致 大约1774年 / 220

愚蠢篇 / 223

格奥尔格·冯·许尔森致埃米尔·冯·格尔茨 1892年 / 225

萨德侯爵致“那些折磨我的愚蠢的恶棍” 1783年 / 227

亚历山德拉皇后与尼古拉二世互致 1916年 / 230

正直篇 / 237

玛丽亚·特蕾西亚致玛丽·安托瓦妮特 1775年7月30日 / 239

圣雄甘地致希特勒 1940年12月24日 / 242

亚伯拉罕·林肯致尤里西斯·S. 格兰特 1863年7月13日 / 247

约翰·普罗富莫致哈罗德·麦克米伦 1963年6月5日 / 249

杰奎琳·肯尼迪致尼基塔·赫鲁晓夫 1963年12月1日 / 251

巴布尔致儿子胡马雍 1529年1月11日 / 254

埃米尔·左拉致菲利·福尔 1898年1月13日 / 256

“豪华者”洛伦佐致乔瓦尼·德·美第奇 1492年3月23日 / 263

解放篇 / 267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致妇女社会政治同盟 1913年1月10日 / 269

罗莎·帕克斯致杰茜卡·米特福德 1956年2月26日 / 272

纳尔逊·曼德拉致温妮·曼德拉 1969年4月2日 / 275

阿布拉姆·汉尼拔致彼得大帝 1722年3月5日 / 279

西蒙·玻利瓦尔、曼努埃拉·萨恩斯与詹姆斯·索恩互致 1822—1823年 / 281

命运篇 / 287

奥斯卡·王尔德致罗伯特·罗斯 1895年2月28日 / 289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与阿伦·伯尔互致 1804年6月 / 291

匿名者致蒙蒂格尔勋爵 1605年10月 / 300

巴布尔致胡马雍 1526年12月25日 / 302

尼基塔·赫鲁晓夫致约翰·F. 肯尼迪 1962年10月24—26日 / 307

亚历山大·普希金致雅各布·冯·盖克伦 1837年1月25日 / 313

权力篇 / 317

丘吉尔致罗斯福 1940年5月20日 / 319

理查一世与萨拉丁互致 1191年10—11月 / 321

阿瑟·詹姆斯·贝尔福致罗斯柴尔德勋爵 1917年11月2日 / 324

乔治·布什致比尔·克林顿 1993年1月20日 / 326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致弗朗切斯科·韦托里 1514年8月3日 / 329

亨利七世致他的“挚友们” 1485年7月 / 332

约翰·亚当斯致托马斯·杰斐逊 1801年2月20日 / 334

马尔伯勒公爵、安妮女王与马尔伯勒公爵夫人互致 1704年8月13日 / 336

唐纳德·J. 特朗普致金正恩 2018年5月24日 / 338

衰败篇 / 341

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致儿子们 961年 / 343

西蒙·巴尔·科赫巴致约书亚 大约135年 / 345

汉谟拉比致阿拉西亚国王 大约公元前1190年 / 347

奥朗则布致儿子穆罕默德·阿扎姆·沙阿 1707年 / 349

玻利瓦尔致何塞·弗洛雷斯 1830年11月9日 / 352

告别篇 / 355

莱昂纳德·科恩致玛丽安·伊伦 2016年7月 / 357

“海丽特”致贾科莫·卡萨诺瓦 1749年秋 / 359

丘吉尔致妻子克莱芒蒂娜 1915年7月17日 / 362

尼古拉·布哈林致斯大林 1937年12月10日 / 365

弗兰茨·卡夫卡致马克斯·勃罗德 1924年6月 / 371

沃尔特·雷利致妻子贝丝 1603年12月8日 / 373

艾伦·图灵致诺曼·劳特利奇 1952年2月 / 378

切·格瓦拉致菲德尔·卡斯特罗 1965年4月1日 / 380

罗伯特·罗斯致莫尔·阿迪 1900年12月14日 / 384

卢克雷齐娅·博尔贾致教皇利奥十世 1519年6月22日 / 388

哈德良致安东尼·庇护和他的灵魂 138年7月10日 / 390

致谢 / 392

译名表 / 393

权利说明 / 421

【文摘】 
亨利八世致安妮·博林 1528年5月 这是一封改变历史的情书。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次子,亨利七世于1485年夺取王位,揭开了都铎王朝的序幕。1509年,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王子去世,亨利八世得以登上王位。亚瑟身后留下一个年轻的寡妇——阿拉贡的凯瑟琳。亨利八世加冕后,突然决定迎娶凯瑟琳。在这封情书问世的时候,亨利八世已与凯瑟琳结婚近20年。当时亨利八世迫切需要一位男性继承人,但他们夫妇只有一个女儿玛丽。亨利在与一位名叫玛丽·博林的年轻侍臣发生婚外情后,转而注意到她的妹妹安妮·博林——王后凯瑟琳的侍从女官。到了1528年,亨利八世爱上了比自己年轻11岁的安妮。他们的情事尚未圆满,但亨利已经接近被安妮迷住了。安妮则抗拒他的诱惑。她纯洁而精明,虽然抱有嫁给国王的野心,但不像姐姐那样屈从于诱惑。安妮的冷静和高傲使亨利八世的热情更加强烈,但他无法确定她的爱意——“期盼你与我心心相印”。后来,亨利八世转而靠前痛恨她的狡诈,并进行了可怕的报复。 亨利八世的这段爱情符合他的信念,他认为自己和凯瑟琳的婚姻接近是违背伦理的,触怒了上帝,因此他没有子嗣。他要求大臣们确保教皇废除这桩婚姻。但天主教会拒绝让亨利八世在他的“大事”(GreatMatte~·)上如愿以偿,结果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并建立英格兰教会,亨利八世得以在1532年与安妮完婚。安妮生下了一个女儿,即后来的伊丽莎白一世,但没有儿子。亨利八世后来却将矛头指向安妮,她于1536年被处决。我的爱人及挚友: 我真心诚意地将我的身体、我的心灵交于你手中,恳请你给予我爱怜,收留我的身心。我还恳请你对我的情感不因为不能相见而减退,否则必将加剧我的痛苦,仅仅想象这个痛苦我已无法承受。我想起天文学的一则定律:白昼越长,太阳距离我们越远,阳光会愈显强烈。我们的爱情也是如此。我们虽然分居两地,但爱意不减——至少我始终情真意切,也期盼你与我心心相印。毫无疑问,分别而不能相见,这已令我太过痛苦;而每当想到还要继续受此煎熬,我几乎无法忍受。我能承受至今,都是因为坚信,尽管我不能伴你左右,你对我的爱意始终如一。随信将我的贴身之物赠予你,这是我的画像,镶嵌在一条手链上,你一定会明白我的心意。真心希望我能同这信物一般,与你相守,让你欢欣。 你忠实的臣仆与挚友 国王亨利’ 弗里达·卡洛致迭戈·里维拉 未标注日期 弗里达·卡洛写给她的丈夫、画家迭戈·里维拉的情书充满了她的艺术、生活的鲜明色彩和狂野激情。卡洛生于1907年,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墨西哥人。她因患有脊髓灰质炎而几近残疾,后又在1927年一次近乎致命的公共汽车事故中受重伤——一根铁棒刺穿了她的子宫。她在石膏紧身衣中束缚了3个月,忍受了30次手术和一生的痛苦。在康复过程中,她开始绘画,遇到了已经享有盛名的迭戈。他们都是左翼分子。迭戈成为弗里达的艺术导师。迭戈曾经在巴黎生活,游历意大利,形成了自己的壁画风格:色彩鲜明,人物画像阿兹特克人。一样质朴,描绘的都是墨西哥及其革命的历史。迭戈和弗里达成为恋人,那一年,他岁,她20岁。 1929年,卡洛和里维拉喜结连理,但这场婚姻可谓疾风迅雨。里维拉脾气暴躁,且热衷于寻花问柳;卡洛不仅和多个男人有过风流韵事——包括流亡在外的俄国革命彖列昂·托洛茨基,还与法裔美国歌手、舞蹈演员约瑟芬.贝克等女性有染。但无论是健康问题,还是在墨西哥社会占据相当地位的保守天主教,都没有妨碍卡洛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她精心制作的色彩鲜艳的服装,显露了她的混血出身和无拘无束的爱情生活。卡洛戏剧性的艺术风格,一种幻想与现实、神奇与世俗的华丽组合,既受到墨西哥这片土壤的启发,也受到她自己非凡生活的感染。这些在她写给里维拉的信中显露无遗。在这封信中,肉体所蕴藏的爱意和情感波澜被画家用色彩表现:“世界悄然萌发了生命,很重要的是,这并非幻觉。清晨破晓,亲切的红色,广袤的蓝色,双手满是树叶,鸟儿在嬉闹,手指拨弄着头发,鸽子筑了巢,无意识的歌声唱出人们奋斗的简单和朴素,我的心中荡漾着愚蠢和荒唐,不要让它们押上韵律,古墨西哥的甜美巧克力从口中渗入血液的暴风雨——惊厥抽搐,吉凶难卜,欢声笑语,还有洁白似珍珠的齿尖。为了在7月的第七天得到礼物,我索要,我如愿,我歌唱。我曾歌唱,现在仍在歌唱,从此刻起,唱出我们的魔法——瞧,她用墨西哥的风景,甚至水果来描绘他们的爱情:‘这是在你身上锢了多年的渴望……你的唇中有各种各样水果的汁液——血红的石榴、茂密的非洲曼密苹果、纯净的菠萝。我把你按在我的胸前,你的聪明才智透过我的指尖浸润我的作品。橡木的香气,胡桃的记忆,白蜡树的青春气息。’我用亲吻去追逐地平线和广阔的风景……我洞察了地球之性,她的热烈让我炙热,新鲜柔嫩的叶子轻抚我的周身。” 卡洛和迭戈于1939年离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还是以迭戈妻子的身份而为人所知。

【前言】 
(节选,有删减)

    亲爱的读者:
    在即时性和真实性方面,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书信。我们人类有一种本能——记录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丢失的感情和记忆,并与他人分享。我们迫切地需要巩固关系,用爱或恨彼此联结,因为世界不会停滞不前,我们的生活是一系列开端和结局:当在纸上记录它们时,我们会觉得它们会变得更加真实,几近永恒。书信是对症生命无常的文学解药,当然也是人们面对互联网的脆弱和不稳定时所需的良药。歌德就书信的魔力做了很多思考,他认为书信“是一个人可以留下的*重要的纪念物”。而这样的直觉是对的:在主人去世很久之后,书信仍然鲜活。在政治、外交和战争事务中,命令或承诺必须备有证明文件。因此,有很多我们今天在赞颂的事都是通过书信这样的媒介达成的。
    我收集了许多奇特而有趣的书信,这些信件被选中,不仅因为它们令人愉悦,更是因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类事务——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艺术还是文化。它们让我们瞥见令人陶醉的生活,无论是通过天才、恶魔还是普通人的眼睛。这些书信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地区和种族背景:从古埃及和古罗马到现代美国、非洲国家、印度、中国和俄罗斯——我曾在俄罗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因此普希金、斯大林都在书中出场。我收录在此的书信,有的反映了我们现在认为必不可少的争取权利的斗争,有的则是不可容忍的实施犯罪的命令。这些书信涉及爱情、权力等等,写信人包括女皇、女演员、暴君、艺术家、作曲家和诗人。
    我选择了3000年前法老撰写的书信,它安静地躺在衰落的城市中被遗忘的图书馆里,也选择了21世纪的书信。书信,无疑有着属于自己的黄金时期:从中世纪到电话得到广泛使用的20世纪30年代,历时500年;而后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的出现而急剧衰落。我在斯大林档案馆做研究时,亲眼看到斯大林的信。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斯大林给随行人员及陌生人写了长信和便条,特别是他在南方度假时。但是,在架设了保密电话线后,他的书信写作便戛然而止。
    在书信写作发展后不久,它自然就被统治者和精英广泛使用,成为理想的管理工具,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用途。
    书信不仅仅实用,且成为新秩序、法律和合同、负责任的政府、可靠的财务和公共道德的构成部分。
    有些书信,主人意在公开,有些则绝对隐秘。书信的用途多种多样,这也成了收集书信的乐趣之一。在书信作为艺术和工具的巅峰时期,识字者每天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痴迷地写作,有时还是在光线不佳的条件下。叶卡捷琳娜大帝自嘲为“笔墨狂”(她还因热爱园艺而自称“植物狂”),而疯狂地写信是彼时统治帝国、指挥战争、治理国家的唯一途径。写信,是作者们将自己的存在投射到他们的房间、住宅、村庄、国家之外,以抵达其他世界和遥远梦想的一种方式。这是一项令人精疲力竭的工作,但也是一种消遣。电子邮件和短信编写起来要便捷得多,但可能太简单、太随便了,以至于我们不尊重文字自身的力量。当然,由于简洁、快捷和令人兴奋,短信在现代生活中已必不可少,甚至让人上瘾。直到20世纪初,很少有人让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协助他们处理大量的信件,即使是国家元首,大多数也都是亲自回复和封印信件(部分原因是为了保密)。本书中的一些书写者,如林肯、叶卡捷琳娜大帝和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是自己给信件贴邮票。
    当然,写信人并非总在信中说出真相,他们在选择销毁和保存信件时难免有编辑的过程。但无论是被销毁还是被留存,书信都反映了某个独一无二的瞬间和一段经历——歌德称这个瞬间为“生命的即时呼吸”。许多篝火被点燃,秘密交易和禁忌之爱的痕迹就这样被抹除。在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七世的时代,当要人去世时,他的家庭经常出现“文学地狱”现象——包括我自己的家族。但歌德认为,销毁一封信,即使是谨慎之举,也是在消灭生命本身。
    被书写的历史——就像当代新闻——充满了流言、猜测、神话、谎言、误解和诽谤。我们在阅读小报或者八卦网站时,知道自己所读的可能半真半假,而私人书信给予人的乐趣在于——它们是真实的。我们不依赖八卦,我们能在信中听到真话——斯大林就是这样对他信任的人说的;许蕾姆就是这样亲密地向苏莱曼大帝诉说的;弗里达·卡洛也是这样写给迭戈·里维拉的;当然还有莫扎特,写俗不可耐的话语给表妹玛丽安娜。
    在报刊普及之前的几个世纪里,有些书信会被复制并被广泛分发。像伏尔泰和叶卡捷琳娜大帝这样伟大的书写者的公开信在整个欧洲的文学沙龙里都很受欢迎。同样适合传播的还有一种官方信件:宣布军事胜利或失败的通告。当战争结束时,即使战场上到处都是颤抖的身躯和破碎的尸体,精疲力竭的将军们还是会坐在废弃的小屋里或是临时的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